好妈妈 不宠不惯:培养精品女孩的100个美丽妙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7章 趁早放下代劳的手,女孩从小就要懂自理

妈妈放手,把孩子的事情还给她自己

孩子的性格就像一张白纸,环境是五彩缤纷的颜料,而画笔则掌握在孩子周围的人——父母的手中。这张白纸最终能显现出一张什么样的画,取决于颜料是否丰富,取决于父母的画画技术是否合格。如果孩子总是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她的要求总能得到满足,父母只知道迁就孩子,只知道满足孩子,这就像一个画师打开她的颜料盒,里面只有单一的红色,她的画笔只会顺着一个方向抹,这样怎么可能画出一张美丽动人的画呢?

安雅已经12岁了,她是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什么事情都由父母操心,一旦父母不管,她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吃饭,晚上回来做作业,睡觉……样样都要父母安排好,哪一天如果少了一样,她的生活就会发生混乱。

她的父母每天工作都很忙,碰到这样的情况,也只有叹气的分儿。她的妈妈心底里暗暗羡慕同事的孩子懂事,不需要操心。同事建议她不要管孩子,让她自己来,可是她又放不下心,更不忍看孩子茫然无措,手忙脚乱。

安雅在学校的成绩很好,还是班干部,其他方面也不错,深得老师和同学喜欢,可是她一回到家里,就什么也不会做了。

很显然,安雅是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而原因就在于她的母亲过于关心她了,从小没有让她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动手的好习惯,结果把自己弄得很累。现实生活当中,像安雅母亲这样把孩子惯得什么都不会做,自己反而搞得很累的妈妈不计其数。

所以,父母要给女儿这样的暗示:事情是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解决的。虽然你们不帮我,但是我依旧有能力解决问题!在这种心理的启发下,她自然不会依旧懦弱,而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独立处世和生活自理能力,要比读书和成绩更重要。父母不能跟随孩子一辈子,孩子终将独立生活,走向社会。

妈妈代替孩子做孩子的事,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幸福,相反地,孩子会因为失去自己做事儿的机会而很苦恼。因为,孩子既品尝不到成功的快乐,也体会不到那种失败的痛苦,孩子品尝的是成人禁止他们干他们想干的事的悲伤和怨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绝无一利的。真正的帮助孩子,不是亲自出马替他解决所有问题,而应该是使孩子早日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所以,妈妈不要太宠着女儿,凡事都要替她做,我们应该学习一些“放手”的小方法:

1.让女儿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动手的习惯,首先就要让她去尝试。比如女儿不会使用筷子和勺子之前,是家人喂她吃喝。有一天妈妈发现,喂饭时,女儿把头躲开,并伸手抢你手中的筷子或勺子。女儿的动作告诉我们什么呢?“她要自己吃饭”。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动作中觉察到孩子的需要,并为孩子做好自己吃饭的准备,如准备好不怕摔坏的碗、适合孩子使用的筷子和勺子、适合孩子坐的椅子。当孩子再吃饭时,妈妈就先让她自己吃。尽管孩子的动作显得十分笨拙,但每一个动作都是那样认真。当她把第一勺饭放到嘴里时,你看孩子的表情是那样的满足,她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快乐体验。

2.孩子分内的事情,不要“包干代办”:孩子穿衣服、整理床铺、洗自己的袜子和内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等这些她们分内的事,一定要让她们自己完成。较小一些的孩子可能会做不好,没关系,关键在于练习和尝试。

3.对女儿做事提出有计划的要求:经常提醒孩子做事前想一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做最好。如孩子初学洗手绢,可以让孩子先计划自己的行动程序:准备好水和肥皂——卷起衣袖——将手绢浸湿——擦肥皂——搓手绢——用清水洗净——晒手绢。再按计划程序行动。经常指导孩子有计划地做事就能养成有计划性的好习惯。

引导而非代劳,让女儿自主解决问题

当今,许多孩子都不会主动地、独立地去解决一些问题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有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还有很多幼儿教师为了迎合家长的要求,往往简单、直接为孩子解决问题。

培养独立性的核心是加强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孩子参加夏令营,家长始终陪同左右;孩子在学校大扫除,父母纷纷去帮忙;孩子遇到麻烦,家长出面来摆平,那么孩子永远也独立不了。因此,做爸爸既然希望要让女儿独立,就不要在女儿有了锻炼机会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女儿保驾或代劳了。

另外,家长要避免凡事代替女儿去做。女儿遇到了难题,要鼓励女儿积极地想办法解决,女儿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父母应该和女儿一起分析,找出解决办法。在思考和理解中加深女儿对难题的印象,促使女儿养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以让女儿独立去做为前提,以提高女儿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能力,使她们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些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女儿的一生都大有裨益。

薇薇上五年级,一次她对妈妈哭诉说,不想担任组长一职,理由是:同时担任语、数、外三门功课的组长,耽误了学习的时间。另外,英语小组长还要亲自到办公室被老师检查,办公室里有很多老师,她心里很害怕。对此,妈妈对女儿说,第一个问题可以想办法分配给其他同学,这锻炼的是你的管理能力;对第二个问题,你更要积极去面对,因为它锻炼的是你的心理素质。你何不在班里找同学检查你,把同学当成老师,锻炼你的胆量呢?过了一段时间,薇薇对妈妈说:“我不再害怕老师检查了,因为我把老师看成我的同学。”妈妈听了之后,心中窃喜——女儿知道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了。

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面临的是一个需要自己走路的社会,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绊脚石,如果到那时还有脚不会走、有脑不会想,茫然不知所措,这就是教育的失败。因此,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迫在眉睫的。

就现在来说,孩子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都是锻炼他们成长的重要机会,妈妈一定要帮助孩子抓住这个机会,培养女儿各方面的能力,以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让孩子做一个独立的、自主的、健康的人。

1.不能要求女儿绝对服从自己,这样对女儿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会使女儿渐渐丧失自主性。在“听爸爸妈妈的话才是好女儿”这句话中,明显地带有父母之命不可违的含义。等于是对女儿说:“你不需要考虑什么,只要照我的话去做就行了。”这样的话,女儿习惯于请求爸爸妈妈,时时、事事、处处都要爸爸妈妈替自己做出判断、分析;一旦离开父母,即使是很小的事情,也无法自己解决。

2.不要包办代替女儿做事,应鼓励女儿积极思考,独立完成。另外,在与女儿相处和交谈中,要经常以商量的口气进行讨论,给女儿留下思考的余地,如:“你觉得怎么做会更好”,“你这么想有什么根据”等,给女儿提供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以引发女儿的思考。

3.告诉女儿,自己的决定自己做:让女儿学会选择和决策,是锻炼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环节。如果妈妈只要求女儿服从自己的决定,或事无巨细都为女儿安排好,女儿就没有为自己的事操心的意识,女儿的分析、判断能力得不到提高,遇到问题不知所措,依赖性就更强。妈妈不要因为女儿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就不放心让女儿自己做主。不要害怕女儿犯错误或遭到失败。挫折的考验是女儿成熟的催化剂。自己决定、按自己的计划行事、体验自己决策的后果,是最全方位的学习过程。

允许孩子走出去,给她体验生活的机会

今天的妈妈们因为各种“爱”的理由,使孩子失去了很多体验的经历和机会。她们因为怕孩子弄脏衣服而不让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游戏,因为怕弄脏地板而从不让孩子做洗碗、择菜等日常家务,因为怕孩子跌倒,游戏的时候受伤或感染细菌而阻止孩子栽花种草,挖虫子,踩水洼,更有年轻的妈妈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淑女气质,而拒绝一切会带来污渍的活动。

有些家长表示,她也希望孩子可以去游戏,去体验,但是害怕孩子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发生意外自己应付不了。事实上,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存在风险,如果孩子对于风险没有体会,或者对于风险的存在没有认识,她如何才能离开父母,面对世界呢?

孩子经历一些小的“意外”,有利于培养孩子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有的时候让孩子体验风险,承担自己失误和对风险的不当预期而带来的麻烦和后果,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难能可贵的,家长可以代替孩子干这干那,但无法代替孩子成长。成长不是一步到位的,教育没有直线,生命是体验、感悟的过程。

美国女孩肖恩要到山里去参加为期两天的野营。校方为他们介绍了营地情况,为他们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建议。妈妈问肖恩是否需要帮忙,她骄傲地说我会照顾自己。在走以前,妈妈检查了她的行李,发现她没有带足够的衣服,因为山里要比平原上冷得多,显然肖恩忽略了这一点。再有一点,妈妈发现孩子没有带手电筒,这是野营时经常要带着的东西,但是妈妈并没有说更多的话。肖恩高高兴兴地走了。过了两天,等她回来的时候,妈妈问肖恩:“怎么样,这次玩得很开心吗?”肖恩说:“我的衣服带得太少了,而且由于我没有带手电筒,每天晚上都要向别人借手电筒,才能够走出去,这两件事搞得我有些狼狈。”妈妈说:“为什么衣服带少了呢?”“我以为那里的天气会与这里的一样,所以只带了这里平常穿的衣服,没有想到山里会比这边冷,下次再去,我就知道该如何做了。”“如果下次你再去佛罗里达,也带同样的衣服吗?”“不会的,佛罗里达很热。”“是的,你应该先了解一下当地的天气情况,再做决定,对吗?”“是的。”“那些手电筒是怎么回事呢?你就没有想到它吗?”“我想到要带手电筒,老师也告诉我们要带手电筒,可是我忙来忙去,却把手电筒忘掉了,我想,我下次野营时应该先列一张单子,就像爸爸出差前列单子一样,这样就不会忘掉东西了。”

妈妈虽然知道肖恩带少了衣服,而且忘记了带手电筒,这样会影响她的这次出游,但她并没有说出来,更没有为孩子添上这些东西。她给了肖恩一个体验的机会。经过此次野营,肖恩学到了不少知识,增长了不少社会经验。

我们常说,孩子离开父母的那一天,就是孩子走向成熟的开始。但是,一方面,家长们毫不吝惜地将自己的羽翼充当着孩子的保护伞;另一方面,又常常抱怨孩子对自己过于依赖,责备孩子不懂事、不体谅大人、不能独立处事……可是家长们又给了孩子们多少机会,让他们走出自己的保护伞去独立面世呢?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们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和经历,因为很多事情在没有去做之前的想法,与真的去做过了之后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关键的是孩子在经历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处事应对,更是家长所不可设计和不能替代的,往往经历与体验的价值也就蕴藏在其中。

教育就是授人独立自尊之道,并开拓躬行实践之法。孩子不可能总躲在我们的翅膀底下,应该放手给她单飞的机会,哪怕她会摔跤,哪怕摔跤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这是成长路上必需的代价。我们应该信任孩子,鼓励孩子,协助孩子而不是代替她完成目标。

循序善诱,让女儿主动和你一起做家务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家长心里也明白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重要性,却又对一向娇宠有加、不服约束的孩子无可奈何。脾气上来时,吼叫一阵,强迫孩子干那么三五分钟,孩子一撒娇、一哭泣,心肠又软了,摆摆手让他们自己玩去了事。

如果你的宝贝女儿已经是在小学阶段,但是还没有培养起做家务的习惯,妈妈也不要着急,对已经有自己思想和主张的孩子,我们要注意“以理服人”。有一些聪明的家长,总可以在不知不觉之间,把孩子引导到爱做家务、做好家务的道路上来。桐桐妈妈在这方面就有足够的经验。

大约在孩子3岁的时候,桐桐妈妈就开始利用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让她模仿自己做家务,吩咐她做一些十分简单的事情,比如:拾起地上的玩具,把报纸拿给爸爸,给妈妈拿双拖鞋,把自己的垃圾丢到废纸篓中去等。孩子喜欢做有趣的事,妈妈就让她帮助摆餐桌,让她摆好筷子和色彩鲜艳的杯垫等。

桐桐的家住在一楼,她每天都会骑着小童车去50米外的垃圾场丢垃圾!每当这时,爸爸妈妈都忍不住会赞美孩子:“宝宝真能干!可以帮妈妈干活了!”这句话让桐桐很受用,结果丢垃圾的活都由她包了,别人做她还不肯!

等桐桐10岁的时候,已经学会自己洗衣服,平时洗碗择菜,更是不在话下,邻居们都羡慕他们家养了个能干的好女儿,连老师都反映说桐桐在班级里与同龄孩子相比,明显要聪明懂事得多。

培养孩子做家务,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小孩子常常喜欢给爸爸妈妈做一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家长应加以鼓励,使孩子感到自己做得对,高兴地坚持下去,由无意识的模仿动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有一个不错的办法是,妈妈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让孩子自己安排完成的计划,而不是随时使唤孩子。同时,还要列出父母应做的事情,以便让孩子知道父母要做的远比孩子要做的多。对孩子所做的家务事,家长会表示真诚的感谢,这会令孩子更积极地成为做家务的好帮手。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孩子做好一件家务事,应该给他一些言语上的奖励,当然也可以给他一些零用钱,但不能让她觉得这是做家务劳动的条件,否则,她可能会认为捡起自己的袜子,都应该收到报酬。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让孩子做家务,妈妈应用温和的语气、商量的口吻,不能以家长的权威压孩子,让她觉得做家务是一种负担。

根据年龄及能力,赋予女儿相应的责任

责任感是人驱动自己一生勇往直前的动力,也是孩子成长中人格健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有责任感的女孩,会竭尽所能去完成该承担的责任,把人生的道理越走越宽。

培养女儿的责任感要从小抓起,循序渐进。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妈妈就要培养她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她成长的过程中,就要他们学习承担责任。

伊梦去少年宫排练节目,由于走时匆忙,忘了将排练时用的音乐磁带拿上。伊梦发现后连忙给妈妈打电话,恳请妈妈快快把磁带送来,以免耽误了节目排练。

“不行!”妈妈说得斩钉截铁,“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时间来不及了,妈妈,求求你了!”伊梦急得快哭了。

“这事没商量!”妈妈说着,便挂断了电话。

其实,当时妈妈正在家里休息,她并不是没有时间送去,而是要女儿承担这个责任。伊梦只好跑步回家拿了磁带,又急匆匆赶回了少年宫。老师的批评、同学的不满,使伊梦自责而内疚。

从那以后,伊梦每次出门,都要检查自己的东西是否带齐。更难得的是,伊梦明白了,她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老师和同学的信任负责。

从那以后,她逐渐对自己的事、学校的事、家里的事都产生了责任心。

在教育孩子时,赋予孩子责任,胜过不厌其烦的说教。事实上,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幼小的孩童,都需要进行责任感的培养。

为人母亲最大的责任,不是做孩子的全职保姆,事无巨细地帮孩子做事,而是培养孩子渐渐自立,让她能够独立生活,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1.根据孩子的年龄及能力赋予相应的责任

例如,上幼儿园的女孩要学会自己穿衣服、吃饭,帮妈妈拎购物袋;七八岁的女孩要学会自己收拾房间,自己叠被子,整理、修补自己的玩具、图书,帮助摆放全家用的餐具,饭后扫地、倒垃圾,打扫楼道等。不论是什么任务,妈妈都应该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给孩子讲明,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将它做好。

2.给孩子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机会

生活中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做不好而代替包办,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以为什么事都是大人的,和自己无关,没有一点责任感。所以,妈妈要给孩子自我服务、为他人服务的机会。

3.尊重孩子的选择

只有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才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是,很多父母在“望子成龙”的期望中,总是处处为孩子安排,结果使孩子丧失了选择的能力,也不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妈妈要相信孩子有管理自己的能力,孩子的自主意识和独立精神就会大大增强,而在成功的体验中,孩子会获得更多的自信,从而更大胆地去承担责任。这种良性循环,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独立行事的能力,有助于其责任心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