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社交你就输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别再在角落里蜷缩!——摆脱社交恐惧,摘掉“窝囊”的帽子

日常生活中,出现一些社交上的困难、不适应,这是难免的、正常的。然而,人际关系严重失调或经常失调的人,往往有可能存在个性缺陷、认知错误或心理障碍,进而造成了人生发展的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的不良状况作具体分析,找到“病根所在”,才能改善“不敢见人”的现状。

封闭,把生命晾成荒芜之地

自闭的内心总是给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带来无法摆脱的沉重的阴影,让我们关闭自己情感的大门。没有交流和沟通的心灵只能是一片死寂。

王媛媛的丈夫两年前不幸去世,她悲痛欲绝,自那以后,她便陷入了一种孤独与痛苦之中。“我该做些什么呢?”在丈夫离开她一个月后的一天,她向医生求助,“我将住到何处?我还有幸福的日子吗?”

医生说:“你的焦虑是因为自己身处不幸的遭遇之中,30多岁便失去了自己生活的伴侣,自然令人悲痛异常。但时间一久,这些伤痛和忧虑便会慢慢减缓消失,你也会开始新的生活——走出痛苦的阴影,建立起自己新的幸福。”

“不!”她绝望地说道,“我不相信自己还会有什么幸福的日子。我已不再年轻,身边还有一个7岁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地方可去呢?”她变得郁郁寡欢,脾气暴躁,打这以后,她的脸一直紧绷绷的。没有人能够真正走进她的内心,她的世界。

人在不开心时偶尔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无可非议,但如果将这种行为长久延续下去,就是一种心理障碍了。事实上,现代都市人已经越来越习惯将自己封闭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对外面发生的事情心怀恐惧,不愿意与别人沟通,不愿意了解外面的事情,将自己的心紧紧地封存起来,生怕受到一点儿伤害。

自闭性格的人经常会感到孤独。有些人在生活中犯过一些“小错误”,由于道德观念太强烈,导致自责自贬,看不起自己,甚至辱骂、讨厌、摒弃自己,总觉得别人在责怪自己,于是深居简出、与世隔绝;也有些人非常注重个人形象的好坏,总觉得自己长得丑,这种自我暗示,使得他们十分注意他人的评价及目光,最后干脆拒绝与人来往;有些人由于幼年时期受到过多的保护或管制,内心比较脆弱,自信心也很低,只要有人一说点什么,就乱对号入座,心里紧张起来。

一个封闭自己的人,他的心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尽管那一切美好的东西尽在眼前,但是如果不打开那道封闭的门走出去,那么将什么也得不到。人生是短暂的,我们需要三五知己,需要去尝试人生的悲欢离合,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完整。我们没必要在自我的恐惧中挣扎,更没必要过于小心翼翼地活着,想去做什么就去做,想去说什么就去说,这样心情才会愉悦起来,生活才不至于因为自闭的单调而失去意义。

自闭性格是心灵的一把锁,是对自己融入群体的所有机会的封闭,自闭性格不仅会毁掉自己的一生,也会让周围的朋友、亲人一起忧伤。

自我封闭阻隔了个人与社会的正常交往,便会使人认知狭窄,情感淡漠,人格扭曲,最终可能导致人格异常与变态。

然而,封闭心理的自我调节,往往是具有很大难度的,需要自我意识觉醒。

1.要乐于接受自己。学会将成功归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外部因素,不在乎别人说三道四,“走自己的路”,乐于接受自己。

2.必须明白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都需要走向社会,这样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每个人都需要提高对社会交往与开放自我的认识。交往能使人的思维能力和生活机能逐步提高并得到完善。交往能使人的思想观念保持新陈代谢。交往能丰富人的情感,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一个人的发展高度,决定于自我开放、自我表现的程度。克服孤独感,就要把自己向交往对象开放;既要了解他人,又要让他人了解自己,在社会交往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成为生活的强者。

3.学会运用精神转移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将过分关注自我的精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去,以减轻心理压力。如练字、作画、唱歌、练琴等。自我封闭就是过分关注自己,学习某种技能,学会某种本领就会提高自信心。同时,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自己身上,慢慢就会与他人正常接触。

自闭心理会葬送人们一生的幸福。所以,我们应该勇敢地从自闭的阴霾中走出来,去享受外面的新鲜空气,外面的明媚阳光,在这个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中,我们一定要走出自闭性格的牢笼,走入群体的海洋。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份自信、幸福和快乐。

说到底,社交恐惧只是一种心病

现实生活中,不少朋友由于内向的性格或消极的人生态度,会惧怕或者拒绝参加社交活动,然而,想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打交道:你需要与人交谈,需要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意见,或是在谈判、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与人斡旋。如果你一再心存恐惧,远离人群,无法正常社交,必然会给你的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危害。

因此,想要成功建立起关系我们一生好坏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于有社交障碍的人来说,首先就要调节恐惧情绪,突破心灵的阻力。

于盈盈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她成绩优异,但她长期以来一直经受着社交心理障碍的困扰和折磨。她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再加上父母管教严格,除了学校和家,她很少在外玩耍。

上了大学,她更加害怕和人接触。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怪毛病就是恐惧。上大学以来,就连自己身边的同学,她都不敢多说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着脚尖。她不愿与其他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怪人”。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她连在自己的亲友面前都感到极不“自然”了。

毕业了,同学们都忙着投简历,参加各种招聘会,而她看到面试官就脸红心跳,说不出话来。为此,她懊恼极了,不知道该如何克服这个毛病。

无疑,于盈盈就是有恐惧陌生人心理障碍的那种人。而导致她不敢与人交往的原因,多半起源于恐惧。这样的人在与陌生人接触的时候,会习惯性地用冷漠把自己包裹起来。

那么,什么是恐惧?它的根源源于何处?为什么它能困扰人们的思想,使那么多人变得胆小懦弱、不敢与人接触呢?其实恐惧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恐惧只是一个单纯的思想问题,是想象中的妖魔鬼怪,当我们意志坚定、战胜自己强大内心的时候,它对我们并没有任何威胁。

1.摆脱惧怕观念

我们知道惧怕与人交往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实,它更是一种观念问题。让我们来假设一种情形:如果我们周围所有的人在与别人接触的时候,都会感到紧张、心慌、面红耳赤、语无伦次。而且这种症状越明显,越合理,越受人欢迎,那么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就不会再感到担心和害怕了。因此,调节社交恐惧症关键就在于让患者放下心中的“担心”,一旦“担心”被放下,社交恐惧症就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治愈。

2.不要过高估价别人

处处高估陌生人,认为自己不如他,甚至一无是处,这是不对的。应当多想一想自己的长处,以此增强你的自信心,进而达到消除和缓解紧张的目的。

3.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害怕与人交往的人越是害怕越是容易逃避,愈是逃避愈是害怕。所以,要尽量多的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来克服这种障碍,当你与人交往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不害怕了。

4.直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紧张和焦虑

比如当你去拜访一位领导的时候,为了消除自己的紧张情绪,你可以说“您好!见到您很高兴,但是由于很仰慕您,所以见到您有点紧张”。当你向对方表达出自己的心声之后,那么,你的紧张和焦虑也就随之减少了很多。

5.拥有一颗平常心

以平常心来对待,也就是当你在与人接触时,不要把对方看得很重要,保持顺其自然的心理,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

其实,“恐惧”往往都是我们自己吓自己,你越是害怕与人打交道,你的人际交往能力就越差,与别人的人际心理距离就越大。当你克服恐惧情绪之后,你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也就更加喜欢与人接触,更不会再受社交恐惧的折磨了。

没有陌生,又何来日后的熟悉

一提到陌生人,很多人就会想到不了解,不确定性与危险因素等,于是,与陌生人交往,就会在不自觉中产生了防范心理。而这也就使得大多数人就把自己的社交群体紧紧地锁定在熟悉的人身边,期望自己只与熟识的人一起学习、工作、娱乐、共事。殊不知,这种认识是一个误区。

懂得怎样无拘无束地与人结识,是人们必备的一个社会生存技能,这能使我们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并使生活变得更丰富。

不仅如此,和陌生人说话还有三大好处:

和陌生人交谈可以体现和加强一个人的自信心。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很多特性的分布都有一个规律:特别好和特别差的人各只占2%左右,中间水平的占9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和陌生人交谈,碰到正常人的概率远大于碰到一个坏蛋。和正常的陌生人进行一次交谈,可能让我们吸收到新信息,也可能验证我们对人性的一些观念,还可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信任,这些良性的结果必定增强一个人对生活的信心。

和陌生人交谈,还能体现个人独立性,有助于人格发展。和熟人打交道,说话的方式依附于社会关系,服从说话人的身份,很多时候并非是个人独立意志的表达。和陌生人说话则不一样,互相之间常常作为独立的个体交往,彼此没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双方见到的都只是眼前的这个人,不会特殊关照也不会有什么成见,相对客观、平等,这种完全对等的关系,对青少年时期的人格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和陌生人交谈,更能锻炼口才和人际沟通艺术。熟人之间,彼此都很了解,不会很注意说话的方式和技巧。而与陌生人之间的交往则从零开始,需要有意识地运用沟通技巧来建立关系,人际沟通能力和口才就会得到提高。

与陌生人进行交流,是积累人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总有一些人无法轻松地与陌生人展开交流,一旦见到一个陌生人,他们在心里就会感到无助、紧张,甚至出现冒冷汗、哆嗦,以及心慌气短等诸多社交障碍。这种对社交生活和群体的不适应而产生的紧张心理,是阻碍你扩展社交范围的最大障碍。

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种心理,并设法把陌生人变成朋友呢?

1.做一些克服羞怯的运动

如:将两脚平稳地站立,然后轻轻地把脚跟抬起,坚持几秒钟后放下,每次反复做30下,每天这样做两到三次,可以消除心神不定的感觉。

2.学会专心的、毫无畏惧地看着别人

当然,对于一位害羞的人,开始这样做会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你非学不可。试想,你若总是回避别人的视线,总是盯着一件家具或远处的墙角,不是对人很没礼貌吗?难道你和对方不是处在一个同等的地位吗?为什么不拿出点儿勇气来,大胆而自信地看着别人呢?

3.拓展你的视野,丰富自己

有时你的羞怯不完全是由于过分紧张,而是由于你的知识领域过于狭窄,或对当前发生的事情知道得太少的缘故。假若你能经常读些课外书籍、报纸杂志,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历,你就会发现,在社交场合你可以毫不困难地表达你的意见。这将会有力地帮助你树立自信,克服羞怯。

4.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

你要设法把陌生人变成老朋友,首先要在心目中建立一种乐于与人交朋友的愿望,心里有这种要求,才能有行动,也才能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赶快收起你那副羞怯的模样

恐惧、紧张之外,与人交往的最大障碍就是“害羞”。它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在这种害羞心理的影响下,很多人总是表现得犹豫不决、缩手缩脚,舌头打滚、语无伦次。这就像一个初次登台的演唱者,无论他在台下准备得如何充分,但演唱效果却并不会很好一样。这些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不仅会影响你的社交活动,缩小你的人脉资源,而且会给你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设置很多障碍。唯有克服害羞心理,我们才可以轻松地与人交往。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夫人艾莉洛出身名门,在这样的家庭背景熏陶下,按正常的推算来说,她应该拥有十足的自信心,然而,事实却与我们的推算相反。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笨拙的丑小鸭:长相平凡、举止羞涩。而且,她的母亲、婶婶都是社交界名媛,在这种比较之下,她更认为自己像极了丑小鸭!所以,她十分不喜欢参加各种舞会。

然而,一次圣诞节的舞会却使她发生了改变。

在这个舞会上,一位叫作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年轻人注意到了艾莉洛,并上前邀请羞涩的艾莉洛跳舞,两人在舞池之中翩翩起舞,此刻,艾莉洛忘记了害羞,忘记了恐惧,全身心地沉浸在舞蹈的海洋里。但就从这一次邀请之后,艾莉洛战胜了害羞,成了一个拥有自信笑容的魅力女人。

艾莉洛给我们的启示是:很多时候,阻碍你与别人交往的并不是你的外表,而是你害羞的内心,许多人之所以产生社交恐惧,并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成功,而往往是因为他们无法摆脱害羞的心理,自我设置了一条迷信和自卑的锁链,绑住了社交的双脚。

害羞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一个颇具才华的人,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总是认为:“我不敢,我一定会被人嘲笑讥讽。”因此,一旦让他们出现在公众场合,他们却不敢去和别人沟通,白白丧失了结识新朋友的机会。

然而他们不明白,这样的害羞心理将会大大减弱自己的自信心,也同样会大大减少自己成功的机会。因此,在以后的社交中,害羞的你应该多想一些和人交流的乐趣,大胆同交流,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害羞的人,只要你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那么才会有以后的无数步。

关于克服害羞心理,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最有经验,而在他的众多经验中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你要假设别人都欠你的钱,正要求你多宽限几天;你是神气的债主,根本不用怕他们。”由此可见,克服害羞心理的关键是建立自信心,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从容以对,处之泰然,不要顾虑太多。如果你带着重重的思想包袱出现在众人面前,岂有不紧张不出汗不羞怯之理?为了能更好地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从现在起,你必须改变自己的心态,建立自己的自信,强化自己的心理素质,这是当务之急。

不要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自信和自卑是一个人面对他人时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有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面对什么人,或在干什么事,都对自己充满信心。这种人很容易走进别人心里,能够快速与陌生人成为好朋友。而有的人却恰恰相反,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面对什么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战战兢兢惶恐不安,对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可言,这种人很难得到别人的赏识,自然也不易走进别人的心里。

事实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就算努力弥补仍会有诸多遗憾。把任何一个人放在一群人中,他的缺点都会被放大,看起来非常显眼。然而充满自信的人非常懂得扬长避短,在群体中总能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不断增强自己成功的信念。相反,缺乏自信心的人则总是把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放在一起比长短。比来比去,只能强化自己的自卑感。

一个人,能否与人很好的交流,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一个自信的心态。

那么,如何抛弃自卑,找回你的自信呢?艾菲在《我不再羡慕》这篇文章里讲述了一段自己的故事,对我们很有启示意义:

艾菲16岁那年从山沟里跨进了大学的殿堂,浑身上下散发着土气。她没有学过英语,不知道安娜·卡列尼娜是谁;不会说普通话,不敢在公共场合说一句话;不懂得烫发能增加女性的妩媚;第一次看到班上男同学搂着女同学跳舞,她吓得心跳脸红。她上铺的丽娜是一个省城里的女孩子,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口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的英语。丽娜见多识广,安娜·卡列尼娜当然不在话下,还知道约翰·克利斯朵夫。丽娜用白手绢将柔软的长发往后一束,用发钳把刘海卷弯。丽娜只要在公开场合出现,男同学就前呼后拥地争献殷勤。

浑身土气的艾菲处处与洋气十足的丽娜比较,比来比去,比得自己一无是处,比得自己只剩下了遗憾自卑。艾菲就这样被笼罩在自卑的阴影里难以自拔,整天只会重复着对他人的羡慕。

然而,有一次,当丽娜不厌其烦地描述着她八岁那年如何勇敢地从城西换一趟车走到城东时,艾菲突然想到,自己八岁那年独自翻越几座大山,把自己养的一头老黄牛从深山里找回来的往事。

从此艾菲不再羡慕丽娜,遗憾、自卑的心理阴影荡然无存,于是,艾菲又恢复了往日在大山中的自信。我们所有的人如果和他人相比较,总会有很多方面不如别人,和别人存在着差距,就像艾菲和丽娜一样。两个人生长在两种截然不同、差异很大的环境中。丽娜具有的东西,艾菲未必会有。但反过来想,艾菲拥有的东西,丽娜也未必有。所以我们并不必为自己的缺陷而遗憾、自卑。正确的心态就是既了解自己的短处,更要了解自己的长处。不要让自己的缺陷为自己制造自卑,要尽量多想想自己的优点,使自己充满自信。

显而易见,想摆脱“社交恐慌症”,就一定要克服自卑感。自卑不仅会使自己陷于孤独、胆怯之中,而且会造成心理压抑。受这种心理的支配,我们就会越来越不敢主动去和别人交往,在社会上也越来越封闭。克服自卑感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就是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比如,在与人交往感到恐慌时,你不妨想一想:我的社交能力虽然还不够好,但别人开始时也是这样的,不管做什么事,开始时都不见得能做好,多做几次就会更好了,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所以说,自信是社交圆满的必备素质。

别让猜疑心毁了人际关系

猜疑毁坏友谊,多疑的人永远不能成为好朋友。友谊需要整个信任:或全盘信任,或全盘不信任。如果要把关系不断地分析、校准、弥缝、恢复,那么,这种关系只能增加人生的情感苦恼,而绝不能获得情感所产生的力量和帮助。

不久前,张海潮被调到集团下属外地企业去做业务经理,他认为这是明升暗降。“为什么要调离我?”他认为肯定有人从中搞鬼,“是上司嫉妒我的才干,怕我有一天抢了他的位置。”张海潮为此愤愤不平,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排挤。上司总是说他搞不好同事关系,给他安排工作时异议又很多。“我为什么要理那些人呢?”张海潮觉得自己从来就没有做错过。

“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张海潮向老板投诉,表达自己的不满,诉说自己的委屈,“我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张海潮恨恨地想。女朋友劝他不要这样做,他不听,她说他心理不正常,张海潮一下子火了:“我有什么问题,我看是你变心了!”这时他恍然想起,每次女朋友去单位,与那位上司之间好像都在眉来眼去。“对,他们一定是早商量好的,将我调走,这样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勾搭在一起了!我和他们没完!”事实上,每位与张海潮交往的女孩子都曾被他怀疑过,不是怀疑人家不忠,就是怀疑人家另有目的,所以即便张海潮长相不错,工作也不错,但直到30多岁的年龄,还没有一个女孩子能够与之达到谈婚论嫁的程度。

张海潮这种状态已经持续很久了,那还是他上高中的时候,虽然成绩很好,但人缘却非常差。为什么呢?因为张海潮总是觉得自己胜人一筹,又觉得别人都在嫉妒自己的才能。他觉得别人看自己的眼光都是异样的。同学们受不了他,疏远他,他更认定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他还爱顶撞老师,因为觉得老师有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反而却来批评自己,他甚至认为老师都在嫉妒自己。

这么多年,张海潮也没有一个真正长久的朋友,别人在与其短暂接触以后,都唯恐避之不及,张海潮也从不主动去与别人交往,他更乐于独处,那样似乎更安全。他怀疑一切,认为一切都隐藏着阴谋或者灰色地带。现在,他更是认为自己被人玩弄了,他恨这一切,同时他又认为:这是天妒英才。

心思中的猜疑有如鸟中的蝙蝠,他们永远飞在黄昏里。

猜疑是毫无根据的对一些自己并未完全了解的事情进行各种设想、猜测、主观加工,并对自己的“内心假定”信以为真。为什么会有猜疑心理呢?可以说,这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人类为了生存要抵制来自各方面的威胁,猜疑是人类为保护自己而做出的本能防御,从这个层面上讲,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些时候产生猜疑心理,如果程度较轻,现实感和自我功能都很好,就不会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然而,猜疑过度就是不自信、自卑的表现了,是防御心理的过度。这样的猜疑往往是对自己不利的、消极的。

张海潮的猜疑心理显然已经影响到了生活。他敏感多疑,对任何人都有很重的猜疑心,经常感到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嫉妒、陷害与攻击。从张海潮与前任、现任女友的关系中也不难发现,他这个人虽然在一些方面也不失为强者,但总会无端自卑。

一个人过分多疑,是非常不利于人际交往的,因为多疑,就会听不进别人的任何意见,就会使别人感到自己难以接近。因为多疑,即使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会使别人在情感上难以接受,就有可能产生反面效果。所以务必要改掉这个毛病,要谦和、平心静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积极地去倾听、思考别人的意见,这对自己总是有帮助的。不要总认为自己比别人都强,一山还有一山高这是事实。不要整天疑神疑鬼,不要觉得别人都是阴谋家,怎么可能所有人都针对你?如果我能用豁达、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相信别人也会这样对待我。

其实,这个世界更多的还是好人,很多人都是可以信赖的,不应该对所有人心存怀疑,否则就会失去所有人的信任,就会毁掉自己的生活。

主动热情,人缘好得不行

生活中,人们时常会发出这样的叹息声,在跋涉了几十个年头之后,回头看一看四周,究竟有多少知心的朋友,究竟有多少知心人时,却心中黯然,于是就痛苦地发出寻求知音的呼唤。

中国古代先哲孔夫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说在普通的人中间就可以找到老师,其实我们又何尝不可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友呢?

有些人胆量很小,不敢主动向对方问好。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抛弃自己胆怯的心理,大胆地走上去跟他说:“我一直想跟你说话,但是我很怕接近你。”虽然这是单刀直入,但会令对方无法拒绝你。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从陌生开始的,若想结交更多的朋友,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你能主动向对方伸出友谊之手,结识新的朋友将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在一家旅社的房间里,一位旅客正躺在床上看电视,另一位旅客泡了一杯浓茶,一边品茶一边观察这位看电视的旅客,说:“师傅来了很久了吧?”对方答道:“哦,刚来不久。”

“听口音您是山西人?”品茶的旅客问。看电视的旅客说:“正是,我是山西大同人。您呢?”“山东,德州。”品茶的旅客答道,然后又乐呵呵地说:“大同的风景名胜可真多啊。有悬空寺嘛,真了不起,去年我还去那玩了两天。”看电视的旅客听到对方聊起了自己的家乡,马上来了兴致,电视也不看了,和他聊了起来。一会儿说风景极佳,一定要去,一会儿又说小吃味道好,一定要尝。两个人越聊越来劲,俨然就像认识多年的好友。紧接着,两人互赠名片,一起进餐,睡觉之前居然签订了合同。大同的旅客从德州的旅客手里订购了一批货物,德州的旅客从大同旅客那里转入一批价格合理的煤矿。

本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只要其中一个先伸出友谊之手,陌生人也许就会变成好朋友。就像我们每天上下班都在街头遇到的执勤警察、上下班都见面的汽车售票员一样,甚至我们住处旁边的卖小物件的老大妈,他们都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人。再如,出游,吃饭,见客户等方面,我们都能认识新朋友,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打破各自以前的生活方式,发现许多以前不曾发现的生活情趣。大家在彼此由陌生到相知,此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以外,还有一个非常精彩的世界。在自己生活的世界里,表面素不相识的人,其实都是热心肠的好朋友。

所以说,人缘不是鸟儿,不会自己飞来。要建立一个好人缘,支起一张人际关系网,你必须积极主动。光有想法是不够的,必须将它化为行动。

在这个世界上,各行业都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的影响是非同小可的,努力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对你的前途有时候是至关重要的。一味地等待只能使你错失良机,绝对不可能使你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你应该积极地一步一步去做。

在某些场合,你有许多接触他们的机会。如果你想让他们成为自己人际关系网中的一员,就必须付出像那些西方议员一样的努力去执着追求。假如你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机关、企业、学校等,在彼此都不认识的时候,你要主动“出击”,以真诚友好的方式把自己介绍给别人。

此外,如果你想多结交一些朋友,就要主动地了解对方的志趣爱好。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得到对方的信息,还要注意与其相处时积累一些有关他的情况。你可以通过他的朋友了解他的为人处世,也可以通过他的一些个人材料了解他。

可能有人会说,我又不是打算在社交上大出风头,我只是脚踏实地地干自己的,有什么必要去认识太多的朋友呀。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么,我可以告诉你,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个靠社交出风头的人,他的主要事业只是埋头写作,他只需要天才的大脑创作更多的幽默小说。然而,马克·吐温实际上有不少朋友,并且与朋友相处得非常好。他曾说过:“一个人,唯有善于把陌生人变成自己的朋友并相处得十分有趣味,那才会真正的快乐。”

所以说,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互动的、对应的一种行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如果你不主动地与他人交往,而等待别人找上门来与你交往,那是没办法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只有积极主动的与他人展开沟通与交流,才能不断地得到别人的认可,进而实现交往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