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套近乎,和谁都能聊得来
有些人聊天,只顾自说自话,也不管别人乐意不乐意听。聊天最好的局面应该是双赢,就是给对方提供价值,要么是内容价值,要么是情感价值。如果你照顾到对方的需求了,对方的兴趣就浓了,你们的关系就好了,聊起天来肯定很顺畅。
想要关系到位,人情话先到位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说话过于随便,不分场合地口若悬河说个不停,可对有些该说的话却惜语如金。就拿朋友交往来说吧,在一起时间长了,彼此之间常会互相帮忙,完事之后,一句人情话适时递上:“张哥,昨天那事你受累啦,咱哥俩儿这关系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李,孩子这么大了,你还给他买玩具干吗?他喜欢得不得了,可以后你这当叔叔的也别太惯着他。哪天来我家尝尝你嫂子包的芹菜馅饺子。”这时候帮你忙的人感觉到自己的好意被你领受了,心里自也受用了。
其实,朋友也好、亲戚也好,帮个忙、送点礼是常有的事,人们做这些事的时候跟求人办事不同,并不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些什么好处,甚至于因为关系铁会很乐意帮忙,他所要求的也并不是等额的回报。这时候,如果你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没有一句表示的话,人家怎么知道自己的好意是不是已被你接受?要知道,再要好的关系,既然受了别人的施予,就要做出及时、明确的表示,当然,一句恰到好处的人情话也就足够了。
鉴于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刻意培养自己多说人情话的好习惯。
(1)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见面语、感情语、致歉语、告别语、招呼语。早晨见面互问:“早晨好”,平时见面互问:“您好”。初次见面认识,主方可用“您好”“很高兴和你认识”,被介绍的一方可用“请多帮助”“请多指教”。分别时说“再见”“请再来”“欢迎您下次再来”。特定情况的告别语可用“祝您晚安”“祝您健康”“祝您一路顺风”“实在过意不去”。有求于人说声“请”“麻烦您”“劳驾”“请问”“请帮助”。对方向您道谢或道歉时要说“别客气”“不用谢”“没什么”“请不要放在心上。”
(2)养成对人用敬语、对己用谦语的习惯。一般称呼对方用“您”“同志”,对长者用“大爷”“大妈”“先生”,不要用“喂”“老家伙”“老太婆”“老头”等。对少年儿童用“小朋友”“小同志”“小同学”,不要用“小家伙”“小东西”等。称呼别人的量词用“位——各位、诸位”,不要用“个”。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可以用“个”。第三,多用商量语气和祈求语气,少用命令语气的语词句或无主句。如“您请坐”“希望您一定来”“请打开窗户好吗”“请××同学回答”“请让开一些”。这样词语和气、文雅、谦逊,让人乐于接受。
(3)说话要考虑语言环境。即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谈话人的不同身份,谈什么事情,需要用什么语词、语调和语气。因为同一个语词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在不同的场合、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对不起”这一个词语,因说话人的语调、语气不一样,可以是威胁、讽刺,也可以是表示歉意。又例如商业工作者出于工作和礼貌需要,见矮胖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丰满”,见瘦长体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苗条”。其实“丰满”和“苗条”是“肥胖”和“瘦长”的婉转说法,但前者易为别人接受。其次,要考虑不同的对象。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因此见了外国人就不适宜问上述话语,可改变用“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等。
(4)注意说话的空间和时间。谈话人的身份各异,如果是长者、上级、师辈,谈话的距离太近和太远都是失礼的。男女同志之间谈话,距离则不宜太近。说话的时间过长(使人疲倦厌烦)、过多(对方不明了意思)、中途停顿(意思表达一半就不说了),都是不礼貌的。
总之,要根据时间、地点、对方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多说并恰当地选择人情话和礼貌用语。
多说讨好话,取悦人心就简单
由于人与人之间很难一开始就产生共鸣,所以必须先诱发对方与你交谈的兴趣,再经过一番深刻的对谈,才能让彼此更加了解。当你尝试说服他人,或对他人有所请求时,也同样适用。你不妨先避开对方的忌讳,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谈起,并且不要太早暴露自己的意图,等对方一步步赞同你的想法后,他们便不自觉地认同了你的观点。
有一个肥胖顾客问书店售货员:“有《如何减肥》这本书吗?”
“对不起,太太,刚刚卖完。您要同一作者写的《如何增肥》吗?”
“你拿我开玩笑。”
“绝非开玩笑,太太,只要按书内的建议反着去做不就成了。”
“我有一位朋友,她长得比您还要胖,有一次来我店里买《如何减肥》。当时没有,我就把《如何增肥》这本书推荐给她,想不到两个月后见到她时,居然瘦了10公斤。”可想而知,这位售货员运用投其所好的心理攻势,完成了一项“不可能的任务”,把增肥的书卖给了一个胖姐。生活中有很多人,去逛一次商场后,往往买回来许多不必要的东西,原因就是拒绝不了售货员的心理攻势,可见,掌握投其所好的心理攻势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
心理学专家曾指出,只要抓住对方的心理,洞察对方内心的想法和需求,而后讨好她,对方就会被你俘获,这时你就可以牵制对方的思想,为己所用了。
窥测他人心理,投其所好地与对方交往,就是要注意揣摩对方心理再想什么,如果你的做法与对方心理相吻合,那么对方就会愿意接受,了解对方的个性,掌控对方的心理。在与不相识的人初次见面中会占有极大的优势。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利用“投其所好”来达成自己的目的。那么如何去做呢?
(1)了解对方内心所需
既然你要满足对方的需要,首先就应该了解对方内心所需,这是满足对方心理的第一个步骤。
(2)尽最大能力满足对方
大家都知道人在满足之后都会产生一种快感,特别是在过度满足之后,这种快感更加强烈。很多聪明人士在初次与人交往的时候,往往很擅长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来俘获对方。
(3)重视心理满足
人需要得到满足的地方很多,但无论哪一个方面,都无法避免心理满足这种需要。因此,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不仅要满足对方基本的需求,更要满足对方内心的需求,让对方心理舒服了,那么,你才能真正达到交往的目的。
礼节性的奉承一定要张嘴就来
一般来说,虚假是为人们所不齿的,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离不开奉承,因为,有时候,说一些善意的奉承话胜过讲直白的大实话。这就要求我们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在遵守道德的情况下,奉承就是一种智慧。在一些非常时候,只有说奉承话,才能使事情更圆满。
有这么一个故事:
王员外家添了个孙子,在孩子满月的那天,来了许多庆贺的宾客,大家都看着孩子在有意无意地闲谈。
李秀才说:“令孙将来一定福寿双全,飞黄腾达,富贵荣华,光宗耀祖!”
罗秀才说:“人都是一样的,这孩子将来也会长大、变老、死去!”
李秀才受到热烈的欢迎,被奉为上宾;而罗秀才则受到客人的鄙视、主人的嫉恨与冷遇。
难道罗秀才说的不是实话吗?当然是实话,可是实话是不中听的。相反,李秀才说的极有可能是假话,一个人“福寿双全”是很难的,但就是假话讨得了主人的欢心,因为主人正是这么期望的。
礼节性的语言和奉承话可给人们的幻想与虚荣心带来极大的满足,使人从困境与艰难中摆脱出来。它让人觉得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中是受到尊重与重视的,因此它在生活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卢梭在《忏悔录》中说:“我从没有说谎的兴趣,可是,我常常不得不羞愧地说些谎话,以便使自己从不同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有时为了维持交谈,我迟钝的思维、干枯的话题迫使我虚构一些事情以便有话可说。”
林语堂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中国人的教养?我一直苦苦思索,于是发现了以下三点:一说谎;二具有像绅士一样说谎的能力;三以幽默感理解自己心境的平静,并且对地球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过于热衷。”
人,总是要面对生活的。生活中,真实是重要的,真诚更加重要,这对人生、对社会无疑是有更大价值的。然而,我们所处的社会是纷繁复杂的,大家都是凡人,都期望能出人头地。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或那样的欲望和念头,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不分场合把什么都和盘托出,那只会被人当成“笨蛋”来看,只有把握一定的原则,把握好其中的分寸,你才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给人不经意间被关心的感觉
聊天时,只有真诚地从他人的立场出发,为对方着想,关怀对方的利益,关注对方的兴趣,才能真正赢得对方的心。
卡戴珊是自行车行里的一位年轻的促销员。一天,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来车行看车,卡戴珊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当然,卡戴珊极少说话,只是请他们自己慢慢地看。
最后,这对夫妇选中了某种型号的车子,但他们嫌这辆车比其他品质相近的车子贵了50元。细心的卡戴珊看到这种情况,便做了如下的介绍:“你们的这种感觉我同样也有,只是以后你们就会发现,这50元是你们花得最值的部分。因为这辆车有一个非常好的名字,叫作‘请您放心’,它有一个很好的刹车器,经久耐用,方便简单,更为重要的是,它安全可靠。”
当看到夫妇俩点头认同,卡戴珊继续说:“太太,您的小孩骑自行车,您最担心的是什么?应该是安全问题吧?多花50元买一个安全,您难道不觉得很值得吗?而且这辆车,您的孩子至少可以使用五年,五年才多花了50元,每天多了不到1分钱。你们还有顾虑吗?”
这对夫妇听后也觉得卡戴珊说得非常对,便买下了那辆自行车。
当你一再强调,产品能为对方带来什么好处时,对方一般都会感动的。当然,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认真观察和了解顾客比较关心的是什么。你80%的精力和说话内容最好都落在对方关注的需求上。
无论是什么情况,要获得对方的认同,就必须首先要为对方着想,关怀对方的利益,关注对方的兴趣。
英国皮鞋厂的一位推销员曾多次拜访伦敦的一家皮鞋店,但其拜会老板的请求都被鞋店老板拒绝了。
这天,他又来到了这家鞋店,口袋里装着一份报纸,报纸上刊登着一则关于变更鞋业税收管理办法的消息。推销员认为这则消息有利于帮助店家节省很多费用,因此就希望带给皮鞋店老板,让其看看。
当他来到鞋店前时,就大声地对鞋店的一位售货员说:“请您转告您的老板,说我有路子让他发财,不但可以让他大大减少订货费用,还可以本利双收赚大钱呢。”
很快,老板同意接受他的拜会。
当你能够帮助顾客的生意,为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时,顾客不可能不为你的生意着想。当你不仅仅是推销员,还是对方的顾问时,他们获得了由你提供的可靠消息后,你的生意必定不会有了一笔之后,从此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不管是在生意场中还是在生活中,只要你能在言谈话语间表现出你对他人真诚的关怀,你就能收到最佳的沟通效果,达到你说话的目的。
挑彼此都感兴趣的话题打铺垫
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在人与人交往中,每个人都愿意与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相处,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人沟通起来会感到很无聊与疲惫。
所以说当我们试图与对方聊天时,最先需要选择的就是谈话的主题。通俗地讲,就是你要与对方谈什么,从什么开始交谈。如果你常常觉得与人谈话很吃力,恐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对应该讲什么话这个问题有很深的误解。
人们对交谈有一个最普遍的误解是:以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件才是值得谈的。这样的结果使他们把彼此的交谈搞得索然无味。他们在搜肠刮肚地寻找重大事件的同时,却忽略了谈话本身所应具有的意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见到熟人的时候,你在脑子里苦苦地搜索,想找一些怪诞的奇闻,惊心动魄的事件,或是令人神往的经历,以及令人兴奋刺激的事情。
自然,这一类事情是一般人最感兴趣的了。能够在谈话的时候,讲出这样动听的事情,无论对听的人,还是对讲的人,都是一种满足。
但是,这一类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毕竟不多。有些轰动社会的新闻,是用不着你来说别人就已经听说过的。即使是你亲身经历过的比较特殊的事情,也不必到处一讲再讲。此外,你在某一个场合讲很受欢迎的故事,在另外一些人面前就不一定受欢迎。因此,你若认为只有那些最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谈,那你就会经常觉得无话可谈了。
其实,人们除了爱听一些奇闻轶事以外,也很愿意和朋友们谈一些有关日常生活的普通话题。比如,小孩子长大了,要进哪一所学校比较好啦,花木被虫子咬了应该买哪一种杀虫药啦,这个周末有什么好电影看啦,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谈话题材,也都能使谈话双方感到有兴趣。总之,当你选择谈话的主题时,你要了解对方是否对此感兴趣,对方所具备的知识和经验是否能够将这次谈话进行到底。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那么,你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沟通者。
赵琴和李雪同是国内某公司的销售员,两个人同时进入公司,两年以后,赵琴还是普通销售员,而李雪荣升为销售部副经理,为什么两个人的差距会如此之大呢?答案很简单,交流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两人地位的悬殊。
赵琴进入经理办公室,压根没有注意经理的情况,经理是一位女性,准确来说是一位准妈妈。赵琴没有寒暄,开口直言:“经理,所有的客户我都已经拜访过了,签下三笔订单,另有两笔没签下来,这两个客户简直就是顽石,根本敲不开,还是您亲自出马吧。”经理眼神中有了少许不满,但并没有说什么,赵琴放下客户资料,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李雪面带微笑进入经理办公室,看到经理抚着肚子在办公室走动,忙不失时机地说运动有利于胎儿健康生长。李雪只签下了一个客户,还有四位客户在犹豫中,她并不急于汇报工作,而是先跟经理聊起养胎安胎的问题,等到两个人聊得非常开心时,李雪才在话题快结束时汇报自己的工作,谈及四个未签订单的客户时,李雪说道:“经理,您现在不宜劳累,这四个客户我一定会加把劲全部拿下,您安心的照顾肚子里的宝宝就好了。”
李雪满面春风地走出了经理办公室,经理还沉浸在和李雪刚才讨论的胎儿健康的话题中。
从心理学的角度,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源于了解,而了解最先从共同的话题扩展开来,由共同的话题引起类似的想法或是情感,或许就说我们所说的共鸣了。人们往往对与自己有着类似情感的同类有着好感,所以说,善于参与乃至发起话题,其实是向别人展示自己,同时伸出友好橄榄枝的信号。
制造共同话题,需要一个必要的前提,就是要对对方有一定的了解。因为沟通是双方的互动,对方的感兴趣程度直接决定了互动的程度。什么样的话题能让他兴趣盎然?这有赖于平时我们对此人的揣摩,当然也有一些常识。这就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了。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身边人的心理档案,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搜索到可行方案,然后见缝插针。
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常识性的话题方案:
(1)健康话题。关心对方及其家人的健康,给予对方一种暖心的感觉。
(2)爱好话题。爱好是人们最感兴趣的事,非常容易引起共鸣。
(3)往事话题。与对方一起回顾某个年代的事情,事物,在怀旧情绪中拉近心理距离。
(4)时事话题。把自己了解到的重大新闻拿来与对方一起谈论,迎合对方的观点,增进沟通温度。
(5)对方所在的行业,对方从事的工作,在工作上取得的成就,未来的发展前景等等,都是我们增进彼此关系的良好沟通话题。
挖空心思,寻找彼此的共同点
与人聊天时,能否打开交谈的突破口,对初次交谈以及日后的交往都显得尤为重要。要想打开与人交谈的突破口,最佳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和别人之间的共同点。
那么,在交谈中,怎样才能找到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共同点呢?
(1)察言观色,寻找共同点
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精神追求,生活爱好等等,都或多或少地要在他们的表情、服饰、谈吐、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只要你善于观察,就会发现你们的共同点。
一个退伍军人乘客同一陌生人相遇,位置正好都在驾驶员后面。汽车上路后不久就抛锚了,驾驶员车上车下忙了一通还没有修好。这位陌生人建议驾驶员把油路再查一遍,驾驶员将信将疑地去查了一遍,果然找到了病因。这位退伍军人感到陌生人的这绝活儿可能是从部队学来的。于是试探道:“你在部队待过吧?”“嗯,待了六七年。”“哦,那咱俩还应算是战友呢。你当兵时部队在哪里?”于是这一对陌生人就谈了起来,据说后来他们还成了朋友。
当然,这察言观色发现的东西,还要同自己的情趣爱好相结合,自己对此也有兴趣,打破沉寂的气氛才有可能。否则,即使发现了共同点,也还会无话可讲,或讲一两句就“卡壳”。
(2)以话试探,侦察共同点
两人对坐,为了打破这沉默的局面,开口讲话是首要的,有人以招呼开场,询问对方籍贯、身份,从中获取信息;有人通过听说话口音、言辞,侦察对方情况;有的以动作开场,边帮对方做某些急需帮助的事,边以话试试探;有的甚至借火吸烟,也可以发现对方特点,打开口语交际的局面。
两个年轻人从某县城上车,坐在一条长椅上。其中一人问对方“在什么地方下车?”“到南京,你呢?”“我也是,你到南京什么地方?”“我到南京山西路一亲戚家有事,你就是本地人吧?”“不是的,我是来南京走亲戚的。”经过双方的“火力侦察”,双方对县城熟悉,对南京了解,都是亲戚的共同点就清楚了。两个人发现对方共同点后谈得很投机,下车后还互邀对方做客。
这种融洽的效果看上去是偶然的,实际上也是有其必然原因的:“火力侦察”,发现共同点,向深处掘进而产生的效应。
(3)听人介绍,猜度共同点
你去朋友家串门,遇到有生人在座,作为对于二者都很熟悉的主人,会马上出面为双方介绍,说明双方与主人的关系,各自的身份,工作单位,甚至个性特点,爱好等等,细心人从介绍中马上就可发现对方与自己有什么共同之处。
一位是县物价局的股长和一位“县中”的教师,在一个朋友家见面了,主人给这对陌生人作了介绍,他们马上发现都是主人的同学这个共同点,马上就围绕“同学”这个突破口进行交谈,相互认识和了解,以至变得亲热起来。
此举最重要的是在听介绍时要仔细地分析认识对方,发现共同点后再在交谈中延伸,不断地发现新的共同关心的话题。
(4)揣摩谈话,探索共同点
为了发现陌生人同自己的共同点,可以在需要交际的人同别人谈话时留心分析、揣摩,也可以在对方和自己交谈时揣摩对方的话语,从中发现共同点。
在广州的某百货商店里,一位在南海舰队服役的军人对服务员说:“请你把那个东西拿给我看看。”他把“我”说成字典里查不到的地道的苏北土语。旁边另一位也是苏北人的在广州某陆军部队服役。听了前者这句话,也用手指着货架上的某一商品对营业员说了一句相同的话,两句字里行间都渗透苏北乡土气息的话,这使两位陌生人相视一笑,买了各自要买的东西,出了店门就谈了起来,从老家问到部队,从眼下任务谈到几年来走过的路,介绍着将来的打算。身在异乡的一对老乡的亲热劲儿,不知情的人怎么也不会相信是因为对方一句家乡话而造成的结果。
可见细心揣摩对方的语言确实是可以通过找出双方的共同点,使陌生的路人变为熟人,发展成为朋友的。
发现共同点是不太难的,但这只能是谈话的初级阶段所需要的。随着交谈内容的深入,共同点会越来越多。为了使交谈更有益于对方,必须一步步地挖掘深一层的共同点,才能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