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上海交通大学ACM班廿年逐梦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接过火炬 奔向前方

郑怜悯(2015级)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十分幸运,我在ACM班的成熟期入学,是ACM班培养制度与传承精神的受益者。ACM班中许多人都在我的成长故事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引领和支持我一步步走得更远。ACM班不是一段简单的四年本科学习,而是一生之久的影响。在这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传承的力量,而我也将接过火炬,汇聚力量,继续向前。

初入ACM班,吸引我的是课程设计。ACM班众多高质量,高要求,紧跟前沿的课程,让我乐在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要属大一暑假的PPCA。在PPCA的大作业中,我在助教陈乐群学长的指导下,实现了一篇分布式领域的经典论文Google File System,成功部署在了机房的十几台机器上。那是我第一次编写分布式程序,我就深深地被系统设计与实现所吸引,这也成为我之后科研方向。这门课良好的体验让我在大二时报名担任了这门课的助教。我想像陈乐群学长影响我一样去影响下一届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计算机系统的魅力。在大作业选题时,我发现了当时在华盛顿大学读博的陈天奇学长开的一门课,讲的是当时非常火热的深度学习系统,从零开始实现一个简单的TensorFlow。最后,我参考这门课设计了PPCA的大作业。当时我并不认识早已毕业的天奇学长,只是觉得他做的项目都非常有趣。

开始科研之后,ACM班的学长领我入门,使我一开始就接触到了很好的项目,获得了高的起点。我最开始选择了加入张伟楠学长的实验室。伟楠知道我喜欢系统方面的研究,给我的项目是实现一个支持百万级别多智能体的强化学习的平台。我和另一个ACM班同学杨嘉诚出色完成了这个项目,并发布了一个引起广泛讨论的演示视频。在选择大四实习去向的时候,伟楠又帮我和天奇取得了联系。因为之前已经对天奇的科研有所了解,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前景且适合我的方向,二话不说就敲定了要去华盛顿大学和天奇实习,加入了TVM项目。在参与TVM项目过程中,天奇从细节到战略,耳濡目染地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从如何编写高质量的代码,到如何运营一个开源项目;从如何选择科研项目,到如何带领一个团队开展合作;从如何安排时间,到如何保持专注等等。同时,我也见证了TVM从一个科研想法,到一个大型开源项目,到一家创业公司的全过程。这些经历,让我较早地构建了对领域的视野和认知,也能更顺利地开展新的项目。

从ACM班毕业不是结束,我们还带着传承的使命和超越的期待。在我现在的项目Alpa中,我也很荣幸能有ACM班学弟庄永昊、宋曜旭等人的加入。希望我给他们带去的,就如当初天奇学长领我进门一样,让ACM班的火炬一直传承下去。而在每一次传承之后,我们每个人各自的自我超越又将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能量,大胆创新,敢于尝试。在我们庞大的班友家族中,枭雄之志,抑或是匠人之心的交相辉映,终将成为促使我们飞翔,和在时代的浪潮中翻云覆雨的中坚力量。

简介:郑怜悯,男,ACM班2015级。高中毕业于浙江省瓯海中学。现在加州伯克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Ion Stoica和Joseph E.Gonzales。研究方向:机器学习和编程系统的交叉。专注于开发为高性能大规模深度学习服务的领域专用编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