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太白小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北游南历

开元二十三年(735)春,李白三十五岁,接到友人元演来信,邀他同游太原。李白欣喜若狂,想到漫游干谒一事无成,在家也无所事事,正好到边塞去看看。看看北国风光,看看“明月出天山”,看看是否有投笔从戎的机会,建立像班超那样不世之功。

当时元演父亲任太原府尹,负责镇守北方边塞;元演本人在河南亳州(谯郡)挂了个录事参军的名儿,一年四季到处转游。这次去太原省亲,想找个游伴,便想到李白并邀请与其同游。李白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在家呆久了,心早就飞了,早就想出游,但苦于没有闲钱。而元演是疏财仗义的朋友,来往旅费就不必操心了。于是把家里事安排好后,便马上起程,到洛阳和元演相会。

到了洛阳,已是五月,正是北游好天气。二人渡黄河,越太行,经泽州、潞州,走了约半个月,就到了太原府。太原府既是边塞重镇,又是唐高祖的发祥地,在开元十一年升为北都。虽然不及东都洛阳繁华,却另有一番北国风光。元演的父亲是一员驻守边塞多年的将领。虽已年逾半百,但精神矍铄。爱子的到来使他非常高兴,爱屋及乌,对儿子的好友李白也很热情。

在太原期间,李白和元演几乎游遍了所有的名胜古迹。他们除了登临、游览以外,李白还屡陪玳瑁之筵,数挥麒麟之笔。在酒筵歌席之间,李白以他的粲花之论,倚马之才,常常获得众人的惊奇和赞赏。如河东名士郭季鹰邀他去作客赋诗,在酒筵歌席,李白即兴写了一首《赠郭季鹰》:

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

盛德无我为,清光独映君。

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

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全诗赞颂了东汉时期介休名人郭泰的高风亮节,据说郭季鹰是郭泰的后人。也许乐极生悲,声色犬马之后,李白倍到寂寞,想到家里的妻女。他在《太原早秋》诗中,既颂扬太原早秋之美,又表达了思归之情: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在开元二十四年(736)春,李白从太原北上到了代州,游雁门关,登长城,遥望塞外,缅怀苏武、李陵及王昭君等人和事,有诗多首,可惜都遗失了。直到初秋,李白才辞别了元演父子,踏上南归的旅程。

李白在太原,元家父子一直热情相待。关于太原游历,李白后来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一诗中,写得很清楚。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遥相忆。

这首长诗详细记述了李白与元演在不同时期的四次游历,其中就有这次同游太原。从诗中能感受到李白对这次游历太原印象之深、友情之厚,多年后仍然历历在目、念念不忘。

南归途经洛阳时,李白又受到元丹丘的邀请,到嵩山颖阳山居作客,其间又遇到岑勋。岑勋身出名门,高蹈不仕。三人在山居盘桓多日,不过是登山览胜,谈古论今,写诗作赋,把酒言欢。李白的千古第一劝酒名诗《将进酒》,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首诗,以劝酒为线索串起全文,写三人对酒,于诗人恣意纵酒中,表现自己由倍觉压抑转而狂放不羁的情绪,表达自己对现世的不满和以旷达开怀来化解不满的情感。这首诗非悲,非喜,非哀,非乐;又似乎亦悲,亦喜,亦哀,亦乐。正是李白矛盾心理的表现。

直到秋末,李白才回到家中,此时女儿平阳已三岁多了。这次回来,李白在家呆了一年多,期间第二个孩子(儿子)出生,取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李白在白兆山桃花岩的家里,无非是耕种田地,隐居读书,漫游干谒,饮酒赋诗,有时也帮助妻子照顾家和孩子。但是“遍干诸侯,历抵卿相”的梦想时时浮现,眼见就奔不惑之年,还是一事无成。既感叹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又以乐观浪漫、昂扬奋发的精神,在喟叹生命短促的同时,表达了对人生的珍惜,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写了一首《短歌行》: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

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

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李白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既悲叹人生有限,天地无穷,又希冀留住时光,人生不老,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同时李白感叹自己修道与从政,蹉跎成泡影,期望尽早建功立业、功垂千古、名留史册的强烈用世之心。又写了一首《长歌行》:

桃李待日开,荣华照当年。

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

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

桃李务青春,谁能贳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

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

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开元二十六年(738)春,李白三十八岁。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李白站在白兆山巅,夜望北斗,叹青春易逝,时光一去不回,而功业难立,于是心潮澎湃,文思泉涌。于是写了一篇《惜余春赋》:

天之何为令北斗而知春兮,回指于东方。水荡漾兮碧色,兰葳蕤兮红芳。试登高而望远,极云海之微茫。魂一去兮欲断,泪流颊兮成行。吟清枫而咏沧浪,怀洞庭兮悲潇湘。何余心之缥缈兮,与春风而飘扬。飘扬兮思无限,念佳期兮莫展。平原萋兮绮色,爱芳草兮如剪。惜余春之将阑,每为恨兮不浅。

汉之曲兮江之潭,把瑶草兮思何堪。想游女于岘北,愁帝子于湘南。恨无极兮心氲氲,目眇眇兮忧纷纷。披卫情于淇水,结楚梦于阳云。春每归兮花开,花已阑兮春改。叹长河之流春,送驰波于东海。春不留兮时已失,老衰飒兮逾疾。恨不得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

若有人兮情相亲,去南国兮往西秦。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以留人。沉吟兮哀歌,踯躅兮伤别。送行子之将远,看征鸿之稍灭。醉愁心于垂杨,随柔条以纠结。望夫君兮咨嗟,横涕泪兮怨春华。遥寄影于明月,送夫君于天涯。

李白以香草、美人为伴,与白云、长河相依,浪漫缱绻之情跃然纸上,颇有屈原楚辞之风范。象屈原一样,李白以美人喻君王,希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实现自己报效君王的理想。写完《惜余春赋》,李白决心再进行一次漫游,这次他要南游江淮。他先到南阳去访崔宗之,然后折向东南,经徐州至泗州。这泗州有个下邳县,下邳城外有个圯桥,就是张良遇见黄石公的地方。然后继续南下到了楚州。楚州就是汉代的淮阴郡,一代名将韩信的故乡。

当李白南下扬州时,已是开元二十七年(739)初夏。他又从扬州到金陵重游。听说有一个本家从侄李良在杭州当刺史,便不远千里前去投奔。在杭州游天竺寺时,李白写了一首《与从侄杭州刺史良游天竺寺》:

挂席凌蓬丘,观涛憩樟楼。

三山动逸兴,五马同遨游。

天竺森在眼,松风飒惊秋。

览云测变化,弄水穷清幽。

叠嶂隔遥海,当轩写归流。

诗成傲云月,佳趣满吴洲。

李白返至金陵,然后就溯江而上。行至当涂县境,已是夜深。船只停泊在牛渚矶下,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李白伫立船头,前思后想,怀才不遇,政途失意,知音何在?李白凭眺眼前的秀丽景色,跨越时间的阻隔而进入历史,想起东晋时期镇守牛渚的镇西将军谢尚对江上偶遇的袁宏有知遇之恩,借古怀今,感汉自己才华横溢却世无知音。于是口占一首《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李白继续溯江西上,打算直至江陵,然后取道回家。不想在洞庭湖畔遇见了好友王昌龄。。此时王昌龄正从贬谪地岭南北归途中,两人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望着暮色沉沉、蒹葭苍苍、白云悠悠,王昌龄即作《巴陵送李十二》一诗相赠李白: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王昌龄后来贬任龙标尉后,李白为之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给予勉励,表达了好友之间的一片深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