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亲戚家孩子大学毕业,面临择业困惑,和我进行了很深入的交流。回答他的一个个问题和困惑,也让我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了一次回顾。工作十余年,作为一个生性喜欢折腾的人,我积累了无数失败的教训。
在围棋中有个专业术语叫复盘,复盘被认为是围棋选手增长棋力最重要的方法,没有之一。下围棋是这样,我们在职场上的复盘同样如此。
目前大家所能看到的绝大部分分享都是职场上的成功人士的三年一个小台阶、五年一个大台阶、十年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心理学上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成功人士往往会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忽略了运气和偶然因素在其中的作用。简言之,我们的记忆是会骗人的,会无意识地美化自己。因此看这些成功故事,对于真正提升职场技能的效果非常有限。
我们更需要一个在职场上不那么成功的人,来分享失败的教训以及避免失败的经验。而这对职场新人来说,才是最好的成功经验。也正是因为想通了这一点,作为职场上的“不成功人士”,我才鼓起勇气分享自己的故事,把工作十余年的经历做一个如实记录,希望看到的人不犯同样的错误,能够做得更好。
一度在全球规模最大、盈利最多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的掌门人瑞·达利欧(Ray Dalio)在他的《原则》一书中将他自己描述为一个“专业的犯错者”。他口中的“专业的犯错者”不是指犯错数量多的人,而是指在每次犯错后,都能对错误进行系统、全面和理性反思的人。这个进程可以让我们把所有犯过的错误累积成经验,转化为原则。从这个角度说,失败到底是不是成功之母,取决于我们有没有成为“专业的犯错者”。如果我们没有成为“专业的犯错者”,那么我们就只能获得感性、模糊和碎片化的经验,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好了伤疤忘了疼”,那么失败也只能是失败之母。
相信职场上的所有年轻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更有成效,因此我们要面对的问题是让努力可以积累,让积累可以迭代,由此不断精进。职场新人要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处理问题,形成一套自己的方法体系。只有这样,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才不会慌张,才能胸有成竹地处理“疑难杂症”。对于刚毕业的新入职员工,我们来举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与考试有关的例子。
刚工作没几年的职场新人,如果选择在专业领域精进,最好的方法就是参加本专业的全国竞赛并拿到好名次,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参加本专业的资格考试。比如,你工作几年后想去找一份电气设计类的工作,如果有一张注册电气工程师证书,无须多言,别人就会认可你在这方面的专业素养。这也是专业资格考试存在的意义,科学化、标准化的考试能让你的能力得到外部认可。
人生的选择有路径依赖,前一个选择会影响后一个选择。因为一个选择所带来的知识积累、专业视野和人际关系,都会形成个人的优势或劣势,从而影响个人的处境和之后的选择。
在从学生身份向社会身份过渡的每个重要阶段,不论是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还是从大学进入社会,人们的知识量都是呈指数级增长的,所面对的选项也都在呈指数级增多。这种选项的逐步增多,既可能强化人们曾经的优势,也可能对冲人们曾经的优势,使选择的正确性变得随机和模糊。因此,人们总是希望从繁杂的现象中理出一条逻辑清晰的脉络和主线,以帮助自己做出决策。吸取他人的经验,优化自己的判断力,就可以让你对选项的分析更加深入。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要提醒你,我曾经认为考试是人生精进的最优路径,但工作后考试的重要性在某个阶段之后可能会大打折扣。不是说考试不重要,毕竟前面还提到全国竞赛的名次和职业资格证书会让一个人的能力得到外部的认可。只是,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进入职场后的头几年,在还没有走上管理岗位时,参加全国竞赛、拿下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脱颖而出。但工作多年并走上管理岗位后,参加竞赛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恐怕就不会让我们获得上司认可了。在这个阶段,我们的重心应该放在带好团队、多出业绩上。正所谓,既要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具体为什么,相信阅读完本书,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我在本书各章节的案例中采用了朱九戒这个名字。这是刚进大学时我为自己取的网名。我写了一张小纸条贴在宿舍书桌前,写着戒烟酒、戒妄语、戒网游等九条希望自己能在大学时不去触碰的红线。尽管没有完全做到,但这确实让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非常有效的规范。我后来还反思过为什么一张纸条能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应该是因为这个形式给了自己足够的心理暗示,而这种心理暗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其实和本书中的形成自己的原则并写下来的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