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中国人的海洋强国梦
王荣生
国庆前夕,突然收到舒德骑同志的来信和《大国起航——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纪实》书稿,真是喜出望外。德骑同志原是船舶工业下属单位的一个宣传部长,为船舶工业写过多部作品,记得他曾出版过《深海丰碑——中国核潜艇诞生纪实》《惊涛拍岸——中国船舶工业进军世界纪实》等作品。后来德骑同志调兵器系统工作,此后与他的联系就少了。当年,我曾接受过他多次采访,离别20余年,未想到他对我国造船工业依然一往情深,多年来还在密切地关注着船舶工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还深刻铭记着老一代船舶人当年的奋斗历程。
看完本书的《前言》,我就被深深吸引,真有些爱不释手。本书是一幅中国船舶工业当年实行战略大转移的历史长卷,集中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初,经过十年浩劫的中国土地上,在万马齐喑、百业凋零的境况中,以造军船为主的中国船舶工业,在举步维艰、进退维谷的危急关头,在邓小平同志“中国船舶工业要打进国际市场”的英明决策下,以柴树藩部长为代表的船舶战线几十万干部职工,为企业走出困境、浴火重生,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创造出令整个世界震惊的奇迹。
我作为新中国造船业的亲历者、参与者和组织指挥者,对中国船舶工业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书中所涉及的大部分事件,都是我亲身经历和参与的,所以阅读时欣慰和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书中所记叙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我非常熟悉的领导和同事,所以读起来倍感亲切。
1953年,我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武昌造船厂、渤海造船厂、六机部和船舶总公司工作。半个多世纪以来,经历了我国从小型舰船到核潜艇,从驱逐舰到航天测量船,特别是亲历了新中国船舶工业打进国际市场,进而成为世界造船大国的光辉历程。回顾这几十年,我能够为中国船舶工业干10个五年计划,实现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梦想,把自己一生的精力献给祖国的造船事业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船舶工业战略大转折的历程,是船舶工业进步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是一本宝贵的新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船史资料。感谢德骑同志多年来对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进步的写作和贡献。
书中着重记述了老部长柴树藩对我国造船工业走向世界而作出的重大贡献,生动地描述了柴树藩同志的宏才大略、远见卓识、善抓大事、坚韧不拔的真实形象。他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小平同志“中国船舶工业要打进国际市场”的战略决策,在船舶工业最危难的关头,力挽狂澜,带领全行业的干部职工,不折不挠,卧薪尝胆,终于使中国船舶工业开始了走向世界的征程,走出“找米下锅”的尴尬困境。应当说,在这个战略大转折过程中,柴树藩同志是功不可没的。
书中浓墨重彩地记录了“长城”号货船建造的过程,写得十分真实感人。这是我国第一艘按照国际规范建造的船舶,也是我国打进国际市场的第一艘大型出口船舶。正如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柴部长为此还立下“军令状”,造船厂的干部工人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用他们的聪明和才智、汗水和泪水高标准地建造出了这条船。“长城”号的建造成功,率先叩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开创了中国船舶出口的新纪元。
书中还饱含深情地描写了在船舶工业最艰难的时期,战斗在生产一线的干部和工人英雄群体。这个庞大的英雄群体,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中,为建造出口船舶,为工厂走出困境,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与险恶的处境进行着顽强的抗争。孙文学、侯君柱、陈文松、朱学成、张在勇、郭玲华……是这个群体中突出的代表,他们可亲可敬的形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中国造船史上,将留下他们的英名。
在船舶战线几十万干部工人们的顽强拼搏下,随着香港市场的打开,给困境中的船舶工业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30多年时间,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瞬,然而中国造船业在世界船舶市场白热化的激烈竞争中,造船产量从世界排名第17位迅速超越了法国、德国、挪威、丹麦、美国、英国、俄罗斯、瑞典、巴西等发达国家。到了新世纪,中国造船产量更是连续多年以4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5年超过日本,2007年赶超韩国,在国际市场上,三大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名副其实地成为世界造船大国。
纵观这几十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历史,不由得不令人心生感慨。它每向前跨越一步,所付出的艰辛都是外行人难以想象的。近代船舶工业在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都曾起过重要作用。早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造船业就已成为各国最重要的工业支柱。新式的舰船,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冶炼、蒸汽技术、航海技术等科技成果,被看作是最复杂、最先进的大工业产品。所以,恩格斯说:“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而且还是现代大工业的缩影,是浮在水面上的工厂。大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差不多掌握了建造这种舰船的垄断权。”是的,船舶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强弱、国力盛衰的标志。中国船舶工业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实在太不容易,它经历了几代人不屈不挠的艰辛努力。
经过我们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中国的船舶工业已经在世界崛起。我们建造的商船遍布整个世界;我们的五星红旗、八一军旗不但在东南亚海港飘扬,而且还在太平洋、在美洲圣迭戈飘扬,真叫中国人扬眉吐气!我本人坚定不移地相信,只要按照当年邓小平同志确定的战略决策走下去,中国的船舶工业在本世纪肯定还有长足的进步,还能大踏步地前进!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船舶工业作为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领域,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海洋,正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第二空间。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了未来。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船舶战线也承担着神圣而庄严的使命。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要开拓、开发和保卫我们广袤的蓝色疆土,就必须拥有一支庞大的商船船队,拥有一支庞大的水产资源船队,拥有一支庞大的海上石油天然气等矿产开发和运输船队,更需要拥有一支强大的能够维护我国海域和平、保卫我国领海的海军舰队,这就需要我们拥有强大的造船工业!
是以为序。
(作者系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原党组书记、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