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毛泽东在一张信纸上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的名字早已在东北大地家喻户晓。1960年,沈阳军区的《前进报》就刊发了由张峻、赵志华、佟希文、李健羽采写的一篇通讯来报道雷锋的事迹,题目为《毛主席的好战士》。1960年底,《辽宁日报》以《红色战士雷锋》为题再次刊登了这篇文章。
1961年初,《人民日报》、新华社总社和《解放军报》先后采用了《毛主席的好战士》这篇通讯稿,题目被改为《苦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民战士》。几乎与此同时,一场对雷锋这一典型人物的宣传在部队内外拉开了序幕。雷锋的名字伴随着宣传开始广为人知,他的诉苦报告在空军机场、海军舰艇、工厂车间、农村打谷场到处播放。雷锋的报告很有感情,他每一次都要讲到流泪,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大家都说雷锋是一团火,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令人激动的场面。
雷锋牺牲之后,他生前写的大量日记被发现,《前进报》和《辽宁日报》以《永生的战士》为题发了专题文章,并首次公开发布了部分《雷锋日记》,在沈阳军区和辽宁省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此基础上,《人民日报》在1963年2月7日第二版以通栏标题近整版地发表了由甄为民、佟希文和雷润明合作的专稿《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同时,《人民日报》加编者按在第一版要闻板块发表了《辽宁广大青年热烈学习雷锋事迹受到深刻教育》的综合报道,第五版整版刊用《雷锋日记摘抄》。《人民日报》同时刊登了罗瑞卿总参谋长的题词:“伟大的战士——雷锋同志永垂不朽。”
文章见报的第二天,周恩来总理在首都文艺界春节联欢会上号召学雷锋。2月26日,周恩来总理再一次发表讲话号召大家向雷锋同志学习。他说,像雷锋同志这样,在和平时期,长期奋斗,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需要有更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更值得提倡和学习的。总政治部决定在全军范围内学习雷锋同志的精神是对的,我也从雷锋同志身上得到了教育。
在周恩来总理讲话的四天前,毛泽东主席也为雷锋题了字,也就是为大家所熟知的那七个字:“向雷锋同志学习。”但很少有人知道,毛泽东主席的题字是由《中国青年》杂志促成的。
面对举国上下宣传雷锋事迹的火热局面,当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听了有关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宣传雷锋的重大意义,并迅速要求共青团系统加大对雷锋事迹的宣传强度,组织全国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向雷锋学习。
作为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责无旁贷,积极响应胡耀邦同志的指示与号召,千方百计在宣传工作上迎头赶上其他报刊媒体。当时的《中国青年》是半月刊,在宣传速度上显然无法与每天出版的报纸相比,要想在影响力上超过它们,就要另辟蹊径,找出新的角度。
《中国青年》杂志社发动全社人员献计献策,召开编委会进行精心研究。编委会上,有人提出出版合刊,搞一个“学习雷锋专辑”;也有人提出请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郭沫若等名望甚高的“四老”为雷锋题词。这些设想都很好,也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就在这时,时任思想教育组副组长的王江云忽然想到了毛主席为刘胡兰题词的事情。
当年,毛泽东主席为刘胡兰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著名题词,使刘胡兰的事迹广为人知并激励了亿万青年,现在,如果毛泽东主席能够为雷锋题词,那将会有多么大的号召力呀!于是,王江云在编委会上提出了请毛主席为雷锋题词的建议。大家一听,当即都兴奋起来。可是一想到毛主席那么忙,大家又开始犹豫了。这时,有位同志说,毛主席一向关心青年,关心《中国青年》杂志,对雷锋这样一个值得学习的榜样,说不定会答应题词的。就这样,编委会决定向毛主席发出请他题词的信函。
信函由思想教育组组长黎勤起草,写得不长,大约三四百字,主要写了说雷锋的事迹非常感人,他处处为人做好事,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精神,是一个伟大出于平凡的好榜样,值得推荐这个典型,因此贸然写信,请予以题词。草稿打好后,由社里毛笔字写得好的编辑丁有和抄写在信纸上。写完后,大家觉得很满意,就寄出去了。信封是丁有和写的,几个漂亮的毛笔字:中南海,呈毛主席。
时任毛主席秘书的林克收到了这封信,并将此信同其他要批办和阅处的文件及资料一起放在了毛主席的床头长桌上。毛主席当时刚刚睡醒,正斜倚在床背上看当天的报纸,看见林克走进来,毛主席随手将报纸放到一边。林克向毛主席汇报了送来的文件和重大的国际新闻,同时也提到了《中国青年》杂志送来请毛主席题词的信。汇报结束后,林克离开了毛主席的房间。
大约过了两三天,杂志社的人沉不住气了,给中南海打了电话。林克接到了这个电话,他的答复是:毛主席已经看了你们的信,但未做什么表示。大约又过了两天,编辑部的同志又给林克打来电话询问,当时毛主席已经答应为雷锋题词,林克如实转告了他们。
由于《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在3月1日出版,手工排版、铅字排印大概需要一周时间,编辑部的同志希望毛主席能够在2月25日之前把题词写好。林克如实将这一请求转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让林克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林克回去后动了一番脑筋,拟了十来个题词送给了毛主席,其中包括:“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
2月22日,毛主席让值班警卫员通知林克过去一下。林克匆匆来到毛主席的房间,毛主席示意林克坐下,他转身从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一张信纸递给林克。林克一看,只见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飘逸的行草字。林克拟的十来个题词都没有用上。毛主席望着林克,用询问的口气说:“你看行吗?”林克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
毛主席向林克解释了为什么不用他拟定的那些题词,他说,是嘛,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也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
毛主席和林克的谈话结束以后,林克赶紧回到办公室,打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们到中南海来取。编辑部接到电话后,立即派时任杂志社公务员的刘全聚骑摩托车直奔中南海,仅仅用了20分钟,就取回了题词。当毛主席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几个苍劲有力的字展现在大家面前时,整个编辑部沸腾了。大家欢呼雀跃,激动不已。随即,毛主席的题词被制作为插图,刊登在1963年3月2日出版的《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上。
《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出版后,一时之间“洛阳纸贵”。这本专辑在全国5个代印点几经重印,累计印数达到了800多万份,仍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有些青年买不到,就互相传阅,或到图书馆借阅。后来,编辑部还收到一位炊事员寄来的一封信,说他到处奔走,也没买到这一期《中国青年》,只好借了一本,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抄下来。把一本16开48页约10万字的《中国青年》手抄了一遍,这个读者对雷锋的热心可见一斑。
编辑部收到这封信后,给他寄去了几本这一期的《中国青年》,并请他把手抄本寄给编辑部。1963年10月,纪念《中国青年》创刊40周年时,这本手抄本的“学习雷锋”专辑在编辑部举办的展览会展出。周恩来看到这本手抄本时仔细询问了它的来历,并指示有关部门增加给《中国青年》的纸张供应,以扩大发行。
就这样,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和报刊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向雷锋学习的热潮在全国蓬勃开展,雷锋精神从此传遍了中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