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饕客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汴京烤鸭传天下

外地的亲戚朋友来开封,我会带他们到夜市品尝小吃,送行的一顿必须在饭店进行,小笼包子和烤鸭一定要上。小笼包子是特色,烤鸭为什么也要坚持上呢?包子仅是主食,烤鸭是宋代传承下来的菜肴,与宋五嫂鱼羹一样驰名。我曾一度在州桥附近走动,想象千年之前的帝都就在我的脚下,夜市的繁华市声仿佛冲破数米深的土层跃上地面,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美食飘香引人驻足,不知要不要停留。不时有烟雾缭绕,不是烧烤就是油烟,这烤鸭就在其间。当时文献记载不叫烤鸭,叫作炙鸭、爊[1]鸭。如果按时间比,汴京烤鸭是北京烤鸭的“祖宗”,连元朝大都都是将东京城照搬移植过去的,不但四合院仿照,连艮岳[2]的残石也搬运过去装点门面了。不是我开封人夜郎自大,随便提起一件东西都可以上溯到历史深处,这汴京烤鸭最后红遍大江南北,就算在它的发源地,依然是门庭若市。

汴京烤鸭传播南北

古代菜肴中“炙品”占很大的比重,炙鹅、炙鸭流传已久。据考,在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的遗骨里,可见到鸭骨。可以肯定,汉代是会有“炙鸭”的。早在南北朝时期,有本书叫作《食珍录》,其中就有“炙鸭”的记载。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记载,只不过是将鹅、鸭分档取料烤炙,不是整只烧烤。到了唐代,炙鹅、炙鸭更为精美。唐贞观时,曾隐居唐兴(今天台)翠屏山的诗僧寒山有诗云:“蒸豚揾蒜酱,炙鸭点椒盐。”这位诗僧可谓酒肉穿肠过啊,不但吃猪肉蘸酱拌蒜,还烤鸭蘸椒盐。韩翃“下箸已怜鹅炙美,开笼不奈鸭媒娇”,张易之所创制的“炙鹅鸭”堪称经典,也特别残忍。据张鷟《朝野佥载》记述,武则天建立大周政权之后(690年),张易之因受武则天宠爱,被任命为控鹤监,其弟张昌宗为秘书监。兄弟竞相豪侈。张易之特制一种大铁笼,将鹅或鸭关于笼内,笼中放一大盆木炭火,又在紧靠铁笼四壁的外面,放着盛有酱、醋及各种调味汁的铜盆。鹅、鸭被火烘烤得既热又渴,不停地环绕铁笼走动,拼命地饮铜盆里的调味汁。时间一长,鹅、鸭被火烤得羽毛尽落而死,等到肉色变赤,就成了“明火暗味烤活鹅鸭”,滋味特别鲜美。

到了宋代,出现了一道名菜叫爊鸭,它以烹调方法定名。“爊”是古代的一种烹调方法,始见于汉代。北魏《齐民要术》“作奥肉法”中曾经说道:将猪肉块加水在锅里炒,至肉熟、水汽干了,再用猪油熬煎,加酒、盐,小火煮熟后,将肉与卤一起倒入瓮子里。再加猪油浸渍熟肉。到北宋时出现了“爊鸭”,《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载:“又有外来托卖炙鸡、爊鸭、羊脚子……”《武林旧事·作坊》中有“爊炕鹅鸭”的记载。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了“爊鸭”的制作方法:“爊鹅鸭,每只洗净,炼香油四两,爁变黄色。用酒醋水三件中停浸没。入细料物[3]半两,葱三茎、酱一匙,慢火养熟为度。”按照上述记载,是将鸭子洗净,麻油入锅烧热,下鸭子煎至两面呈黄时,下酒、醋、水,以浸没鸭子为度。加细料物、葱、酱,用小火煨熟,仍浸在卤汁之中,食用时再取出,切块,装盘即成。用这种方法烹制,使食物慢慢成熟,较为入味。

王立是烤鸭高手

金兵攻破汴京之后,当地大批工匠艺人和商贾富豪,随着康王赵构逃到建康(南京)、临安(杭州)一带,当地盛产鸭子,汴京烤鸭便继续成为南宋君臣的盘中珍馐。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就描述了当时都城临安沿街叫卖熟食“炙鸭”的情景。宋人比唐人似乎更有慈悲心,有不喜欢肉食的宋朝吃货还可以在素食店买到假炙鸭、小鸡假炙鸭等仿荤食品。

王立是目前了解到的中国最早的知名烤鸭能手。据洪迈记载:南宋建康通判史忞任职满后,回到监安盐桥故居。有一天,他和仆役上街,见到街上有卖烤鸭的,便想起他从前的家厨“烤鸭美手”王立。史忞一问才得知这人就是王立的鬼,他问:“你卖的鸭子是真鸭吗?”王立说:“我也是从市场上买来的,每天十只,天还未亮,我就到大作坊里,在灶边把鸭烤熟,然后给主人一点柴钱,我们贩鸭卖的人都这样……鸭子是人世间的东西,可以吃。”史忞给王立两千钱打发他走了。第二天王立又提着四只鸭子来了。这以后的日子,王立经常到史家来。这则故事在《夷坚志》卷四中可以查到,所说有志怪的感觉,但是毕竟是清楚记载烤鸭能手姓名的。

元破临安后,元将伯颜曾将临安城里的百工技艺徙至大都(北京),烤鸭技术就是这样传到北京,烤鸭并成为元宫御膳奇珍之一。随着历史的变革和发展,汴京烤鸭之术,逐渐波及四方,各地又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风味和特色。

明代《宋氏养生部》载:“炙鸭,用肥者全体爊汁中烹熟,将熟油沃,架而炙之。”这种制法,虽然与明代“金陵烤鸭”“北京填鸭”有所不同,但颇有特色。用挂炉木炭所烤的鸭子,色泽金黄,皮脆肉肥,但鲜味不足,而将鸭子先用卤汁煮至初熟,使鸭子脂油溢出,熟而入味,再用热油浇炙,则皮脆肉鲜。明、清时代,烤鸭技术发展到精美的程度,不但对烤鸭的工艺要求更精、更细,而且对烤鸭所用的鸭子也要求专门饲养,因而就出现了鹅鸭城、养鸭房、养鸭场等专门喂养鸭子的场所。

焖炉烤鸭、挂炉烤鸭皆出于汴京

“无论是焖炉烤鸭也好,挂炉烤鸭也好,烧烤鸭子的技术,都有同一个根源——那就是北宋时的汴京(开封)。因为早在北宋时期,炙鸡、烤鸭都已是汴京名肴……”(《饮馔中国》)挂炉烤鸭传自山东,以“全聚德”为翘楚。焖炉烤鸭传自南京,以“便宜坊”为代表。在做法上,挂炉烤鸭以明火烤制,燃料为果木,以枣木为佳;焖炉使用暗火,燃料则为稻草、木板条等软质材料。在风味上,焖炉烤鸭因鸭子受热均匀,油脂和水分的消耗少,烤好后皮肉不脱离,色红亮,不见焦斑。滋味则外酥里嫩,一咬一嘴油,入口即化,而且鸭子体态丰满,肉量较多。挂炉烤鸭则焦香扑鼻,皮肉分离,片起来特别方便,也不油腻,缺点是鸭子的水分消耗大,所以肉质比较干,分量也较少。据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聚德还曾专程去开封聘请过烤鸭师傅,足证北京烤鸭与开封的关联。从《水浒传》的描绘里,我们也可以知道山东是北宋所辖的重点地区,与汴京往来频繁。如此说来,山东“鲁菜”的大厨,向汴京人学习烤鸭的技术,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张伯驹在谈起开封菜的时候说汴京烤鸭“去瘦留肥,专以皮为主,烤法也与北京烤鸭不同”。他说的该是焖炉烤鸭了,焖炉烤鸭的特点是“鸭子不见明火”。所谓“焖炉”,其实是一种地炉,炉身以砖砌成,大小约1立方米。以往在焖烤鸭子前,用秫秸[4]将炉墙烧至适当温度后,将火熄灭,把鸭坯放在炉中的铁箅[5]上,然后关上炉门,全仗炉墙的热力将鸭子烘熟,中间不启炉门,不转动鸭身,一气呵成。由于纯用暗火,所以掌炉师傅务须掌握好炉内的温度,烧过了头,鸭子会被烤煳;火候不够,鸭肉又会夹生,吃来不是味。而在烧烤的过程中,砌炉的温度由高而低,缓缓下降;在文火不烈且受热均匀的情况下,油的流失量小,故成品外皮油亮酥脆,肉质鲜嫩,肥瘦适量,不柴不腻。即使一咬流汁,也因恰到好处,特别诱人馋涎。

孙润田主编的《开封名菜》和河南省饮食服务公司编写的《河南名菜谱》两书中都记载了汴京(焖炉)烤鸭的做法:将鸭子宰杀放血后,放在六七成热的热水里烫透,捞出,用手从脯部顺掌向后推,把大部分毛煺掉,放在冷水盆里洗一下,用镊子镊去细毛,截去爪子和膀的双骨,抽出舌头。由左膀下顺肋骨开一个小口,取出内脏。从脖子上开口,取出嗉囊里外洗净,再用开水把鸭身里外冲一下。京冬菜[6]团成团,放入腹内。皮先用盐水抹匀,再用蜂蜜抹一遍,用秫秸节堵住肛门。在腿元骨下边插入气管,打上气,放在空气流通处晾干。用秫秸将炉烧热,再用烧后的秫秸灰,将旺火压匀。用鸭钩钩住喉管,另一头用铁棍穿住襻在外边,将鸭子挂在炉内,封住炉门,盖住上边的口。烤至鸭子全身呈柿红色,即可出炉。

烤熟的鸭子暂时不能吃,需要厨师片。片时,可以皮肉不分,片片带皮带肉,也可以皮肉分开,先片皮后片肉。将片好的鸭肉装盘,即可上席食用。

开封还有叉烧鸭,又名“叉烧烤鸭”,是“汴京烤鸭”中烤法之一。过去开封有的餐馆中不设烤鸭炉,就用叉烧的方法制售烤鸭。叉烧法是用烤叉叉上初步处理好的鸭子,架在炭火上烤熟,鸭皮香脆,肉质软嫩。将鸭皮、鸭肉、甜面酱、菊花葱、蝴蝶萝卜等,一起用荷叶饼卷着食用,颇具风味。

汴京烤鸭有多种吃法,通常是将烤熟的鸭子,趁热片成片,蘸甜面酱,加葱白,用特制的荷叶饼卷着吃;也可将酱和蒜泥拌匀,同烤鸭肉一起用饼卷着吃;喜食甜的,可以蘸白糖吃,味道也极佳。片净肉的鸭骨架还可以加白菜、冬瓜熬汤,别有风味。

注释

[1]音同“熬”,这里指用小火把食物煨熟。

[2]北宋时期的大型人工山水皇家园林。

[3]指小茴香、甘草、白芷、姜、花椒、砂仁等细末。

[4]高粱的秆。

[5]平而有孔隙的器具,用以蒸煮。

[6]京冬菜,山东日照著名特产酱菜,因曾进京供宫廷食用,故名“京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