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可视化教学:哈佛大学教育学院设计可视化思维课堂的18种流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培养深度学习


思维可视化项目开始于2000年,植根于20世纪90年代的“为理解而教学”前期项目。这两个理念——理解与思考——是深度学习概念的核心。虽然深度学习没有单一定义存在,休利特基金会,一个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支持者,将深度学习定义为对核心学术内容的重要理解,以及批判性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核心学术能力,与合作、沟通、指导自学的能力、自省能力和拥有积极的信念,以及作为学习者自己的学习态度相结合,这些都有助于激励一个人持续学习。

基于对深度学习的学校与课堂的广泛研究,贾尔·梅塔和莎拉·菲恩认为深度学习会出现于以下方面的交叉点:

熟练掌握:产生理解的机会

身份:作为世界上一个地方的学习者,联结到一个领域并发展的机会

创造力:创造对个人有意义的机会

这些机会融入批判性思维,应对复杂性,挑战假设,质疑权威,拥抱好奇心——都是深度学习意味的所有核心要素。

宾夕法尼亚州贵格谷奥斯本小学的埃里克·林德曼认为,当他在三年级的课堂上让思维变得可见时,这些因素就起了作用。“当我们使用思维可视化时,我们的课堂学习故事就会有显著的不同。日常活动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能力,在激发探索的同时培养处理复杂的事物的能力。当我的学生开始内化和应用这些思维工具时,我成为他们的调查顾问。在学生的引领下,好奇心和激情为更深层次的学习注入动力。”埃里克的评论证明了让学生们的思维可见的变革力量。它们使教学超越了传播的范畴,不仅关注内容的转化,也关注学习者的转化。

密歇根州奥克兰县国际学院的中学数学老师杰夫·沃森也注意到了这种从传播到转变的运动。“我去过的数学课堂大多是以讲课为导向,以老师为中心的环境。很多时候,唯一的互动就是对‘还有问题吗?’的回答。”相比之下,杰夫指出:“思维模式是改变整个课堂动态的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因为学习自然而然地就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最好的一点是,尽管这些变化如此强大,但它们不需要花费任何资金,不需要改变课程,也不需要全面改革。

正如我们所确定的,理解和思考的议程是深度学习的核心,也是有效使用思维流程训练法的核心。在使用思维流程训练法时,老师需要将其应用于构建理解的更大背景中:这一特定的课程如何适用于我正在努力实现的更大范围的理解?这样,老师们就可以开始专注于某一节课的目标:我希望学生们开始思考哪些想法?我们需要探索的复杂性和细微差别在哪里?我该如何推动学生的理解并推动它向前发展?这些问题都得到了回答,老师们就可以确定原始材料和可能最好地服务于探索这些材料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够很好地选择一种思维方式,作为探索的工具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