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读书是永远的
近日,读了《从爱上阅读到学会阅读》一书的书稿,让我感觉欣喜。这是一本指导亲子阅读的书,书中也展示了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快乐,他们用绘画和文字,生动地表达了对书籍的理解和热爱。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阅读都作了介绍,如绘本、童诗、漫画书、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神话、民间故事、史书、小说、散文、传记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中还涉及古今中外很多经典名著。一个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能有这么丰富的阅读经验,那是多么好的事情。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除了自己的观察实践和人生经历,最重要的一种就是阅读。有一句谚语,“读什么书,成什么人”,我觉得很有道理。从小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这是为美好人生打基础。对书的选择,就是对人生的选择。
读书的时代,永远也不会结束,因为,对一个有文化的现代知识分子来说,任何知识都不会是多余的,而吸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便是读书——读那些有价值的好书,读那些能给人知识,给人启迪的书。读书能使人了解世界的浩瀚辽阔、人心的幽深博大,也能使人更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激发追寻真理、实现理想的欲望和激情。一本好书是一个聪慧坚韧的人用他所有的智慧和毕生的心血追求的成果和结晶,而作为一个读者,我们用几小时或者几天时间,就能了解这一切,这样的好事情,何乐而不为?如果将读书的范围局限于课堂教育规定的范畴,或者只是课本知识的有限补充,那实在是太狭隘了。必须明白一点,我们的课外阅读,大多可能和学校的考试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这样的阅读,对于青少年身心的成长,却是无比的重要。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他的精神世界不可能丰富多彩,他的知识积累也不可能渊博厚实。我们说“知识的海洋”,其实也可以说是“书籍的海洋”,每个读书人都应该到这片大海中远航,浏览海上无穷无尽的迷人风光。
仅仅有读书的欲望,恐怕还不行,还有一个怎样读书的问题。作为一个读者,我们不应该是简单的接受者,还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和参与者。读书的过程,是欣赏和接受的过程,也是思考和感悟的过程。如果能经常用自己的语言记录读书的感想,那将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当然,读书的过程,也可能是排斥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价值的,也不是所有的书都是有趣的。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很有道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读。
我曾经写过一篇短文,题目是《读书是永远的》,谈的是对读书的看法,附录在此,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人识了字,最大的实惠和快乐就是读书。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愉悦了我的身心,陶冶了我的性情,丰富了我的知识,升华了我的精神。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不管是什么心情,只要手头有可读的好书,一卷在握,便能沉浸其中,宠辱皆忘。很多年前,我一个人在偏僻的乡村“插队落户”,是书驱散了我的孤独,使我在灰暗的岁月中心存着对未来的希望,保持着对理想的憧憬。在一盏飘摇不定的油灯下,书引我远离封闭和黑暗,向我展现辽阔和光明。因为有了书,那段物质生活极其匮乏的日子变得很充实。我选择读书作为我的生活方式,选择书作为我的人生伴侣,实在是一件明智而幸运的事情。我想,在人类的各种各样的享受中,别的享受都有尽头,读书却是长久的。只要还活着,还能用眼用脑,便能继续读书,继续享用这永不会失去美味的精神佳肴。当然,把读书看作一种享受,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你读的必须是有价值有趣味的好书。
在黑夜里,书是烛火;在孤独中,书是朋友;在喧嚣中,书使人沉静;在困慵时,书给人激情。读书使平淡的生活波涛起伏,读书也使灰暗的人生荧光四溢。有好书作伴,即便在狭小的空间,也能上天入地,振翅远翔,遨游古今。漫长曲折的历史和浩瀚无尽的宇宙,都能融会于心,化作滋养灵魂的清泉。
赵丽宏
2022年2月于四步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