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深化
“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首次提出,并在2015年所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为“一带一路”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描绘了更清晰的蓝图。“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是“共建”,机制是“合作”,最终是为了“共创美好未来”。(1)
“一带一路”倡议包括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部分,这两部分都用到了“丝绸之路”一词,在这里,更强调它的文化内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甚至是商周时期),中国就与欧亚大陆的其他国家开始了贸易活动。自汉至唐,贸易的大宗商品是丝绸,因而将贸易路线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贸易的代名词,也是历史上中国与欧亚大陆各国文化交流的“符号”(2)。随着商品和人员的交流,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相互借鉴,产生了灿烂的文明。当下使用“丝绸之路”这一象征着和平、友谊、交往和繁荣的文化符号,旨在向世界传递“和平、合作、发展、共赢”(3)的理念。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横跨亚欧非的基础设施建设网络逐步展开,旨在推动文化、教育合作的丝路大学联盟得以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的创办更是为沿线国家项目建设的落地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通过“一带一路”合作,东部非洲建立起了自己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条现代化铁路,白俄罗斯发展起了自己的汽车制造业,哈萨克斯坦作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出海口(4),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经过几年的共同建设,在空间范围和内涵深度上,沿线各国已经取得不小的成就并逐渐走向深化。
面对全球变暖和北极地区国际政治局势不断变化的现实背景,中国对北极地区的认知和实践也不断深化,需要有新的理念将中国参与北极治理与“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综合考虑。如果仅拘泥于“一带一路”的固有框架,中国可能会欠缺对北极地区长远发展的具体规划。因此,需要进一步因地制宜地培育北极地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必须求得不同国家在北极利益中的最大公约数,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有中国智慧的北极倡议——“冰上丝绸之路”,进而更有针对性地为北极的共同建设与治理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