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廖恩焘的词学活动与交游
——以廖恩焘词集为中心
廖恩焘(1864—1954),字凤舒,号忏庵,又号珠海梦余生,广东惠阳人,廖仲恺胞兄。早岁随父亲迁居美国,十五岁归国,从陈伯陶攻读经史辞章,光绪十三年(1887)进入外交界,历任清廷驻古巴马丹萨领事、驻古巴二等参赞兼总领事官、外务部丞参处行走。辛亥后,复任民国政府驻日本使馆一等秘书官、驻朝鲜总领事、驻古巴公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任汪伪“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1945年后寓居香港。廖恩焘早年以诗歌创作为主,尤其致力于粤讴、粤语诗的创作,有《嬉笑集》《新粤讴解心》等集,皆以方言口语入诗,内容贴近生活,反映现实,成为诗界革命主张的积极支持者,被梁启超赞为“实文界革命一骁将”(1)。五十岁后,廖恩焘转而专力为词,其词以学梦窗为主,又济之以耆卿、稼轩,因此于丽藻缤纷之外又能风格遒上,不为梦窗所囿,尤其是其作为外交官员多次出使古巴、日本等国,足迹遍于海外,集中所存域外之词,描写异域山光风物,吟咏异国历史时政,“几为倚声家别开世界”(2)。
廖恩焘生前刊有词集多部,分别为《忏庵词》八卷(分为《初航集》《梦彊集》《柳雪集》《啸海集》《拜梦庵集》《读山海经集》《知稼集》《咏而集》)、《忏庵词续稿》四卷(分为《鸣蛰集》《枌榆集》《秣陵集》《教箫集》)、《半舫斋诗余》一卷、《扪虱谈室词》一卷、《扪虱谈室集外词》一卷、《影树亭词》一卷、《影树亭词续稿》一卷,共收录600余首词作,写作时间从1926年至1951年共二十五年。由于廖恩焘一生出入政坛文林,声望颇尊,再加上他性格谦和自让,为人热情好客,因此与当时各界人士保持着密切而广泛的交往,而人际交游也成为其词体创作的重要内容,或唱和赠答,或聚会饮宴,或题画题词,或祝寿贺喜。根据我们对廖恩焘词集中有关词题、词序的考察,其先后涉及的交往对象多达90余人,其中包括政界人士、官场同僚、文化名流、艺术名家、同乡友人以及诸多词坛名家。本章即以廖恩焘生前所刊各部词集为线索,同时参佐相关史料,对其一生的词学交游略作论析,以揭示廖恩焘词学道路的发展脉络与其词坛地位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