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词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编 民国名家词集举论

第一章 莫认是闲情,词场老此生
——潘飞声词集及其创作道路

潘飞声(1858—1934),字兰史,号剑士、老兰、说剑词人、独立山人等,广东番禺人。早年就读于广州学海堂,光绪十三年(1887)任教德国柏林大学东方学院。归国后移居香港十三年,任香港《华字日报》《实报》主笔。光绪三十三年(1907)加入南社,与傅屯艮(君剑)、高天梅(钝剑)、俞锷(剑华)并称“南社四剑”,1907年定居上海。

潘飞声是晚清民国旧式文坛的一位活跃人物,他一生涉猎诸体,尤其对词具有特别的热情,如汪辟疆在《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中称其“生平文成,辄弃去,不录副。喜倚声,所为词多矣”(1),陈衍也说“兰史多填词,少作诗”(2),他由此也成为继叶衍兰、陈澧之后又一位具有全国声望的广东籍词坛名家。尤其在晚年定居上海后,潘飞声积极参加各类诗社、词社,与当时上海几乎所有重要词人都有交往,再加上他撰制甚勤,年辈又高,还一度成为沪上词家所公推的词坛领袖。此外,由于人生际遇的原因,潘飞声也是近世词坛中较早的一位书写域外天地、描写异国经历的词人,由此为近世词坛开辟古来词家所未有之境,成为廖恩焘、吕碧城等人域外之作的先声。本章即结合潘飞声存世的各部词集,考索其词体创作的表现内容、创作个性以及风格特征,从而还原其一生的创作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