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章 民国时期报刊型旧体文社及其社集
晚清民国之后,西学东渐,社会剧烈变化,特别是1906年清廷宣布仿行宪政后,各种社团蓬勃兴起,社会新旧各种思潮杂然并存。在这种情境中,传统文学样式诸如文、诗、词、曲等等,受西学和新文学冲击,形成了传统文学的危机。如何保存和延续传统文化,一批遗老嘤鸣友声,结社创作旧体诗词文学,延续传统唱和、结集刊刻等形式。无论在创作形式还是在传播方式等方面,这些诗词社一任传统之旧,代表者有沤社、须社等。但更有一类士人则与此不同,他们适度改变,主动采用当时新兴的传媒——现代报刊,以报刊为结社平台,并结合报刊改造了旧体诗词社的组织与创作形式及传播方式。两种结社方式明显不同,如果说在面对汹涌的西学、新文学大潮时,遗老们坚守旧文学的姿态是倔强的,那么与时俱进地利用现代报刊媒体来组织旧体文学拥护者、传播旧体文学价值无疑是变通的。已有学者将利用现代报刊媒体组织的词社命名为“报刊扭结型词社社团”(1),并认为“报刊扭结型虽然社课传播广泛,但真正产生有价值的影响并不大”(2)。我们认为,以报刊为载体而结社在晚清民国时期并非个案,而是作为一种类型性文化现象而存在,不如径直将之命名为“报刊型旧体文社”。如果说清末民国一直存续着新旧对立、冲突、融合的文化语境,那么主动变通的报刊型旧体文社实则是其中一道独特景观,展现了当时文人学子在这种语境中探寻中国文学演进的另种可能和努力,有鉴于此,报刊型旧体文社的相关史实有必要得到清晰描述,其类型与性质以及历史意义亦有必要得到充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