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词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函授部社词学教育的几个层面

教员之讲义与习作示范。由于函授部社实际上亦是一学校,具有经营的性质,加之当时同类性质的函授部社大量出现,同质化必然带来竞争,而函授部社所聘任教员具有大的影响力就成为其实力的象征。在那个时代,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学校,均没有固定教材、讲义,也就是说讲授内容实际上决定于教员,因此有影响力的教员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艺文函授社聘请的教员基本上是江浙地方名流,并且各有分工,如梁鸿卓为散文、小说教员,张世镳为散文教员,郑旭为骈文、传奇教员,至于诗词类教员则由林默担任,教员各自撰写科目讲义。民国时期,传授国粹的函授部社最为成功的当是中华编译社。一则因为它请到了晚清名人诸如林纾、陈衍等等担任教员,保证了讲义的质量。林纾等人非常重视编写讲义,专门为所撰讲义事宜给社长写了《与本社社长论讲义书》《再与本社社长论讲义书》两封书信,可见作为教授的林纾与中华编译社对编撰讲义的严谨态度。另则因为中华编译社函授部亦用心利用报刊平台来经营,自办《中华编译社社刊》,其上不仅刊登优秀学员的习作,而且开辟“艺府”一栏刊登教员以各种传统文体创作的作品与批评文字。中华编译社的词学讲义出自天虚我生,其讲义精华后在中华编译社发行的《文学讲义》上刊出。《中华编译社社刊》“艺府”栏目上登载有蒋著超、吴东园、易顺鼎的词,吴东园、易顺鼎、天虚我生的论词文字。文学研究社在其《本社通告》中说:“本社讲义系特约名流合撰,自有一种真价值,非冒名者所可同日语也。”(13)如果通告内容属实,该社词学讲义应该出自冯煦、朱祖谋或者至少接受过二人的指导。另外,文学研究社在其社刊中也刊登了林纾、吴承烜、吴绛珠以及易顺鼎的论词著述。通过寄送讲义,让学生自学;社刊登载教员的示范作品以及论词文字,向学员寄送社刊,提升学员对于词体的认识以及创作能力。

课业、批改、评点。学员自学的效果,必须通过上交课业、老师批改才能具体落实。学员完成课业,教员批改,这是双方约定的权利与义务。如中华编译社规定:“学生所作课卷投缴本社,则必为之改削通顺,寄还本人,俾知优拙所在,得有进步之阶。每一个月中举行常课三次,又每三个月举行特课一次,各科题目俱全,任择四题分作四卷,限三星期缴卷评定揭晓,同上取列超等者,原作选入社刊,并有奖品”,“右列常课学生应课与否,各听其便,惟特课不得不应,连续两次不应者除名”(14)。还规定了将评定月课考察优秀学员的标准以及奖励等次,均登载在社刊上面。文学研究社在社刊上发布课题,诸如在社刊第20号上发布甲子五月份平常课题,词调为《浣溪沙》和《绮罗香》;在社刊第22号上发布第四届学员大考课题第十八题,词调为《金缕曲》。文学研究社对于学员课题作业的管理做得非常细致,某一时段收到的课卷篇次均被登载出来。《文学研究社社刊》开辟“本社消息”一栏,将具体某天发生的本社事件记录下来,其中就包括收到某某学员的课卷,以及收到某某教员批改课卷的回复以及课卷和待评课卷、已评课卷的处理情况等等。兹举几例涉及词学的内容:

(四月)初六日甲午:按学员课艺,前已由社长选就第一批共九十四篇,寄交冯中丞、朱侍郎及王廉访三主干评阅,俟选就第二批评定后,当与第一批汇辑成书,分赠同学;廿五日癸丑:宋文蔚先生函告社长,谓各同学课作,已经本社主干加批,即日挂号寄上云,并附王雪澄先生函一通,大意谓社友各卷,其中佳作林立,美不胜收,而意义正大,救时振聩之作,亦复不少云;廿七日乙卯:日前本社寄请主干加批课卷,于今日寄还。(五月)十一日戊辰:宋文蔚先生寄到第九期讲义五种,附函社长谓冯梦华、朱古微、王雪澄三先生对于社事亦颇热心云。(15)

(六月)廿六日癸丑:宋文蔚先生以社事函社长,并谓最近所改各卷中,不乏好学之士,已择其佳者,转请朱侍郎加评云;廿七日甲寅:宋文蔚先生改就课卷一束,今日寄到。中有数篇,经本社主干朱祖谋先生加评。(七月)初八日甲子:宋文蔚先生寄到所编讲义稿五种;初十日丙寅:前有《浣溪沙》及《貂裘换酒》各一篇,早经改就,同时寄还。今日张君来函,谓只收到《貂裘换酒》一篇,其他一篇,则迄未收到,恐误寄交他同学,要求代查,如同学中有收到该卷者,请即寄还,以便物归原主;十八日甲戌:社长编纂第十号社刊学员课艺,见备刊稿中有《浣溪沙》词一阕,未署姓名,不知系何君著作,特嘱记者录此,以告同学,其第一句系“省识芳姿入画工”,乃澄之先生批阅,该卷原著者希再重抄寄来,以便下次选印;廿二日戊寅:宋文蔚先生函告社长,谓此次所改佳卷,请冯梦华中丞加批,日间当可寄还云。(16)

(九月)廿七日壬午:王西神先生函告社长……并附《醉太平》词一阕,贺社长三十大庆,敬录于次:《醉太平·王西神蕴章初草,香江罗君五洲隐于邮务,而独创中国文学研究社,四方从游者,屣满户外。今岁秋初,为罗君三十初度,谨谱小词遥祝,即乞拍正》:“一峰(明永丰罗伦讲学金牛山中,学者称一峰先生)赣州。两峰扬州(罗聘)。傲他三十封侯。题新诗上头。  嘉宾置邮。奇书满丘,生来合住罗浮。动高名五洲。”(十月)十七日辛丑:吴东园先生致书记者,商榷社事,并附上《卖花声》词二阕,嘱录入社刊中,索同学正和;十八日壬寅:蔡竹铭先生自汕头寄到《小瀛壶仙馆文钞诗钞》及《闲闲录》各十四册,附函社长,请以该书每种分赠书冯梦华、朱古薇……诸先生。(17)

(九月)初十日庚申:马英自常熟寄到《词学讲义提要》一篇,以备刊登求学捷径。(18)

文学研究社社刊中还选取了部分教员的批改情况,专辟“学员课艺”一栏,在刊载学员课业之后,附加上相关教员的评语以及得分。如,文学研究社专修科蔡少铭作词《烛影摇红·惜春》,后有许指严先生评语以及分数,曰:“意娴节合,颇见功夫(指严)。八十六分。”(19)中华编译社除接受学员正常的课业,也接受非学员以及学员额外课业的润色修改等等业务,特制定了《中华编译社函授部改卷处润文简则》,兹摘录如下几条以见轮廓:

第一条:本社为学子谋得益起见,聘定文学名家修改文字;

第三条:凡属函授部学生不论何科,以课外自修文字请改者,均得照所定之例减半纳费,课内文字例不缴费;

第五条:凡请本部改卷处长期修改文字者,每月纳费一元,预缴费全年只须十元,学生减半;

第六条:凡请本部改卷处长期修改文字者,每月以五卷为限,少作听便;

第七条:凡请本部改卷处短期修改文字者,每篇收润资二角五分,学生减半;

第八条:凡请本部改卷处修改文字者,无论长期短期,不拘诗词文,均可请改;

第九条:本部改卷处修改文字,其卷数之计算法如左:(1)散文以一千字为一卷,逾此递加;(2)骈文以四百字为一卷,逾此递加;(3)古风以一首为一卷,逾此递加;(4)律诗以两首为一卷,逾此递加;(5)绝诗以四首为一卷,逾此递加;(6)长调以一阕为一卷,逾此递加;(7)小令以二阕为一卷,逾此递加;(8)笔记同散文;(9)小说同散文;(10)尺牍同散文。(20)

简则中对骈文、古风、律诗、绝诗、笔记、小说、尺牍的篇幅各有规定,词之长调“以一阕为一卷,逾此递加”,小令“以二阕为一卷,逾此递加”。

答疑、佳作刊载。答疑问难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各大函授部社基本设置了这一内容。《中华编译社社刊》设有“疑问答复”一栏,问答中涉及的词学问题如下:

问:文科各门之参考书,乞各示最精者数种,以便将来择要购置。(邢琬)

答:文科各门应用之参考书约有数种,作诗法之参考书为《唐诗诗韵合璧》;填词法之参考书为《白香词谱》;论文讲义之参考书为《古文辞类纂》,余可暂缓置备。

问:陈蝶仙先生之填词法,第四页第四行“断仆寒断续风”,“仆”与“”二字作何解?(陈孝赤)

答:“仆”字系“续”字之误,“()”字系“砧”字之误。

问:学填词先填长调乎?抑先填小令乎?(陈孝赤)

答:宜填小令,贵有风致。

问:词科须何书参考?(云英)

答:以《白香词谱笺》《词林正韵》、红友《词律》为当。(以上天虚我生答)

问:笛色作何解?(黄子方)

答:笛色即词谱旁注之等标识。(著超代)

问:填词于上二下五之七字句能否易为上四下三,于上二下三之五字句能否易为上三下二或须依谱照填?(谭文裕)

答:七字句上二下五或上四下三均可,但不可改为上三下四。五字句上二下三亦可作上三下二,但不得作上一下四。(天虚我生)

问:《晚翠轩词韵》真字韵附“文”字、“魂”字,而《醉太平》用“直”字韵,又杂以九青之“青”字、“屏”字;八庚之“争”字、“声”字、“荣”字,“东”“冬”固可通用,而《晚翠轩》上声“董”字韵又杂以“送”字,不知如何?乞详示用法。(张斐然)

答:词韵宜从《词林正韵》,但《晚翠轩》亦可通用。古人填词,每不检韵,故出韵者往往有之,不足法也。又词韵押平声者,如东、冬皆可通押。仄韵者,则上去之通韵皆可用,惟入声不宜羼杂。(天虚我生)(21)

文学研究社在社刊上设有“通告”“来鸿去雁”等栏目,刊载学员与函授部、教员之间的问答通讯,如刘杰人《上文社诸先生》(22)、蔡竹铭《呈朱古薇夫子》等。蔡竹铭《呈朱古薇夫子》曰:

欢颜广厦,被春风于二十年前;翘首公门,景文星于数千里外。山万重而面隔,香一瓣而心薰。笑末学竖子无名,此间伧父;祝吾师仁者必寿,当世词宗。文扶八代之衰,江山独铸;春当二月之半,杖履依驰。惭愧老明经,未夺戴凭之席;追寻鸱夷子,便乘范蠡之舟。行自惜矣,将焉归乎。然而学问之事,当论其大;知己之恩,当感其深。虽负我十年,等刘蕡之未第;而拔人一字,识山简之怜才。吟晚节于黄花,古色古香;奈门生之白首,寸地寸心。瞻星分文曲之辉,人师难得;涉海普慈航之渡,吾道其南。懒到李桃,犹攀梁木;生同樗枥,竟老凡材。侯门之铗羞弹,都市之帘试下。只合儿称弟子,伴灯火于三更;何期社集生徒,溯渊源于一脉。径持由瑟,枢衣尚欲登堂;直犯孔门,执贽先欣问字。安排纸笔,吕文穆许献梅花;付托雁鸿,王摩诘重吟芳草。(23)

写信者澄海蔡竹铭是朱祖谋清末任广东学政时的学生,彼此有师生情谊;蔡竹铭之子蔡少铭是文学研究社的专修生,而社中教员主干乃朱祖谋,正所谓“只合儿称弟子,伴灯火于三更;何期社集生徒,溯渊源于一脉”,强调一家两代和朱祖谋的学术源流。学员作业数量之多,学员呈交作业之踊跃,大大出乎主事者之意料,所以他们在社刊或相关刊物中辟专栏刊载学员佳作。中华编译社的主办者蒋著超有《学员成绩一览绪言》,曰:

本社自开科以来,四海学子,闻风兴起,按月收受课卷,多至三千余份,其寻常者虽属多数,而彪炳可观者亦复不少,且有日增月异,不负本社苦心者。夫以文会友,君子宜之,各言尔志,圣门许焉。旧学商量,自加邃密,爰本斯旨,录其尤者为成绩栏。(24)

艺文函授社《艺文杂志》有“诗词”一栏,《文学研究社社刊》有“学员课艺”专登学生佳作,“学员课艺”在词作后往往另载有教员评语以及评分。

综上,函授部社的词学教育和其他文体文学的教育一道,遵循着一般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并重的方式,然而普通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函授部社的教学则是教师与学生以书信、期刊为平台来进行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