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词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新社及其社刊的基本情况

民国时期,沐浴新风的上海,骨子里其实旧风犹存,一大批流寓至此的晚清遗老与本地传统士人共同构筑起传统文化的底色。辛亥革命之后,他们结社唱和,先后出现了诸如逸社、汐社、舂音词社,以及求声诗社、鸣社、新社等社团。这些旧体文学社团,相关记载多有发明,惟新社史料多阙,幸今该社留有社刊《新社草刊》第3期至第13期,从中略可窥见该社的相关情形。今借助此刊略述新社情形,不及之处,有待新材料继续发现及高明者继续考订。

新社作为旧体文社,其出版社作的方式与传统社团以雕版刊印不同,采用的是现代报刊定期铅印出版这种新形式。新社的社刊名为《新社草刊》,在《新社草刊》的第1页右上角大书“新社”二字,中缝标明“新社草刊”字样。《全国报刊索引》已将《新社草刊》电子化,并对该刊进行了初步介绍,曰:“1888年(光绪十四年)在上海创刊,月刊,社团文学刊物。刊登浦东北蔡镇新社社友作品,重在互相切磋。主要内容为创作诗词,兼有游记、小说连载等。”不知何据,《全国报刊索引》将《新社草刊》创刊时间定为1888年(光绪十四年),然而通过对《新社草刊》版式以及内容的阅读,则不难发现《全国报刊索引》认定的创刊时间是错误的。《新社草刊》第3期出版时间为乙丑年(1925)正月,其中刊载诗歌《甲子(1924)季秋,再客兰陵,践啸篁宗兄之约,同游无锡》等,涉及的时间节点均明确无疑地指出该刊不可能创刊于1888年。第3期出版时间为“乙丑年正月”,按照之后几期的出版频率,可知该刊为月刊,由此可推定《新社草刊》第1期出版时间为甲子年(1924)十一月,也就是说,新社创立于1924年。《新社草刊》从第3期到第13期的出版情况如下:乙丑正月第3期、乙丑二月第4期、乙丑三月第5期、乙丑四月第6期、乙丑闰月第7期、乙丑五月第8期、乙丑六月第9期、乙丑十二月第10期,自第11期后,刊物上不再标注出版时间。根据第10期的编辑时间为乙丑年十二月可以推断,第11期的出版时间只能在这之后;同时据第13期沈瘦若诗歌《丙寅中秋后,云禅内弟归自槟屿。某日侵早之王家滩问候,路上闻见,口占随律,兼志相见欢也》,知第13期至少出版于丙寅年(1926)中秋之后,这说明新社存在的时间至少从甲子年(1924)到丙寅年(1926);以社刊在乙丑年(1925)六月出版第9期,第10期出版时间为十二月,1926年起社刊上不再标注出版时间,且到本年秋冬之际只出版第11、12、13共三期可以推测,新社在乙丑年(1925)六月前后遇到了某些困难,出版周期紊乱,以致社团停止运作。

《新社草刊》第3期至第12期首页均载有社址与通讯处。社址:浦东北蔡镇西崇庆寺内;通讯处:浦东北蔡镇永大米号转王重侯,上海黄浦滩汇丰银行吴菊畦。由社址及通讯处可以看出,新社的大本营在浦东北蔡镇,但它将通讯处之一设置于上海黄浦滩,说明新社希望将触角延伸至整个上海地区,显示了新社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也可从其刊登的启事上看出来,启事曰:“(一)本刊专载社友著作,重在互相切磋。兼载社外名流投稿,以资程式,惟词意过欠斟酌或且伤雅者,恕不付刊;(二)本社著作,无论社内、社外诸友,倘能不吝金玉,赐以评语或有斧政处,当逐期披露;(三)本社取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义为宗旨,诸君子如赞成此宗旨者,皆可入社。”(1)这表明:新社社刊专载本社社友著作,是社友切磋交流的平台,社外名流稿件也给予刊载,对于来自社内外广泛的批评以及修改意见“逐期披露”,呈现出开放的结社姿态;对文词有严格要求,高扬“雅”之标准;结社之宗旨在于“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体现了文社的纯粹性。《新社草刊》是新社办社理念的具体体现,重在刊载文、诗、词、笔记等传统文人熟稔的文体并形成相关栏目,揭橥雅正的文学标准,显示它是一发扬旧传统的文学社团。

前引新社启事提及社刊“专载社友著作”,也即意味着出现在《新社草刊》中的作者基本可以算作新社社友。《新社草刊》第6期辟专门版面刊登新社早期社友名录《本社苔岑录(一)》,为明晰社友组成以及来源地等情况,兹制表如下:

新社早期社友及其通讯处

表中所列新社社友有62名,基本来自原浦东、上海、租界区、南汇等今天上海市及少数周边区域,这说明新社是上海地区的地域性社团。《本社苔岑录(一)》既标“(一)”,盖在当时社刊编辑的心中有名录之二、之三等等之望,其向亦自远大,但非常遗憾的是还未等到这一天,新社就已兴致阑珊,自动解散了。从《新社草刊》的社友以及作者来看,社友之间年龄相差较大,有七十岁左右耆叟,如适庵有《九老咏体七律》,“九老”平均七十岁,每诗起句均为“人生七十古来稀”;亦有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如《甲子暑假,卒业于上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赋此纪念》诗的作者黄锺即属此类。社刊作者除本社社友之外,亦有他社社友,诸如余姚经贯之,按照沈瘦若诗歌《余姚经贯之先生寿诒见赠同声诗社社集第二编,诗以志谢,用先生题机丝夜月图韵》可知,经贯之乃同声诗社社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社不排斥女性社友,除表中的南汇庄慧因之外,还有南沙胡辑梅、杨佩珠、王雅英等。王雅英《青玉案·题黄慵叟岩谷驻颜图》中有“门墙桃李多嘉树,更罗入红妆女。数载春风亲杖履”(2),表明新社耆老黄慵叟在晚年曾教授的弟子中不乏女性。以上所述表明,新社对社员的要求不拘年龄、不拘性别、不拘资历,虽然崇尚传统文式,但姿态并不故步自封、自高坛坫,是一开放开明的旧体文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