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词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域外词空前勃兴

由于官方及民间对外交流越来越便利和频繁,晚清、民国时期文人的域外创作拥有此前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得益于此,词的表现范围得到了显著的拓展,域外词的创作也在民国时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尤以廖恩焘、吕碧城等人为代表(57)

廖恩焘,为廖仲恺之兄,曾三任古巴领事,长期居于国外,其《忏庵词》八卷收录作者作为外交官第二次出使古巴时所作词,对于域外风光的描写尤为惊艳。如《西河·游马丹萨钟乳石岩,次梦窗〈陪鹤林先生登袁园〉均》:“烟景霁。钩藤瘦杖融泄。闲寻禹穴下瑶梯,冻岩渗水。素妆仙女散花回,千灯猿鸟娟丽。  绕危槛、看堕蕊。袜罗剪露层碎。晶虬细甲近嫏嬛,洞天似咫。有人击壤按商歌,鸾箫吹又何世。  汞成鹤氅半委地。沁残云、雕粉屏绮。壶里沽春无计。向冰泉试约,长房一醉。青玉簪宜寒光洗。”在“禹穴”“瑶梯”“击壤按商”这类传统意象、典故中,作者将马丹萨钟乳石岩“峭壁四起,滴水凝结,累累如贯珠,如水晶,如玉,作山川神佛、珍禽异兽形状。又肖笙磬琴筑,叩之铿然有声”“电灯照耀如白昼”等奇伟瑰丽的景观呈现得真切可感,使人如身临其境(58)。《八声甘州·夜登逆旅楼,上最高层。岛国风光,奇瑰万态,以梦窗游灵岩均写之》云“引天梯缥缈,溯虹河、飞杯载行星。正纤云连袂、华灯低阁、寒蜃荒城”(59),寥寥数语,已勾勒出一幅开阔荒寒而不失飞腾之势的奇伟画面。朱祖谋曾称其词“胎息梦窗”“惊采奇艳”,“得于寻常听睹之外,江山文藻,助其纵横,几为倚声家别开世界矣”(60),洵非虚誉。

吕碧城有“近代女词人第一”之称(61),早年曾游学美国,中年卜居瑞士,其《晓珠词》中收录许多域外作品。如《玲珑四犯·意国多古迹,佛罗罗曼Fororomano为千余年市场遗址,断础残甃散卧野花夕照间,景最凄艳,赋此以志旧游之感》:“一片斜阳,认古甃颓垣,蝌篆苔翳。倦影铜驼,催入野花秋睡。尽教残梦沉酣,浑不管、劫余何世。看凄迷、废垒萝蔓,犹似绮罗交曳。  艳尘空指前游地,黯销凝、屟香黏蕊。大秦西望苍烟远,谁解明珠佩。重溯故国旧闻,记八骏、曾驰周辔。惹赋情绵邈,春痕长晕,穆瑶池际。”(62)此词仿中国咏史怀古词的写法,用中国传统意象,在古与今的闪回交错中渲染出西方千年古市场遗址的历史沧桑感与文化厚重感,韵味浓厚,境界深远,融通中西,毫无隔膜之弊。《破阵乐》:“混沌乍启,风雷暗坼,横插天柱。骇翠排空窥碧海,直与狂澜争怒。光闪阴阳,云为潮汐,自成朝暮。认游踪、只许飞车到,便红丝远系,飙轮难驻。一角孤分,花明玉井,冰莲初吐。  延伫。拂藓镌岩,调宫按羽,问华夏、衡今古。十万年来空谷里,可有粉妆题赋。写蛮笺,传心契,惟吾与汝。省识浮生弹指,此日青峰,前番白雪,他时黄土。且证世外因缘,山灵感遇。”词中写乘缆车游览欧洲冰山之所见所感,上阕以万钧笔力渲染冰山之险绝新异,下阕抒写登览冰山之无上荣耀,并情不自禁地感慨“东亚女子倚声为山灵寿者,予殆第一人乎!”(63)《念奴娇·游白琅克冰山》与此词颇为相似,而结句“游踪何许,飞车天未曾绾”尤令人倾倒(64)。有人以为“《晓珠词》一扫吾华女子千年柔弱之积习,英风侠骨,广抱灵襟”(65),盖指此类作品。《摸鱼儿·暮春重到瑞士,花事阑珊,余寒尤厉,旅居萧索,赋此遣怀》云:“空惆怅。谁见蕊秾妆靓。瑶台偷坠珠粉。闲愁暗逐仙源杳,更比人间无尽。还自省,料万里乡园,一样芳菲褪。”(66)作者将身居异国的孤寂之感寄寓于花事阑珊之中,遥想万里之外的乡园应同此景,更添心中惆怅。此外,如《江城梅花引·日内瓦湖畔樱花如海,赋此以壮其盛》《满庭芳·日内瓦湖畔,残夜闻歌有感》《好事近·登阿尔伯士雪山》《玲珑四犯·日内瓦之铁网桥》《陌上花·瑞士见月》《绛都春·日内瓦湖习桨》等等,虽主题不同,风格各异,而“缕述异国事物”,“开拓前人未有之境界,雄奇瑰丽,美不胜收,使人耳目为之一新”(67)

罗振常《徵声集》有《浮海词》一卷,收作者东渡日本期间所作词20首,多“身世飘零之感,乡关魂梦之思”(68),风格及主题迥然不同于其在境内所作《颓檐词》。《水龙吟·过长崎》其一云:“参差贝阙瑶宫,远山笼碧波摇翠。旧时人事,去年景物,眼前相对。别样情怀,一般行役,两般憔悴。怪白鸥闲煞,苍烟影里,还逐浪,飞成对。  西顾山河影乱,谁作成、者般零碎。待填东海,空余白石,也无精卫。我欲从之,蓬莱在望,安期在未。看长鲸、吹起惊涛似雪,尽哀时泪。”(69)作者身处异国,触景生情,见长鲸吹海,不觉老泪纵横,故国在望,而被迫侨居,以“浮海”名集,其漂泊无依之感、欲归不得之慨不难想见。作者在一首《浪淘沙》中曾描写其日本生活,云“风日满晴都。士女嬉娱。绿杨密处走香车。山色波光无限好,错认西湖”(70),面对如此悠闲的生活,作者无心享受,神情恍惚,一心沉醉在对故国的思念中。

罗振常之女罗庄作有《初日楼稿》,其中《满庭芳》一首也有类似的情感表达,词中云:“是尘寰绝境,世外桃源。漫说终非吾土。”(71)该首词作于她随父避居日本期间,词中所述的悠闲生活处境和心中漂泊、无归宿之感,与其父亲如出一辙。

林鹍翔也曾卜居日本,其《半樱词》两卷,起1913年,讫于1920年,“此数年中泰半旅居日本”,“遥情深致,寄托于樱花者为多”(72)。其中《贺新郎·留别江户》一词较为独特:“行矣吾何念。念尊前、个人消瘦,泪绡红染。侧雨阑风都听惯,著意荒鸡茅店。怎禁得、丝杨搴揽。啼鸟一声春梦觉,剩潮痕、依约横波滟。归棹急,不须缆。  香词半箧愁重检。几销磨、花迎月送,茶甘酒酽。万一樱花能解语,说与绮情都忏。漫赢得、别魂销黯。故国莺花新画本,怕当歌、未许轻狂减。珍重意,托琴剑。”(73)词人处于归去与惜别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急于归国,“归棹急,不须缆”;另一方面又有诸多不舍,“万一樱花能解语,说与绮情都忏。漫赢得、别魂销黯”,这种复杂的心境,在域外词作中并不多见。此外,《莺啼序·十年去国,风近神山,万里乘槎,珍搜海市,有须臾意,作如是观,慨然倚声,用梦窗韵》一词描绘了他在日本某博览会上所见之瑰丽新奇之什,《念奴娇·观樱感赋,用梦窗韵》《一萼红·八重樱,用白石韵》则着力描写了在日本所见樱花的娟倩之美。

王芃生一生辗转东、西洋,其《莫哀歌草》遍写域外风光及新奇事物。除上文所述《点绛唇·崩壁述所见并序,癸酉冬作》作于意大利之外,集中尚有作于其他各地之作,如《鹧鸪天》(乱世生涯特苦辛)、《临江仙》(久未休兵同是客)作于东京,《巫山一段云》(七国连营处)作于海参崴,《好事近》(碧水映明霞)作于温哥华等等。其中尤以《浣溪沙·由土京过巴尔干入苏联途中,乙亥季冬作》最具域外词特色:“验票查关闹换钱。恼人国小路相连。终宵赢得竟无眠。  问伴才知经五国,计时犹未满三天。这番安睡过苏联。”(74)作者以戏谑的口吻表现欧洲国家疆域之狭小所带来的新奇感受,此非域外词人则不能道也。

张昭汉《红树白云山馆词》中有《浪淘沙·戊午夏逭暑东美银湾。雨余,挈伴棹舟湖上,素波如练,山翠照人,异域风光,感怀去国,为赋此阕,即次社英寄怀均》云“故国湖山犹健在,归去何年”(75),《浪淘沙·欧战后过法梵萨依宫》云“赛因河上想雄风。霸业已随流水逝,剩有离宫”(76),一感念久别之家国,一吊伤所处之异邦,皆沉重悲凉,感人至深。此外,集中尚有《谒金门·自美渡大西洋之欧,舟中对雨》等词作于域外。

民国域外词人的词作众多,总数尚无确切统计,此不赘述。作为民国词的突出成就之一,域外词的勃兴,同样也受助于时代大变革的催动。除了晚清国门被迫打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越来越多的社会大背景外,现代工业文明的发达和交通工具的改善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西方现代交通设备和技术的输入,以及国人的建设,社会交通运输等事业呈现出突飞猛进式的大发展,新型的交通运输工具使国内与国外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拓展了国人的社会活动空间,缩短了时间成本。就二维平面空间而言,通过公路、铁路、轮船等组成的交通网络,民国词人的足迹更便利地到达东洋、西洋各主要地方。王芃生《浣溪沙·由土京过巴尔干入苏联途中,乙亥季冬作》所谓“问伴才知经五国,计时犹未满三天”,极生动地说明了现代交通运输业给部分人带来的活动空间的拓展。就三维立体空间来说,借助于飞机、潜艇、索道缆车等交通工具,词人的域外活动空间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开拓,上可至高山之巅,如吕碧城乘缆车登上欧洲冰山时,于所作《破阵乐》小序中直呼“东亚女子倚声为山灵寿者,予殆第一人乎”,甚至想象可至更高处,如《风入松》一词自注云“科学家谓航空将来可抵月球”;下可至海中、地下,如廖恩焘《西河·游马丹萨钟乳石岩,次梦窗〈陪鹤林先生登袁园〉均》一词序中所云:“岩在古巴,距都城二百里,平地下百三十余尺。道光末叶,吾国人垦地海岸,得隧道丛莽中,告居人,相率持火入。……相传岩由海底达美国边界,迄未能穷其究竟也。”(77)借助现代交通工具,域外活动空间的全面开拓,大大拓展了词人的视野。民国时期曾身处异国的词人,不仅数量可观,非前代可比,更可以饱览世界主要地方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社会风俗等,民国域外词的蓬勃发展正得益于此。

民国词之于前代词作所呈现出的新变,远非上述诸点所能囊括,以上仅就其要者言之。此外,如女性词作也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来。晚清民国,女性的解放是社会风气转变的一大主题,女性逐渐走出闺阁,走进社会,参与到政治、文化、教育等社会活动中。与此相应,女性词作在民国时期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闺阁的狭小格局,对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表现出强烈的关注与干预诉求,虽然其中仍不乏对传统闺阁生活的描写,但整体上呈现出更为深刻和广泛的社会内涵。上文所引吕碧城、罗庄、张昭汉的域外词、新思想词足见其气象,故此不再赘言。再如题赠词,在传统题画、题壁、卷前题词之外,又衍生出了众多新的形式:题杂志词,如王芃生《莫哀歌草》之《西江月·题台湾青年杂志,癸未孟冬作》、楼巍《瑶瑟余音》中《满江红·代题国术馆汇刊》;题游记词,如李遂贤《望仙楼·题吕碧城女士〈欧美漫游录〉之重游瑞士记》;题学术著作词,如李国模《浣溪沙·题词学源流考》、马一浮《浪淘沙·为缪彦威题杜牧之年谱》。题照片词也是题赠词的一种新形式,如李遂贤《踏莎行》词小序自称他曾为少年以来所照相片各题一词,结成巨帙《画影词心录》;此外,高燮作有《浣溪沙·题西泠雅集照片》《减兰·题三潭泛舟照片》,楼巍作有《减字木兰花·题饮醴客小龙泓洞照相》等等。

民国词呈现出的诸多新变,是近代社会转型在词坛上的映照。众所周知,满清覆亡与民国诞生,并非一般的易代鼎革,而是深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大变革,从表演艺术的更新到器物工具的创造,从人的衣着装扮、思想观念、社会习俗的变更到活动空间的开拓,在民国时期,社会各层面获得了一次全方位的洗礼。民国时期的词人和词坛,对于这种全方位的时代大变革,一方面不能没有一定程度的反映与表现,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受其影响与冲击,或因其利,或受其弊,民国词的诸多变化皆是这一时代大变革在词作内容上最直接、最鲜明的映射。但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外部力量所致,就词体本身而言,维持词体形式稳定仍是其内在的需求和主要趋向,受制于“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的形态规范和倚声、按谱、次韵的创作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词体的稳定性非其他文体可比。因此,这些新变,乃是词体形式稳定状态下的词作内容上的变化,是词坛主体绝对稳定背景下的相对的有限变化。


(1)〔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12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万历建阳游榕铜活字印本。

(2)张宏生:《诗界革命:词体的“缺席”》,《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3)〔后蜀〕欧阳炯:《花间集叙》,〔后蜀〕赵崇祚辑,李一氓校:《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1页。

(4)况周颐:《秀道人咏梅词》,民国铅印本。

(5)况周颐:《秀道人咏梅词》,民国铅印本。

(6)林鹍翔:《广咏梅词》,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7)林鹍翔:《广咏梅词》,民国九年(1920)铅印本。

(8)李绮青:《草间词》,民国七年(1918)铅印本。

(9)刘尧民:《废墟诗词》,民国二十八年(1939)铅印本。

(10)〔后蜀〕赵崇祚辑,李一氓校:《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0、67页。

(11)王永江:《铁龛诗余》,民国铅印本。

(12)洪汝冲:《候蛩词》,民国六年(1917)铅印本。

(13)刘冰研:《剪淞梦雨词》,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寒杉馆丛书》本。

(14)林修竹:《澄怀阁词》,民国三十年(1941)澄怀阁本。

(15)林修竹:《澄怀阁词》,民国三十年(1941)澄怀阁本。

(16)滇南香海词人:《沁园春·洋场咏物词四阕,并附来书》,《申报》1872年9月4日第109号。

(17)张克家:《如法受持馆诗余》,民国八年(1919)仿聚珍铅印本。

(18)张克家:《如法受持馆诗余》,民国八年(1919)仿聚珍铅印本。

(19)张克家:《如法受持馆诗余》,民国八年(1919)仿聚珍铅印本。

(20)张克家:《如法受持馆诗余》,民国八年(1919)仿聚珍铅印本。

(21)林修竹:《澄怀阁词》,民国三十年(1941)澄怀阁本。

(22)〔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钱考功集》,《四部丛刊》集部,上海涵芬楼藏明活字本。

(23)宣哲:《寸灰词》,民国三十三年(1944)刻本。

(24)邓潜:《牟珠词·牟珠词补遗》,民国十一年(1922)刻本。

(25)邓潜:《牟珠词·牟珠词补遗》,民国十一年(1922)刻本。

(26)王渭:《花周集》,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27)谦:《罗敷媚·咏国货双妹化妆品词》,《广益杂志》1919年第1期。

(28)谦:《罗敷媚·咏国货双妹化妆品词》,《广益杂志》1919年第1期。

(29)谦:《罗敷媚·咏国货双妹化妆品词》,《广益杂志》1919年第1期。依律及词意,引文中的“困风褪”似当为“因风褪”。

(30)刘述庭:《咏新亚药厂新药词》,《新医药刊》1932年第1卷第4期。

(31)参吴晗:《舂音词社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年,第22页。

(32)陈栩:《沁园春·新美人足》,《申报·自由谈》1923年7月25日。

(33)陈栩:《沁园春·新美人手》,《申报·自由谈》1923年8月2日。

(34)王渭:《花周集》,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35)王渭:《花周集》,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36)王渭:《花周集》,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37)王渭:《花周集》,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38)王渭:《花周集》,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39)林修竹:《澄怀阁词》,民国三十年(1941)澄怀阁本。

(40)林修竹:《澄怀阁词》,民国三十年(1941)澄怀阁本。

(41)林修竹:《澄怀阁词》,民国三十年(1941)澄怀阁本。

(42)林修竹:《澄怀阁词》,民国三十年(1941)澄怀阁本。

(43)阔普通武:《华鬘室词》,民国石印本。

(44)王渭:《花周集》,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45)王渭:《花周集》,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46)王渭:《花周集》,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

(47)吕碧城:《信芳词》,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48)吕碧城:《晓珠词》,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49)吕碧城:《晓珠词》,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50)顾毓琇:《虞美人·祝新约成立》,《时代精神》1943年第5—6期。

(51)顾毓琇:《好事近·自由中华》,《时代精神》1943年第5—6期。

(52)魏元旷:《潜园词续钞》,民国二十二年(1933)《魏氏全书》本。

(53)王芃生:《莫哀歌草》,民国三十四年(1945)油印本。

(54)程幻庵:《浪淘沙·新婚词》,《快活》1922年第14期;程华魂:《望江南·新婚词》,《繁华杂志》1915年第6期。

(55)王进珊:《忆江南·咏世新词》,《民意》1940年第132期。

(56)王进珊:《忆江南·咏世新词》,《民意》1940年第132期。

(57)域外词一般指“域外词人所作词”,夏承焘《域外词选》即用此义,本文以民国词作为对象,故取“民国词人在域外所作词”之义。

(58)廖恩焘:《忏庵词》,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59)廖恩焘:《忏庵词》,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60)朱祖谋:《忏庵词题注》,廖恩焘:《忏庵词》,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

(61)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173页。

(62)吕碧城:《晓珠词》,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63)吕碧城:《晓珠词》,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64)吕碧城:《晓珠词》,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65)刘梦芙:《二十世纪中华词选》,黄山书社2008年版,第1664页。

(66)吕碧城:《晓珠词》,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

(67)朱庸斋:《分春馆词话》,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13页。

(68)罗振常:《浮海词序》,《徵声集》,民国十年(1921)刻本。

(69)罗振常:《浮海词》,《徵声集》,民国十年(1921)刻本。

(70)罗振常:《浮海词》,《徵声集》,民国十年(1921)刻本。

(71)罗庄:《初日楼正续稿》,民国十年(1921)刻本。

(72)况周颐:《半樱词序》,林鹍翔:《半樱词》,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73)林鹍翔:《半樱词》,民国十六年(1927)铅印本。

(74)王芃生:《莫哀歌草》,民国三十四年(1945)油印本。

(75)张昭汉:《红树白云山馆词》,民国二十三年(1934)刻本。

(76)张昭汉:《红树白云山馆词》,民国二十三年(1934)刻本。

(77)廖恩焘:《忏庵词》,民国二十年(1931)铅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