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与诸国:中国古代思想的起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被弑的君主们

现在我们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周人东迁的影响:它从多个层面施加到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平原人群的身上。首先,我们澄清了一个东周开端以来最重要的问题:周王室的影响力并未马上减退,而是以周、虢、郑这一人群共同体的形象屡屡出现在春秋之初的东亚舞台上。虽然郑国短暂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旅,终结于前707年与周桓王的大战,但可以此逆推,从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之后,周人集团一直维持着,由郑伯领衔,率王师、虢师和郑师三军开拓成周以东土地,扩大王室疆域的行动。

随着向东突进的持续,周、郑与更东边卫、宋、陈、许等国之间的隙地逐渐消失。当这些国家的西鄙遭受削地时,他们就与郑国内部的分离势力结成了盟友,暗中策划对西部之敌的抵抗。尽管不能公开反对王室,但郑国并非不可动摇。于是,卫桓公率先举起反郑大旗,这需要卫地的“国人”提供战争所需的补给和徭役支持。卫侯屡败于王师、郑师,令不愿为其拼命的国人支持流亡的州吁杀死桓公,使其荣登“春秋三十六弑”(1)之榜。而州吁同样主张对郑作战,“未能和其民”(2),最后也未能避免被弑的下场(他和西周厉王遭遇“国人暴动”的情况非常类似)。卫国的遭遇不仅见于《左传》,另有《诗》为证: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3)

周、郑东进导致的诸侯国变动不限于卫国、许国,同样发生在宋国身上。和卫国一起进攻郑国的是宋殇公,为殇公主战的是司马孔父嘉,宋国太宰华督先杀孔父嘉,后杀殇公,然后迎回了受郑国支持的公子冯为宋庄公。虽然左丘明给华督弑君安上的罪名是贪图孔父嘉妻子的美色——当然,《左传》的特色之一,是给大部分诸侯国内结构性变化的事件,都安上了当事人放纵性欲的解释——但从与卫国发生的相似结果来看,倏然东扩的郑国,让猝不及防的宋国民众,同样担心“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将好战、滥征的罪责都推到了君主的身上,让宋殇公也成为“春秋三十六弑”之一。

孔父嘉有一个幼子,名叫木金父,与家人逃命到鲁国,他就是鲁国人孔子的五世祖。从宋国到鲁国,这是一条沿着黄河继续向东的路线。

周、郑的东进造成了卫、宋、陈、蔡等国的政局波动(后来的陈厉公也是郑国所立)。随着郑国被剥夺王师使用资格,曾经不敌的宋国便再蠢蠢欲动。很快,当郑庄公于前701年去世后,郑国的两位公子——公子忽(郑昭公)和公子突(郑厉公),在宋国背地支持下,开始竞逐郑庄公留下的位置,郑国东扩的势头就此偃息。六年后,郑昭公难逃被弑的命运,已经数不清他在被弑榜上排第几了。唯一可以让郑庄公瞑目的是,在他去世前一年,周桓王干预虢国内政,“以王师伐虢”(4)。此后,虢、郑、周的团结不复存在,文献不再有三军共同出击的记载(但虢、郑仍然是周王唯二可以驱策的嫡系)。分裂成三个群体的东迁周人集团,在资源、人口方面都无优势可言,将从第一波东周迁移的主角,变成后继浪潮的附属者。

倒是黄淮平原的诸侯国开始习惯了君主被弑与公子争位的刺激剧情。对周、郑企图不让寸土的诸国,因战争而加重了国民的负担;民众也因此归咎于诸侯——这种外部压力下,诸侯国内脆弱的关系,是大部分诸侯被弑的主因。在郑国的威慑下更换的新继承者通常要“服软”一些,他们通常都选择牺牲土地换取和平的策略,以维持政局的稳定。然而,失之西隅,收之东隅,当宋、陈等国位于西部的领土受郑国削弱时,他们更东面外围的小国,就难免受到大国政治的牺牲,比如邾、纪等鲁东小邑。

与这些过程保持一致的是,诸侯国内弑君内战中的牺牲者一方,也选择到相对更安全的国度定居,比如孔子祖先孔父嘉的一支后裔,就因此流入了鲁国;而在陈国内乱中逃亡的陈厉公次子公子完,则进入齐国避难。这位后来改名“田完”的陈国公子,就是日后“田氏代齐”故事主角的祖先,见第九章。(那些进入他国的流亡者,很容易被新国家征用为对抗西来之敌的御冲强援,从而积累起足够的军事、政治资本;由于这一趋势而僭取新国者,在古代文献(5)与本书后面的章节中会不断出现。)无论是孔父嘉子孙还是田完家族的迁移路线,都无独有偶地和周、郑迁移的方向保持一致:周、郑向东,宋、陈亦东。

另一方面,领土战争威胁下的诸侯纷纷拉起盟友,将原本无涉的国家拉入这场“压力传递”的“爆炸试验”中来。卫国向燕国求助,蔡国将要拉开楚国登场的序幕,宋国和陈国则向更东部的鲁国、齐国求援。当这些沿着黄河不断传递的压力最终汇聚于最下游时,来自齐国的反弹,将如同迎击巨浪的礁石一般,对西来之人给予当头一击。当然,齐国的崛起故事中,同样少不了那些被弑齐侯的身影。


(1) 《史记·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

(2) 《左传·隐公四年》。

(3) 《诗经·邶风·击鼓》,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卫国戍卒的思归情绪。

(4) 《左传·桓公十年》:虢仲谮其大夫詹父于王。詹父有辞,以王师伐虢。

(5) 《韩非子·说疑》:若夫齐田恒、宋子罕、鲁季孙意如、晋侨如、卫子南劲、郑太宰欣、楚白公、周单荼、燕子之,此九人者之为其臣也,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乱治,援外以挠内,亲下以谋上,不难为也。……又曰:以今时之所闻,田成子取齐,司城子罕取宋,太宰欣取郑,单氏取周,易牙之取卫,韩、魏、赵三子分晋,此六人,臣之弑其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