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花开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治沙

连达下乡的地方,是个快被沙漠吞没的小村庄,这里长年风沙肆虐,离村庄不远处,本该是种满庄稼和林木的地方,现在已变成了高低起伏的沙丘,一眼望不到边。

这里原来也有青山绿水,可是由于过度的采伐和破坏森林,致使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连着两年的严重自然灾害,这里的农业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让周围的沙漠有了可乘之机。

而这里的人,因为无力抵抗恶劣的生存环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耕耘的土地,修建的房屋被黄沙埋没,许多村民只能无奈的选择沙进人退,沙来人走。

村里有个退伍军人叫高原,是个聋子,听说在战场上救过某位首长,他的耳朵就是在救首长时被炮弹震聋的。高原退伍回到村里后,听说自己的亲人,都在一次沙尘暴中不幸遇难了,便拒绝了县里给他安排的工作,留在了村子里,每天除了种地,就是在村子四周种树。村里的人都不看好高原种树的行为,觉得高原不但耳朵聋了,脑子也坏了。

高原用政府给的复原费,买了一头驴,几捆子白杨和沙柳苗。每天赶着毛驴,在村子和村子的周围来回的跑。等买的树苗种完了,高原便去很远的戈壁滩里的绿洲里,用毛驴往回来驮树苗。什么沙柳,胡杨,沙拐枣,还有沙棘等,各种沙漠绿洲里常见的树苗,他都驮回来种,有时一个来回就需要好几天的时间。

高原为了让自己种的这些树苗,成活率高一些,有时候连着几个月,都吃住在沙窝窝里。最难的就是给树浇水,这里常年缺水,水比油都精贵。高原为了给这些小树苗浇水,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拉水,这一个来回又是好几天。可即使这样,高原辛辛苦苦种的那些小树苗,一场沙尘暴过后,便剩不下几棵了,即便反复的补种,这些小树苗来年的成活率,仍然很低。

于是高原便在第二年的春天来临之前,用他辛辛苦苦种地挣来的一些钱,作为路费去了一趟省城。高原到了省城后,来到了部队,拿着自己的光荣退伍证,军功章,最终见到了他曾经救过的那位首长。

当高原站在首长面前时,首长差点认不出,这个曾经的战斗英雄了。原来那个意气风发的军人,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见他身上穿的军装灰扑扑的,已看不见了本来的颜色,头发脏乱不堪,满是风尘的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两只如同干树皮般,黝黑粗糙的手上,满是伤疤和老茧。因为长期的劳作,他的身形佝偻,脚上穿了一双,又旧又脏的军用解放鞋。

首长问高原,来找自己有何所求时?高原只说了四个字:“治沙,种树。”于是在这位首长的帮助下,高原带着一队,由省城农科院防沙固沙专家带队的专业小组,回到了他家乡所在的村庄。

当时因为有了兰考焦书记的治沙经验和成果,这些治沙防沙的专家们,对高原所在村庄的治沙工作也很有信心,他们先是采用了焦书记的“填上膏药,再扎针。”的治沙方法,用沙地底下,带有一定水分的胶泥封在沙丘上,再在这些胶泥上种上格把草,可是因为高原的家乡沙漠化严重,这里的沙丘太多了,这种方法在这根本行不通。

治沙专家们和高原没有气馁,他们尝试了很多防沙治沙的办法,最终选用了,最适合沙漠化严重地区的治沙方法——草方格治沙法。这种治沙法,就是用废弃的麦草,一束束呈方格状铺在沙上,再用铁锹轧进沙中,留麦草的1/3或一半自然坚立在四边,将方格中心的沙子,拨向四周麦草根部,使麦草牢牢地坚立在沙地上。

然后在这些格状沙丘上,栽植柠条、沙蒿等固沙灌木,以阻止沙粒被风吹移动。在此基础上,再栽植沙柳,沙棘,沙拐枣,胡杨等沙生植物。这样不但达到了防风固沙,改造沙地的目的,还可以涵养水分,让栽种的小树苗成活率高了很多。

就这样,高原带领着村民,不但慢慢的把村子的周围,点缀上了星星点点的绿色,还在此基础上种植了大面积的防沙林,让自己的家园和农田,抵挡住了沙尘暴一次又一次的侵蚀。这不但改变了当地村民,原来无力抵抗恶劣的生存环境,逃离家园的情况。那些去外地的村民们,也都纷纷回到了家乡,加入到了治沙,种树,重建家园的劳动中来,也让高原和村民们通过治沙防沙,慢慢的将自己的土地,向沙漠的深处延伸。

而高原和他所在的村庄,也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先进个人,和先进村庄。各地纷纷邀请高原去做报告,而高原却已自己是个聋子为由,拒绝了这些邀请,继续在自己家乡治沙,种地。

连达和其他下乡青年,来到高原所在的村庄后,便跟着高原和当地村民,投入到了治沙,种树中去。这些知青中有个叫杨威的知青,他的父亲曾是市级干部,而母亲也曾是市教育局的领导,杨威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生活。

杨威被他的父母接到身边后,杨威的母亲为了弥补,自己作为母亲的缺失,对杨威有求必应,非常的宠爱,为了能让杨威能名正言顺的,进入市里的事业单位,她的母亲利用关系,把杨威送到了高原所在的村庄,想让杨威在这里有所建树。杨威虽然长的一表人才,但做事喜欢耍小聪明,投机取巧,高原和知青点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