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劲草讲消费行业:发现生活中的长线大牛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消费行业的特点

消费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广、韧性强

从定义上来看,当我们说起大消费行业时,通常指个人消费,即居民支付金钱,换取商品和服务的过程。如图1-1所示,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的消费行为可分为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商品消费即购买实物商品,其中又可分为耐用品行业和消耗品行业;服务消费主要包含餐饮行业、旅游行业、文娱行业等。可见,消费行业的覆盖范围非常广,图1-1中的数码、家电、家居、餐饮、旅游等赛道,都属于消费行业的子行业。

0

图1-1 消费行业可分为商品和服务两大类

消费行业是一个韧性较强的行业,被誉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和“压舱石”。这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必选消费需求)具备较强的稳定性,不论在怎样的经济情况下,大家都会产生衣食住行等生活需求。消费需求的韧性带来了消费股的韧性,大消费板块的贝塔(β)系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回报率不会随市场的牛熊而产生剧烈的波动。在熊市,消费板块不会回撤太多;在牛市,消费板块弹性也不算太大,是个稳健的投资品种。

图1-2展示了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这两个市值高、成交额大的板块2000~2021年每年的指数涨跌幅在所有31个行业中的排名情况。在2010年之前,食品饮料的稳健性在多次牛熊轮回中得到充分体现,在2001~2005年熊市中表现突出,在2007年熊市中排名靠后,在2008开始的下跌之中表现尚可。在2014~2015年的大牛市之中,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的表现都相对靠后,但在2016年后表现相对较好。随后,在经济增速下行、无风险利率下降之后,消费板块的持续性被市场看重,2017~2020年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板块的整体表现非常亮眼。在2021年受制于消费不景气、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基本面不利因素,叠加连续多年上涨之后行业内公司的股价普遍处于高位,这两个板块出现了较大回撤。

0

图1-2 申万食品饮料、家用电器指数涨跌幅在所有31个行业中的排名

资料来源:Wind。

从个股上看,在不同的市场阶段,都不乏质地优异的消费股,它们能穿越牛熊,为投资者带来大量的收益。在熊市,消费行业作为“压舱石”,作为具备韧性和稳定性的优秀行业,一般回撤幅度并不大;而当经济转好、牛市来临时,消费行业作为资金的最终去处,又能迎来较高的增长。经过一轮轮牛熊的不断切换,质地优异的消费股得以脱颖而出,傲视群雄(见图1-3)。

0

图1-3 2012~2021年A股及H股的部分消费品牛股

资料来源:Wind。

消费对应了大多数行业的终端需求

不论是上游周期行业,还是中游科技制造行业,最终都将会以某种形式对应到终端的消费上。比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苹果产业链龙头,其产品最终会成为iPhone的一部分;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产品,则会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一部分。而大多数iPhone和新能源汽车,都会被个人消费者买走。

科技改变消费习惯。实际上,科技企业的发展历程,也与终端消费息息相关。科技产品的萌芽、成长、成熟、衰退,也对应着其终端消费的生命周期。在萌芽期,相关产品的良率不高、量产成本高,因此主要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没有反映在终端消费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在成本下降到一定范围之后,企业会将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并使产品在终端消费上逐渐得到体现,并进入成长期。有部分革命性的新技术(比如智能手机等)改变了消费习惯,终端消费需求呈现爆发式提升,这又最终反过来带动了相关制造企业的飞跃式成长。

消费行业牛股辈出,基业长青

消费行业的牛股是长青的牛股,纵观美股历史,许多成功实现连年稳定增长的大牛股来自消费赛道。如图1-4所示,2012~2021年,雅诗兰黛涨了6倍多,家得宝涨了10倍多,宝洁涨了2倍多,星巴克涨了近5倍。这些企业都处于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且在10年前就都已经成为各自行业的龙头老大,但仍能实现持续高增长,这放在其他行业是难以想象的。一是因为大消费面向的是最广大的大众需求,具备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二是因为许多消费行业龙头企业都具备明显的护城河,如品牌认知、渠道网络等,这能持续产生超额收益,也让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追赶。

0

图1-4 2012~2021年美股部分传统消费牛股

资料来源:Wind。

许多新兴的科技巨头也可以算是广义上的消费品公司,比如苹果和特斯拉等。如图1-5所示,苹果的股价在最近10年中上涨了近13倍,但核心原因并不是技术突破。苹果的主要收入来源是iPhone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的核心技术在2011年底iPhone 4S发布的时代就已经趋于成熟,此后iPhone与同代的安卓(Android)阵营旗舰机之间的硬件差距不断缩小。

0

图1-5 2012~2021年美股部分科技消费品牛股

资料来源:Wind。

事实上,2012年之后的苹果已经成为一家消费属性极强的公司,其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品牌塑造、产品定义、生态打造、渠道管控等方面。于品牌方面,每当苹果出了新功能都会被竞争对手争相模仿,这实际上不是技术优势,而是品牌优势,因为这说明大家潜意识里认为苹果做的就是行业的未来。于品牌宣传(简称品宣)方面,苹果发布会是数码圈的“春晚”,自带大量流量,苹果独特的广告和宣传语也是其他厂商效仿学习的对象。于产品方面,苹果产品的本土化是所有国外手机厂商中的第一梯队,极少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于供应链方面,苹果主要采用代工模式生产,2020年的供应商数量超过200家,但近些年极少出现品控不好、大面积缺货或滞销等现象,供应链管理能力极强。于渠道方面,其自建的Apple Store直营店一度颠覆了数码品牌线下体验店的业态,对经销渠道的价格管控也做得非常出色。可以说,苹果在其经营的所有环节中都表现得非常出色,这正是一个强大的消费品牌所应有的素质。

特斯拉的股价在近10年中涨了170倍,这是一个技术迭代打开消费需求的故事。汽车是典型的大众消费品,特斯拉通过技术的不断迭代进步,不断缩小新能源汽车在续航、充电方面与传统燃油车的差距,并把价格一步步下探到主流价位。此后,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持续提升,而特斯拉的股价也一飞冲天。汽车行业的消费需求有目共睹,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不足0.5%提升到10%以上,对特斯拉而言可能就是百倍以上的收入增长。

投资和人生一样,要寻找的是那些有长坡厚雪的赛道。而消费就是这样的一个赛道:它面向人们的最终需求,具备辽阔的市场空间;它具备非凡的韧性,足以穿越牛熊;它具备持续的成长能力,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同成长;它还具备明显的经营壁垒,能占据人们的认知和心智,通过品牌认知、网络效应不断为投资者带来超额收益。相信对于任何一个严肃的投资人而言,消费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