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可是,袅娜风流的秦可卿遇到了贾蔷。
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父母早亡,从小儿跟着贾珍过活,如今长了十六岁,比贾蓉生的还风流俊俏。他弟兄二人最相亲厚,常相共处。宁府人多口杂,那些不得志的奴仆们,专能造言诽谤主人,因此不知又有什么小人诟谇谣诼之词。贾珍想亦风闻得些口声不大好,自己也要避些嫌疑,如今竟分与房舍,命贾蔷搬出宁府,自去立门户过活去了。”
一个比贾蓉还风流俊俏的少年,一个袅娜风月的化身,情既相逢,便有了“好事”。
这样的“好事”传到贾珍耳中,失望的贾珍一是命贾蔷搬出宁府避嫌,二是更加关心秦可卿,用浓浓的爱意和奴仆们的流言蜚语把秦可卿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正是因为贾珍的另眼相待,尤氏、贾蓉和其他丫鬟婆子们渐渐瞧出了端倪,所以秦氏才郁郁寡欢。这抑郁里有着心惊肉跳,一面担心与贾蔷的事被丈夫贾蓉知道,一面担心贾珍这样的关切和眉来眼去,早晚会毁了自己和贾珍的名声与前程。
《红楼梦》第九回,顽童闹学堂。秦钟被打后,告诉了秦可卿。秦可卿索性连早饭也不吃了,还是婆婆尤氏劝着吃了半盏燕窝汤。一面是对富贵生活的留恋,一面是对贾珍深情的恐惧。在富贵荣华面前谁都会从长计议,不然,秦氏死的时候也不会托梦给凤姐,告诉凤姐如何在祖茔祭祀和家塾上做好文章,以保子孙后代在不测之时有个退路。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秦可卿是不会轻易了却性命的。
这个万不得已的理由就是贾珍的一意孤行。从每天的晨醒晚睡和对公婆的参拜中,秦可卿都能看到贾珍那双目不转睛盯着自己的眼睛。贾珍用情越深,秦氏越是担惊受怕。迫不得已,秦可卿与贾珍终于有了苟且之事。每次与贾珍相会,秦氏必会心思加重、惶惶不安,所以她的病时好时坏。
冯紫英推荐的大夫张友士,说出了秦可卿得病的原因:“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
一言以蔽之,就是每天每时的忧思过虑和担惊受怕才让秦可卿在生死之间摇摆。
爱,有时也是一剂致命的毒药。面对贾珍撒下的情网,秦可卿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步步后退。在无人的时候,秦可卿会向贾珍坦白,祈求贾珍放过自己,来世做牛做马报答他的知遇之恩。况且,人言可畏、三人成虎,有些奴才和家人已瞧出了端倪,若要瞒天过海谈何容易。可贾珍认为:宁国府是我珍大爷的天下,一两个奴才的风言风语算不得什么,我迟早要收拾他们,杀一儆百。
贾珍越疯狂,越是要了秦可卿的命。贾珍当着丫鬟婆子,不时地以公公、家长的身份去关心探望,这样的探望让病中的秦可卿越发如坐针毡。而公公与儿媳之间不太正常的举动早被秦可卿的贴身丫鬟们看在了眼里。
丫鬟瑞珠、宝珠想置身事外却不得不屈服于贾珍的威严,这样的威严只会让她们惶恐不安。丫鬟们的举止失常和前言不搭后语更让秦可卿坐卧不宁。因此秦可卿跟凤姐说,自己得了这样的病,“任凭神仙也罢,治得病治不得命”。什么样的命?就是遇到了贾珍一意孤行这样的命。
推测起来是这样的:一天,秦氏的病稍好,贾珍暗示秦氏到天香楼相聚。
面对贾珍的痴情与纠缠,秦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俗话说,人死为大。自己的一死,可以平消那些流言蜚语,可以摆脱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可以报答贾珍的知遇之恩,可以平息宁国府天大的丑闻。
吃过晚饭的贾珍,趁着月色向天香楼急切赶来。朦胧的月色中,那个经常见面的地方却有一个身影在游移飘动。贾珍三步并作两步,上前一把抱住这个朝思暮想的身子,正是秦可卿,只不过脚已经离开地面,四肢正在变冷变硬。
贾珍慌忙把人解下来,低低喊着秦可卿的名字,可是任凭他如何呼唤,也唤不回所爱之人的生命。这时,丫鬟瑞珠来到天香楼寻找少奶奶,看到贾珍正抱着少奶奶哭泣,便已猜透了八九分。瑞珠说:“大爷放心,奴婢一个字都不会泄露,大爷也不要光顾着哭,想想怎么遮掩过去才是正事。”
贾珍放下秦可卿,对瑞珠说道:“你说得对,遮掩过去就是替你们奶奶挣得了清白,你们奶奶就算没白疼你们。”瑞珠又道:“大爷,你先走吧,剩下的事让奴婢来处理。”贾珍放下秦可卿,慌忙从天香楼后门而出,碰见了宝珠。
瑞珠估计贾珍已经离去,便高声叫道:“少奶奶,少奶奶。”宝珠听到叫喊,也跑上了天香楼。瑞珠告诉宝珠,少奶奶已经死了,需要以哭来报丧。随后,俩人放声大哭,很快招来了丫鬟、婆子、上夜的小厮以及宁府上上下下的人。“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少奶奶怎么死在天香楼上?
瑞珠看见大势已去,既怕众人追究起来,泄露了机密,又怕贾珍事后以家人要挟或者杀人灭口,便“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人中也都称叹”。
当大家追问宝珠时,宝珠只是表示:只听见瑞珠喊,才上楼来;对看见贾珍从后门而出一事一概不提。因此当宝珠愿意为秦可卿做义女时,“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