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华尔街(原书第1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0世纪80年代喧嚣扰攘

新股发行热再度甚嚣尘上

1983年上半年的高科技新股发行热几乎是20世纪60年代新股发行热的完美翻版,只是新股名称稍稍有些改变,包括了生物技术和微电子这两个新兴领域。另外,1983年新股发行热又使60年代的公司发起人自愧不如,1983年全年新股发行融资额超过了此前10年间所有新股发行的累计总额。

举例子来说吧。有一家公司“计划”批量生产名叫安德鲁机器人(Androbot)的家用机器人,新泽西州一家叫作“让你吃饱喝足”(Stuff Your Face, Inc.)的公司只有三处连锁餐馆,诸如此类的公司都在积极准备发行新股,可见当时新股发行热何其高涨。的确,新股发行热延伸到了“优质公司”的股票发行,如艺术品收购公司(Fine Art Acquisitions Ltd.)。这不是什么俗气的沿街叫卖折扣服装的小贩,或生产计算机硬件的企业,而是一家真正具有审美能力的艺术型公司。该公司的招股书告诉人们,公司业务是收购和出售精美印刷品,以及装饰派艺术风格的雕塑复制品。公司的一项重要资产是波姬·小丝(Brooke Shields)的一组裸体照片,这组照片大约拍摄于她坐在婴儿车里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读书之间的中间阶段。这些照片最初为一名男子所有,他叫加里·格罗斯(Garry Gross)——这绝对是实情。虽然艺术品收购公司不觉得使用波姬·小丝11岁还未进入青春期的照片有什么不妥,但她的母亲可不这么认为。这事争执到最后,结局对波姬·小丝来说是很愉快的:照片返还给了格罗斯,再也未被艺术品收购公司拿出去销售。这种结局对于艺术品收购公司来说却没那么让人开心,对于新股发行热期间其他多数引领而来的新股而言,也不是什么好消息。艺术品收购公司更名为Dyansen公司,在富丽堂皇的特朗普大厦(Trump Tower)里设有画廊,最后于1993年在克莱斯勒信贷公司所做的一宗贷款上违了约,未能偿还债务。

很可能是穆罕默德·阿里国际游乐中心公司(Muhammad Ali Arcades International)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弄破了这场新股发行泡沫。该公司股票与同一时期其他垃圾新股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之处。不过,这次发行之所以别具一格,是因为这次发行表明一分钱仍能买到很多东西。公司提交的发行方案是以区区一美分的价格发行复合股权凭证,每单位复合股权凭证由一股股票与两股认购权证构成。当然,这还是内部人士最近认购价的333倍价钱,不过这也谈不上有什么不正常,而当人们发现连拳王本人都抵制诱惑,一股也不认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的股票时,投资者便开始审视自己的处境了。审视一番之后,多数投资者都厌恶自己所看清的一切。结果,小盘股板块整体出现大幅下跌,其中首次公开发行的小盘股价格跌得尤其惨重。在一年的时间里,许多投资者损失了多达90%的资金。

在穆罕默德·阿里国际游乐中心公司招股说明书的封面上,呈现的画面是前拳王阿里挺立在被击倒的对手身旁。阿里刚出道时常常声称他可以“像蝴蝶飞舞一样飘然滑步,如蜜蜂蜇人一般迅即出拳”。后来的结局是阿里游乐中心的股票根本就没得到“飘然滑步”[1]的机会(安德鲁机器人公司也一样,本来它的股票发行时间定在1983年7月)。不过,其他许多公司都得以发行上市,特别是那些有潜在问题的前沿技术公司。正如过去一次又一次发生过的那样,这次被蜇伤的又是投资者。

极致泡沫之ZZZZ Best公司

ZZZZ Best公司的传奇好比霍雷肖·阿尔杰[2](Horatio Alger)笔下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曾俘获了投资者的心。在还没学会刮胡子就已快速发财致富的创业家之中,巴里·明克(Barry Minkow)是20世纪80年代一位真正的传奇人物。明克的创业家生涯始于9岁那年。家里没钱为他请保姆,他便经常到妈妈经营的地毯清洗店里干活。在店里,他开始打电话招揽生意。到10岁时,他已动手清洗地毯了。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他利用晚上和暑假的时间在店里打工,攒下了6000美元。到15岁时,他买了一些蒸汽清洁设备,在自家的车库里办起了自己的地毯清洁公司,公司的名称叫ZZZZ Best。因为还在读高中,又没到法定开车年龄,明克便雇了一帮人上门取地毯和清洗地毯,自己则坐在课堂上愁着怎么给工人发放每周的薪水。他把日程安排得很紧,整天忙碌,公司的生意渐渐火了起来。他还聘请父母来公司里工作,对此他感到非常自豪。18岁时,明克成了百万富翁。

明克对工作永不餍足的胃口,也使他做起了自我推销。他开一辆红色法拉利跑车,住在一座豪宅里,宅里有个大泳池,池子的底部漆着一个大大的“Z”字。他写了一本书,名为《在美国发财致富》(Making It in America),他在书中声称,当今十几岁的人都不够勤奋刻苦。他向慈善机构慷慨捐款,在抵制毒品的电视公益广告中亮相,广告的口号是:“我行为清白,你呢?”那时,ZZZZ Best公司已有雇员1300人,营业场所遍及加利福尼亚州,在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也有营业场所。

对于一家再普通不过的地毯清洁公司来说,100多倍的市盈率是否过高呢?当然不高,因为掌管这家公司的是一个光彩照人的成功企业家,而且此人还展现了强硬作风。明克最爱对雇员说的一句“台词”是:“要么听我的,要么你走人。”有一次,他还扬言说,即使自己的老妈不遵守公司规定,也照样让她走人。当明克告诉华尔街自己的公司经营得比IBM还好,且注定要成为“地毯清洁行业的通用汽车”时,投资者都全神贯注地洗耳恭听。有位证券分析师这样对我说:“这家公司肯定错不了!”

1987年,明克的泡沫突然爆裂了,让人震惊不已。原来,ZZZZ Best公司不仅洗地毯,还洗钱。公司被控为有组织的犯罪人物提供掩护,这些人常用“脏钱”为公司购买设备,然后从公司合法的地毯清洁业务收入中抽取“干净钱”,换回在设备上的投资。公司盈利的强劲增长主要是通过假合同、虚造的信用卡收费以及其他欺骗手段制造出来的。整个操作过程就是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左手从一批投资者手中骗取资金,右手又将资金转付给另一批投资者,如此循环不已。此外,明克还被指控将公司账上的数百万美元资金挪作私用。明克以及ZZZZ Best公司所有的投资者都陷入了困境。

明克的故事下一节发生在1989年。这年,明克23岁,被判57项欺诈罪名成立,入狱服刑25年,归还其盗用的公司财产2600万美元。明克请求从宽处理,美国地区法院的法官驳回请求,对他说:“你是个危险分子,因为你有三寸不烂之舌,有善于沟通的能力。”法官又补充说:“你没有良心。”

但是,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在隆波克联邦监狱54个月的铁窗洗礼中,明克重生为一名基督信徒,并从杰里·福尔韦尔(Jerry Falwell)创立的自由大学(Liberty University)获得函授学士和硕士学位。1994年12月,他获释出狱,成了加利福尼亚州社区圣经教堂的高级牧师,以其狂热宣讲的一贯风格,吸引着教友凝神谛听。他写了好几本书,其中包括《洗心革面,但并未出局》(Cleaning Up and Down, But Not Out)。他还受聘为联邦调查局的特别顾问,提供如何发现欺诈行为的咨询。2006年,当年控告明克的詹姆斯·阿斯伯格(James Asperger)撰文写道:“巴里·明克已获新生,他的个人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协助破获的欺诈罪案也比他本人以前犯下的要多。”2010年,电影《明克》(Minkow)发行上映。根据宣传,影片“讲述了一个赎罪和启迪人心的美好故事”。遗憾的是,电影故事纯属虚构,影片因而取消发行。2011年,因为参与一桩证券欺诈案,明克再次被判入狱服刑5年;2014年,他当庭认罪,承认在圣地亚哥社区圣经教堂做牧师时贪污了300万美元。明克从未改过自新。但是,这部电影最终于2018年3月发行上映,只是片名改成了《骗子》(Con Man)。

[1] 在本段的英文原文中,作者一语双关,用到了float一词的两个语义:飘然、优雅地移动;使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译者注

[2] 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著名作家,其小说主角通常是出身贫寒、诚实守信的青少年,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该作家也写过几部令人称道的关于白手起家的政治领袖的传记。——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