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三国史很上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是曹操最得力的谋士之一。他通晓事理、足智多谋。在曹操与北方割据势力长期的战争中,他屡出奇计,“动无遗策”,为曹操集团由弱变强,先后击败吕布、袁绍父子及平定乌桓,最终统一黄河流域,做出重大的贡献。对于郭嘉的功劳,曹操曾由衷地评赞道:“平定天下,谋功为高。”

一、善择明主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年少时郭嘉就胸有大志,并且很有远见。他见天下将要大乱,自二十岁左右便隐居匿迹以待时日,同时秘密地与英俊之士结交往来,虽然并不为一般人所知,但见识高超的人对郭嘉的优异才干都十分赞叹,非常看重他。

郭嘉最初入仕,曾北上归附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袁绍对郭嘉很敬重,并给予礼遇。但郭嘉与袁绍相处了数十日后,见袁绍不善用人,优柔寡断,绝非能消除战乱、统一天下的人,便毅然离袁绍而去。这时,曹操正由于心腹谋士戏志才之死而深感“莫可与计事者”,荀彧就向曹操推荐了郭嘉。曹操召见郭嘉并与他议论天下大事,询问攻打心腹之敌袁绍,有无胜利把握。郭嘉胸有成竹,侃侃而谈,从道义、用人、执法、用兵、决策等十个方面,把曹操与袁绍做了充分的分析和对比,认为曹操有十胜而袁绍有十败。郭嘉断言,虽然袁曹双方实力对比暂时是悬殊的,但就像刘邦与项羽争斗的结果一样,最后失败的必将是“虽兵强”却失道寡助的袁绍。曹操听后大笑,嘴里虽谦虚了几句,但内心却十分折服郭嘉的精辟议论。

接着,郭嘉又向曹操建议乘袁绍正攻打公孙瓒之时,先出兵攻打吕布,这样既可以扩大曹操集团的实力,又避免今后袁、曹决战时,吕布为支援袁绍从侧翼威胁曹军。曹操听完郭嘉这番话后,很赞叹他见解的精深,同时更赞赏他直抒胸臆的忠心,十分感慨地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郭嘉对曹操礼贤下士、虚心听取部下建议的做法,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走出曹操的府第时,大喜过望地说:“真吾主也。”从此,郭嘉便担任了曹操参谋军事之官—— 军师祭酒,为曹操的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

二、计破吕刘

建安三年(198)九月,曹操采纳郭嘉之谋进攻吕布。曹军首战便攻破了吕布的重镇—— 彭城(今江苏徐州),俘获了彭城相侯楷;接着曹军进至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在下邳城郊与率骑兵前来迎战的吕布交锋,大败吕布,俘获了吕布的骁将成廉。吕布率军退入下邳城中,曹军乘胜围困攻城。吕布见势不妙,自率千余骑准备去袁术处求援,曹军再次击败吕布,粉碎了他突围请援的企图。吕布败后,缩回下邳城中坚守不再出战。曹操久攻不下,便想退军。郭嘉等人竭力劝说曹操继续攻城。郭嘉分析说:“吕布虽骁勇但无智谋。现在他三战皆败,锐气已衰,三军本以将为主,但陈宫的主意一向来得慢,如今正好乘吕布的锐气尚未恢复、陈宫的主意尚未拿定之时,进军急攻,必定可以彻底打垮吕布。”曹操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便一面挥军攻城,一面引来沂水和泗水灌淹下邳。同年十二月,曹军果然攻克了下邳,擒杀了吕布和陈宫。

建安四年(199),战胜了公孙瓒的袁绍已“兼四州之地,众十余万”,准备进军攻许(今河南许昌东)。同年十二月,曹操亲率大军屯驻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以便阻止袁军南下。这时,被刘表击败的袁术,将率败军经过下邳。曹操便派刘备率军到下邳邀击袁术。郭嘉听说后大吃一惊,赶紧阻止曹操,说:“绝不能让刘备率军外出,一旦他外出必定会发生变乱。”这时,刘备已领军出发,曹操悔之不及。不久,刘备果然在下邳杀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车胄,屯兵于沛(今江苏沛县)反曹。曹操两面受敌,便打算迅速出军击败刘备,以便随后能全力对付袁绍,而部下的将领们都怕出征刘备时,袁绍乘机挥军从背后进攻。曹操沉吟难决,便向郭嘉问计。郭嘉分析说:“袁绍向来优柔寡断,并且又多疑,必定不可能迅速做出反应进攻我军。刘备刚刚拥兵反叛,众心尚未收服,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这样就能飞快地结束战斗,回师全力对付袁绍。这是改变决战前夕腹背受敌的困境,决定存亡的机会,绝不能失去。”曹操坚定了信心,于建安五年(200)正月从官渡挥军东征刘备,一举击败了刘备并“获其妻子”,生擒刘备的大将关羽,夺回了下邳。情况确如郭嘉所料,当曹军东征时,袁绍的谋士田丰竭力劝袁绍出军偷袭曹军之后,但袁绍没有采纳。

三、计斗二袁

《三国志·郭嘉传》称誉他“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曹操每次出征,郭嘉都随从参谋军机,行军时总是与曹操并辔而行,议事时又与曹操同席而坐。每逢大家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各种意见议论纷纷,郭嘉总能提出恰当的策略,并且从无失算。最可贵的是,他能保持自己独立的见解,绝不因违背众意便轻易放弃。这一优点,在征袁谭、袁尚之战中体现得比较充分。

官渡之战后不久袁绍病死。曹操乘胜进攻袁谭、袁尚,在黎阳(今河南浚县)大破二袁,曹军“连战皆克”,将领们都主张趁势彻底扫荡二袁。这时,郭嘉却力排众议,独建奇策。郭嘉为曹操分析了袁尚、袁谭之间的矛盾,认为二袁兄弟各拥重兵,又各有谋臣,彼此互不相容。如果对他们进攻得急,形势必然会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如果暂缓进攻,二袁必然内讧,使争夺继承权的斗争白热化。因此,郭嘉建议曹操回军南向,装作要进攻荆州的刘表,“以待其变”,等到二袁争斗两败俱伤时,再挥军进攻,“可一举定也”。曹操十分赞许郭嘉之计,便回军南进至西平(今河南西平西)。二袁果然为争夺冀州大打出手,袁谭被袁尚击败后,假意投降曹操借以为援。曹操立即乘势挥军北攻,各个击破,袁尚败后逃入辽西乌桓,袁谭则被擒获斩首。由于郭嘉的妙计,这一仗既轻松又顺利并大获全胜。至此,曹操完全平定了袁家势力的根据地—— 冀州。郭嘉由于建策有功,被封为洧阳亭侯。

四、荡定乌桓

征乌桓是曹操平定北方的最后一场大战。郭嘉在平定乌桓之战中,更是奇策伟略,神机妙算,大建功勋。

乌桓是古代居住在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东汉末年,居住在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的乌桓贵族,趁内地战乱之机,不断兴兵向内地骚扰,而北方的各路割据者都想利用乌桓作为混战中兼并对手的资本。例如:袁绍进攻公孙瓒时“连战不决”,难分胜负,而乌桓君长蹋顿“助绍击瓒”后,袁绍很快大破公孙瓒军。袁绍控制了黄河以北的整个地区后,更是竭力拉拢乌桓。袁尚败后逃到乌桓,便利用袁绍在这里的影响,企图依靠乌桓的力量卷土重来,恢复袁氏在黄河以北的旧有势力。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准备率军北征乌桓。曹军将领都认为袁尚不过是“亡虏”而已,毫不足惧;且大军出攻乌桓,后方空虚,刘备必定会策动刘表派军袭击许都,“万一有变,事不可悔”(《资治通鉴》卷六十五)。在众议一致的反对声中,郭嘉再次独具慧眼,用透辟的分析阐明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郭嘉首先指出乌桓远距中原,对曹军的远征必然毫无防备,而曹军乘其不备猝然进攻,可以稳操胜券。接着,郭嘉指出了及时远征乌桓,对于巩固曹军刚攻占的黄河以北地区具有重大的意义。他说:“袁绍长期统治黄河以北,积极拉拢乌桓贵族,河北吏士久受袁氏的恩惠。只要袁尚等袁绍的后人还在,对这一地区的稳定就存在着潜在的威胁。现在,我们刚攻占青、徐、幽、并四州,立足未稳,便丢开四州去南征,袁尚必然会凭借乌桓的兵力,卷土重来,这样的话,我们辛辛苦苦打下的青、冀等州恐怕就不再是我们的了。”最后,针对大家惧怕刘表偷袭的心理,郭嘉又分析了刘表与刘备之间的矛盾:“刘表不过是坐而论道之人。他知道自己驾驭不了刘备,委派刘备重任则怕制约不了他,轻任刘备又不会卖力替他干。这就决定了刘表的偷袭是实现不了的。现在,我们虽倾力远征,曹公也完全不必忧虑刘表。”

曹操听了郭嘉的分析后,坚定了进攻乌桓的决心,便迅速率军出征。大军行至易县(今河北雄县西北)时,郭嘉又建议说:“兵贵神速。现在我军千里奔袭敌人,携带的辎重多,这样是很难获胜的。况且敌人听到消息后,必定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装倍道前进,乘其不备而袭取。”曹操立即采纳了郭嘉这一正确的策略,率轻兵出卢龙塞(今河北迁安喜峰口一带),劈山开路前进,直逼乌桓君长所居的柳城(今辽宁朝阳)。曹军距柳城仅一百多里时,乌桓君长这才发觉,仓促之间拼凑了数万骑兵来与曹军交锋,结果大败,乌桓君长蹋顿等被斩,“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袁尚等逃奔辽东,不久也被辽东太守公孙康斩首。征乌桓一役大获全胜,这使曹操终于彻底清除了袁氏的残余势力,平定了北方,统一了黄河流域。

五、曹郭相知

郭嘉一向不甚遵从封建礼法,行为不太检点,大臣陈群等曾因此非议抨击郭嘉,并且屡次上告到朝廷。郭嘉对这些抨击和告状置若罔闻,依旧我行我素,泰然自若。郭嘉以其超群的智谋被曹操重用,也只有曹操这种雄才大略,才敢于使用郭嘉这类蔑视礼法的人。郭嘉很感激曹操对自己能尽才而用,对曹操统一中国的大业也竭尽忠诚。曹操对郭嘉也格外信任,甚至把比自己小二十多岁的郭嘉引为“相知”。鉴于身边亲信的谋士大都与自己年龄相仿,曹操对年轻的郭嘉寄予了无限的厚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后,把身后的治国大事托付给郭嘉。

建安十二年,郭嘉随曹操平定乌桓之后,从柳城返军回中原。半路上,郭嘉不幸患病,病情迅速转重,曹操不断派人去探视,“问疾者交错”。不久,郭嘉病死。曹操亲自到灵堂去吊丧,悲痛万分。曹操用诗一般精练的语句道出了自己的无限哀伤和惋惜:“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本传裴注《傅子》)

郭嘉死后不久,曹操特地上表朝廷追赠郭嘉封邑。表中对郭嘉的功绩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写道:“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桓,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挥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本传裴注《魏书》)曹操把这么多功劳都归于郭嘉,绝不过分。应该说,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孙吴”,其中像郭嘉这样的智谋之士为他运筹帷幄,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李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