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电磁特性与应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4 化学气相沉积法

烃类气体(典型的含碳元素气体)可以在具有催化功能的金属表面分裂。典型的催化金属为单晶过渡金属,如钴(Co)[181]、铂(Pt)[182,183]、铱(Ir)[184,185]、钌(Ru)[186-188]及镍(Ni)[189-193]等(见图1.7),但是上述分裂所需要的条件比较苛刻(低压或者超高真空),所以利用这种机理制备石墨烯的工艺复杂度较高。

img

图1.7 使用(a)铜箔和(b)镍箔制备石墨烯反应过程示意图

200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ing Kong等人将传统半导体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技术应用在了石墨烯制备上(见图1.8),得到了厘米级的单层、多层石墨烯,证明了用CVD法制备石墨烯是一种低成本、稳定可控的技术途径。由于不需要低压超高真空的要求,CVD技术极大地改善了石墨烯制备条件[194]。其使用的催化金属为多晶镍,制备过程大致为:首先在硅片(尺寸1~2cm2)上蒸镀500nm厚度的镍,再放置于CVD管式炉中,氩气和氢气(保护气体)以600sccm和500sccm的流速作为生长氛围,加热至900~1000℃且保持10~20min。镍具有较高的溶碳量,碳原子在高温环境下可以渗入金属基体内[193],再在降温的过程中从内部析出成核,进而生长成为石墨烯薄片。2009年,韩国成均馆大学Byung Hee Hong使用了类似的制备工艺,他们在降温阶段使用了快速冷却技术(约10℃·s-1),能够减少多层现象,使得后续基底的转移更加容易[195]。转移后的石墨烯薄膜的表面方阻约为280Ω/□,透光率约为80%。总的来说,使用镍箔作为催化剂制备的石墨烯晶畴尺寸依然偏小,而且层数不容易控制,并且镍箔的刻蚀时间与石墨烯尺寸呈指数关系增长[196]。不过,国内外学者也在不断尝试改进完善镍箔作为基底生长石墨烯的工艺。例如,可以利用镍和铜对碳溶解能力的差异,将碳离子通过离子注入工艺注入到镍层中,经过退火得到石墨烯,并通过调节碳的注入量,实现对石墨烯层数的精确控制[197]

img

图1.8 CVD管式炉及气路系统示意图

后来,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人员尝试用铜作为催化金属[198]。与镍不同,铜的溶碳量比较低,在高温环境下碳源气体裂解的碳原子吸附在金属的表面成核,从“石墨烯岛”外延生长,最后合并得到连续的石墨烯。由于生长出单层石墨烯的地方隔绝了气体与催化剂(铜)的接触,所以很难形成多层石墨烯,这是铜比镍作为基底材料的一个巨大优势[199]。自此之后,研究人员主要使用铜箔作为CVD制备石墨烯的催化金属,并将制备的石墨烯转移到PET(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柔性衬底上,其透光率约为88.8%,表面方阻约为1.1742kΩ/□[200],转移到玻璃上的石墨烯表面方阻约为980Ω/□,透光率约为97.6%[201]。并且研究人员也在不断探索改善工艺,例如,2010年诞生了卷装进出式生产工艺,能够制备30英尺的石墨烯薄膜,转移到柔性衬底上测得的表面方阻约为125Ω/□,透光率约为97.4%,通过层堆叠手段,四层石墨烯的表面方阻约为30Ω/□,透光率约为90%[202],为实现工业化量产石墨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VD工艺兼容了传统半导体生产流水线,能够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适合制备薄膜形式的石墨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最有前景的石墨烯制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