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顾诵芬: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

杨舒

顾诵芬(1930- ),飞机空气动力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直接组织领导和参与了我国低、中、高三代飞机中的多种飞机气动布局和全机的设计;在国内首创两侧进气方案;消化吸收国外机种的技术,利用国内条件,创立超声速飞机气动设计程序和计算方法;解决了方向安定性和排除抖振等重大技术关键,确保了飞机定型;利用系统工程管理方法,把飞机的各专业系统技术融合在一个总体优化的机型内。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个人的一切。”

——摘自顾诵芬的入党申请书

那是1969年的7月5日,我军歼-8战斗机成功首飞,自此,我国结束了不能自主研制高空高速战斗机的历史。1984年6月12日,歼-8Ⅱ战斗机完成首飞,创造了当时我国新机研制速度的新纪录!由此,歼-8系列战斗机成为我军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的主力战斗机种之一。而这一系列飞机的主要设计者,正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军的飞机疯狂地轰炸着北平第二十九军营地。巨大的冲击波将几公里外平民区的玻璃窗震得粉碎。7岁的顾诵芬目睹了这一切,幼小的心灵从此埋下了爱国奋进的种子。

“没有飞机,我们处处受人欺负!”这股念头涌上心头,驱使着他在少年时就投身我国航空工业,在青年时实现了中国人自己的飞机气动力设计,在壮年时开创了我国歼击机从无到有的历史。而今虽已年逾90高龄,顾诵芬仍壮怀激烈,“保卫祖国领空”的初心不改。

翻开我国航空领域唯一一位两院院士的人生履历,就像在阅读一部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我国航空工业几乎一片空白。1951年,航空工业局正式成立。飞机生产线虽有苏联援助,但自行设计却是禁区。“仿制而不自行设计,就等于命根子在人家手里。我们必须设计中国人自己的飞机!”1956年,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机构——沈阳飞机设计室(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前身)成立,26岁的顾诵芬成为首批核心成员,担任气动组组长。

空气动力学被称为飞机设计的灵魂。然而此前,在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学习时,顾诵芬只接触过螺旋桨飞机,两侧进气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构想在国内也无先例。“那时希望有老同志来带,但根本没有,只能自己硬撑。”巨大的压力之下,顾诵芬跑到北京苦苦搜集材料,艰难地钻研学习,又顶着严寒在哈尔滨反复进行试验,最终,他出色地完成了我国首型喷气式飞机——歼教-1教练机的全部气动参数设定。

一转眼30年,他在沈阳经历了人生最有创造力的30年:设计我国首型初级教练机——初教-6的气动布局,建立亚声速和超声速飞机气动力设计体系,主持设计歼-8和歼-8Ⅱ战斗机……

顾诵芬在实践中建立了简洁、高效的飞机气动力设计方法体系,该体系至今仍被国内飞机设计沿用,他也成为中国飞机空气动力学设计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作为第一位由国家任命的型号总设计师,他在研制歼-8Ⅱ战斗机的过程中运用的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型号研制中。

1986年,顾诵芬从研究一线来到航空工业科技委、中国航空研究院,他离型号研究看似远了,但是离科技发展前沿却更近了。

事实上,由于国防与航空工业性质特殊,顾诵芬在航空事业耕耘几十载,但直至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以后,因多次获得奖励表彰,他的名字才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1981年4月,顾诵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书中,他写道:“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恢复和发展工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个人的一切。”

而今,他更对年轻人充满期待:“我只想对年轻人说,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