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大概是四十年前,那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结束,经济萧条,人心惶惶,人们不会轻易忘记那伤痛,不会忘记被炸弹摧毁的房屋,不会忘记鲜血淋漓的双手,不会忘记那哀嚎,无论多少年后,那些恐惧都会化作梦魇从梦中再次袭来,终生的伤痕不会痊愈,即使回归平静,狰狞的心也再也回不去,安静平和的清晨,也会感到窒息,轻微的响声也会带着他们回到战场。还剩下的是深重的仇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
几乎拼光了一代人的丈夫,儿子,父亲,母亲带着年幼的孩子流离失所,在投奔远方亲戚的道路上挨饿,没有人为他们买单。
战争最初的理由被忘却,只剩下战败方和战胜方的名字被人铭记。
可是战争又会给胜方带来什么呢?那些战争赔款真的能够让人们在那些伤痛中感到幸福吗?
房檐上的火还没有熄灭,胜利的喜悦就已经消散,最终还是要黎民百姓来承受政治家玩闹的后果。
人们不会忘记伤痛和仇恨,可是人类会忘记,短短数十年,那战争就像不曾发生过一般,无法影响后来者们的笑容,无论前人如何讲述,如何流下眼泪,如何歇斯底里,如何愤怒,也会有人不会放在心上,也会觉得是长者们小题大做,看着那些残骸,仍然心存侥幸。这或许也是人类始终无法从历史中学到教训的原因。
为了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被降低,说来也讽刺,明明那是提升国力的最好的办法。高中毕业后,除了大学之外,还可以选择进入专业的机械学院,为了国家培养机械师和驾驶员。或许也是因为某位科学家的发明,适配特种能源的机械成为了大部分国家的顶级军事力量以及工业生产的中流砥柱,先行试用这一措施的小国,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了几乎最前沿的技术,短短数年,在国家中农业、轻工业都尚不完整的情况下,在与周边各国的摩擦中迅速取得优势,在近乎压倒性的钢铁洪流压境下,诸国近乎无抵抗的被取得首都,从此宣布成为其属国。
大国还在因世界大战的大动干戈后的喘息中,无暇顾及遥远的北方称霸一角的贫瘠小国。
而他们的领袖并没有争霸的野心,只想要至少在国家周边建立起小小的和平。属国围在其一圈,像是一道屏障。获得属国后也没有为难各国,甚至将几乎所有技术都分享,一度几近繁荣。
于是很快,世界各国都争相效仿,各种生产线以及教学体系都建设成熟,全新的教学设施修建完成,甚至是一整座城市。为了跟上大国的步伐,即使不得不陷入邯郸学步的窘境,即使让底层人民陷入更加困苦的境地,即使让国家大半的人拼尽全力也只能不被饿死,也要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转,培养出能够与大国相持的军事力量,为了保住他们在本国养尊处优的地位,不得不如此,无论要牺牲再多的平民,只要在与周边国家的摩擦中占到下风,只要与大国的交往中,对方的眼里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即使衣不蔽体,即使食不果腹,也能骄傲地挺起胸膛吧。
最终草木遮盖大地,只有少数人还在耕种粮食作物,大部分的农田用以耕种经济作物,大量的农产品出口,却并没有带来繁荣,即使有着肥沃的土地,有着祖先留下的娴熟的技术,也还是需要进口粮食,也还是要国民挨饿。即使有着无法小觑的重工业产业和军事力量,但仍然会被大国以及大国联盟们剥削,即使知道不种下粮食就需要高价购买粮食,可是小民拥有的土地不足以种出足以满足家用,还能够出售的作物,政府、富农们拥有着更广阔的土地,当然更愿意播种经济收益更高的作物。长久以往,小国以及较为落后贫穷的国家,只能不断扩大贫富差距,自愿成为大国们的廉价劳动力。
纵观人类历史,经久不衰的思想只有理想主义,无论什么样的制度,无论什么样的时代,都会有天真如幼儿般的人,提出美好的构想,或拼尽一生的气力,在昏黑的街道上,在人们嘲弄、不解、避之不及的目光中行走着,寻找答案,碍于狭隘的视野,贫瘠的知识,以及不大灵光的头脑,他们只能找到漏洞百出的结果,终被世人嘲笑,最终被淹没,成为在历史书上的一个不出彩的名字,再给后人嘲笑。被动等待他人拯救,不够完整,不够成熟的试验,也许有足够多的机会和时间,他们真的可以成功,但没人可以验证了。
只讨论对这个故事重要的结果吧。
对于民众来说,供养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进入机械学院是最好的出路,无论是成为士官,还是机械师,家庭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条件都会大幅度提升,可以说,是实现阶级跨越的最现实的方法。进入机械学院的条件也越加苛刻,这样势必会催生许多不合理,甚至悲剧,可是谁都没有办法,已经如此的现状,即使认识到了其弊病所在,但看着别人一夜即飞黄腾达,大张旗鼓地庆祝,谁也不会保持理性吧。
无论唯利是图者,还是怀揣着理想的人,最终走上同一条道路。孩童们最终陷入无血的“厮杀”,可是又有谁真正在乎呢?只要生在这个时代,生在这样的地方,就必须这样,没有选择的权力和余地。那些大人们大概会这么说吧。
为了通向那条公认的光明的道路,无论牺牲多少也再所不惜。但这条道路也确实聚集了相当多能够带了改变的人,他们比之前能够获得更多的力量,能够带来更多改变,这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吧。但当个人获得足以匹敌群体的力量,也十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