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帆五千年:历史图像中的帆船世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圣克里斯托旺号——发现好望角的卡拉维拉帆船

东方的郑和宝船到底有多大,一直是个谜;葡萄牙的卡拉维拉帆船到底有多小,却是有案可查,早期的卡拉维拉帆船至多有两根桅杆,船长不足30米。

澳门海事博物馆不大,却很专业,不仅有很好的藏品、很好的展线设计,连小文创店的书都很专业,有的书还是这个馆的学术研究作品,比如《古代澳门地图集》,还有接下来要讲的葡萄牙达·安德拉德写的《发现世界的卡拉维拉船》。

2011年,我又一次参观此馆时,买了《发现世界的卡拉维拉船》,十分赞同澳门人将此船译为“卡拉维拉帆船”。这种船是葡萄牙人发明,葡萄牙语称其为“Caravela”(意为“橡木材”),不应当用英语“Caravel”译为“卡拉维尔”。

世人都认为欧洲帆船很厉害,其实,一直到14世纪,欧洲帆船都很落后。当时的驳船仅限于在地中海,或沿海岸航行。地中海几乎是个封闭的海,风浪少,甚至没有潮汐。那些只有一根桅杆和一个固定方帆的地中海船,完全无法应对大西洋的强风和多变的洋流。

面朝大西洋的葡萄牙,为应对大西洋上的复杂海况,发明了卡拉维拉帆船。这种船的帆装特征是将一根长桁的中部挂在桅杆上端,桁靠船头那端向下倾斜,并用绳索固定。另一端向上翘起,可以围绕着桅杆从船的这边转向另一边。这样一来,帆自身就能有效地取得平衡,借助风自由地转向,并使得船能够在逆风条件下戗风航行。这种帆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来的,曾在地中海广泛使用,也被称为“拉丁帆”。早期的卡拉维拉帆船的前、后两桅都用三角帆,后来改进为三桅,仅后桅用三角帆,其余桅用横帆。这种改进的船型,称为卡拉维拉方帆船(Caravela Redonda),也作为军事用途船,所以也称“舰队船”。

卡拉维拉船是欧洲平接结构船的源头,比北欧搭接结构的柯克船先进得多。早期的卡拉维拉帆船,船长和船阔比例为3.5∶1,排水量在100吨左右,这使得它平衡力极高,可以在浅水中航行,速度及机动性亦可以并存。

15世纪中后期,欧洲经济在战争中受损,趋于萧条,各国都不造大船,小、快、灵的卡拉维拉船得以普及,在大航海初期,它在跨洋探险方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存世文献没有详细记述卡拉维拉船开发的经过及明确的时期,至少葡萄牙人在1427年驾驶着卡拉维拉船进入了未知的大西洋,发现了亚速尔群岛。

卡拉维拉船最早的历史图像出现在西班牙航海家、制图家胡安·德·拉·卡索(juan-de-la-cosa)1500年绘制的《世界航海图》上,作者在美洲与印度洋海面画了许多插着葡萄牙旗的卡拉维拉船。当时的卡拉维拉帆船多是两桅,一个前桅,一个主桅,挂多面斜桁帆。

虽然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巴托洛缪·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时,没留下图像文献,但历史文献中明确记录了1487年8月他沿非洲西海岸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时,所用旗舰圣克里斯托旺号(葡萄牙语为São Cristóvão,取自圣徒克里斯托弗)就是卡拉维拉帆船,船队第二艘船圣潘塔莱昂号(São Pantaleão),也是卡拉维拉帆船,第三艘船是个小横帆补给船。

一直没能找到早期描绘圣克里斯托旺号的插画,只找到1887年的一幅插画《迪亚士的两艘卡拉维拉帆船:圣克里斯托旺号和圣潘塔莱昂号》。这幅画有些夸张,事实上,迪亚士的圣克里斯托旺号只有两桅,没有那么多斜桁帆,即使装备了几门炮,也不会是大炮,画上的那一排炮窗,是后世的夸张之笔。

迪亚士出身于葡萄牙航海世家,他的父亲迪尼什·迪亚士、祖父若昂·迪亚士都是追随葡萄牙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家。迪亚士是皇家骑士,担任皇家仓库的主管。他本人就是圣克里斯托旺号的船主。

当年,葡萄牙在非洲西部主要开发“三大海岸”:胡椒海岸、象牙海岸和黄金海岸。葡萄牙设在西部非洲沿岸最大的据点是黄金海岸的米纳(今加纳)。迪亚士的船队是沿着葡萄牙人已经很熟悉的非洲西海岸航线向南航行,1487年12月,船队在非洲大陆最南端遭遇风暴,被向南推去,并远离海岸线。风暴结束后,船队已经看不到非洲大陆海岸了。于是,他们转向北航行。1488年2月3日,海岸线再次出现在船队面前,迪亚士确认自己绕过了非洲大陆最南端,通往印度的航线就在眼前。迪亚士想要继续航行到印度,但船员拒绝继续冒险前行,迪亚士只能返航。1488年12月,经过16个月的长途航行,迪亚士探险船队完好无缺地返回里斯本港。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卡拉维拉帆船成全了迪亚士的探险梦,它被实践证明是一种很好的跨洋探险船。

1887年绘制的插画《迪亚士的两艘卡拉维拉帆船:圣克里斯托旺号和圣潘塔莱昂号》

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后,卡拉维拉帆船又做了改进,以三桅代替两桅,并把横帆和三角帆混合使用,提高了远洋航行所需的速度。

1960年葡萄牙政府在里斯本建了一座发现者纪念碑,以此纪念航海家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这个标志性建筑的总体形象就是一艘卡拉维拉帆船,船头向着特茹河,向着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