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3
穷路富出,消灭贫穷的自我
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自己。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我们都希望从生活中获取更多的东西,拥有比现在更多的财富。在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我们就实现了这种转变。
自我意识的重生
任何一个具有“贫穷”意识的人获得新生,从而具备有钱人的意识之前,那个人必须经历一个痛苦阶段,在这个阶段,作为穷人的自我将死去。因此,如果你的自我还紧紧拉住“贫穷”的立场不放,那就赶紧松手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有钱人。
如果你贫穷,你就会透过否定那些富人来为自己的寒酸辩护。透过蔑视那些有钱人,你认可了自己的贫穷。对于你的自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种关于富人的态度,更是一个选择不富有的过程。
透过否定那些有钱人,我们自然而然放弃了自己成为其中一员的选择。我们阻挠著任何可能的发财机会,因为深知:当我们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变得富有的时候,那些为贫穷辩护的理由也该寿终正寝了。
自我生活在我们体内,并能将它们的思想付诸现实,因此改变我们的思维看起来似乎是自我的死亡过程。当然,当我们改变自我的思维时,自我是不会死去的。整个过程就像一个毛毛虫蜕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那只蝴蝶仍然是同一个自我,只是它对生活的态已然不同。
可能的抵制
转变的过程是痛苦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自我并不希望我们转变。如果你已进入了这一过程,但还没有彻底实现,这时,你可能会时不时反思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是否正确。那时,你不再考虑自己的目标,而是开始考虑失败的可能性。你的“自我”会使你内心充满恐惧,你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
如果你感到自己忧心忡忡,你就应当明白:你内心深处根深蒂固地抵制变化,又杀了回来,它重新控制了你。这种抵制对你进行百般劝说,使你停步不前。
此时,该是你认识到“你不是你的自我”的大好时机了。
自我是你的奴隶,而不是你的主体。如果你摸透它对变化的恐惧,你就会发现支配它简直易如反掌。要控制它,你首先必须弄明白为什么“自我”会使你忧心忡忡,之后,改变你的态度,不必再担心忧虑,挺起胸膛拿出信心。
为了重建你的信心,你需要花一些时间回顾一下,你第一次有勇气行动时的心情。你要再想想实现转变的好处。列一个收益清单,当你有所顾虑时就大声朗读,使你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只要你始终保持清晰的头脑,将自己成功之时的情境牢记于心,你就会在同自我的这场斗争中取得胜利。
如果你无法克制这种抵制,你就根本不可能实现这种转变。在转变中,你为自己选择了一个新的身分,也选择了一块新的天地─这个选择只有在你承认对以前承担责任时才能发生。
自己的所有是自己选择的,除非你承认这个现实,否则你永远都不可能做出新的选择。
不选择的结果
没有谁愿意忍受贫穷─我们只是不能选择富有而已。不能选择富有,其实就已经做出了选择,因为言外之意就是选择了贫穷。当我们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一条通向贫穷,一条通向富有,面对选择,我们却走进了泥泞不堪的小路上,跟在大多数人的屁股后面,我们最终到达目的地─“贫困之城”
要摆脱贫困,就要意识到:你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你选择了不富有。这是你需要跨越的第一个藩篱。
如果你站在了反对富有的立场上,从而形成了甘于贫穷的思想。那么不言而喻,你已经做出了选择:甘愿贫苦的过一生。
当你意识到“变成有钱人只不过是一种选择而已”时,那你其实就已经选择了富有。
贫穷是创富的条件
“成为富人的条件是什么?”
富人的回答是:“贫穷。”
人若是曾被贫穷折磨,对财富的欲望和毅力会比别人强,才会不断涌出构想,并有超群的行动力。
在美国北部的芝加哥及华盛顿地区,有一种蝉要在地下生活整整十七年,这些蝉被称为“十七年蝉”。十七年一到,在极其有限的期间内,幼虫集体涌出地面,一平方公尺同时有几百只幼虫准备蜕变成成虫。
蝉的一生是短短的两个星期,人生大约有七八十年,而生命的年龄与地球四十六亿年的历史对比,人与蝉都不过是眨眼间、不可预测的生命而已。正因为如此,生命之火燃烧著的每一刻才显得十分珍贵。只要向理想挑战,乐观勇敢的生活,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
假使你觉得自己的前途无望,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很黑暗惨淡,则你当立刻转过身来,将黑暗的阴影遗弃,把贫穷的疑惧的思维驱走。你应该得到“富裕”,那是你的天赋权利!
卡西欧电脑社长㭴尾忠雄,曾这样说过:
“我切身体会到,贫穷是父母所留下来最大的财产。因为贫穷,使人想到要奋发图强,从身无分文、白手起家创立事业,最终目的就是要赶快从贫穷中脱离!我以前最常想的就是,要过像样的生活,要吃像样的食物……”
卡西欧社长是基于贫穷的原动力才创设公司,使该公司成为东京证券交易所第一间上市的公司,取得了相当了不起的发展。确实,贫穷是成为富翁的要因之一,可以说贫穷为富有之母。贫穷没有美德可言,它和其他疾病一样,是一种病态,也需要治愈。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曾经靠借钱生活,日子非常窘迫。年轻时做什么都失败,几乎一事无成,一度债台高筑。但这并没有击垮他,反而成为他奋发图强的催化剂。他拚命写作,才使一部部畅销书相继问世,例如《欧也妮‧葛朗台(Eugénie Grandet)》、《高老头(Le Père Goriot)》等。
你的价值由你决定
良好的自我心像对一个人是否能成功,确实占有著关键性的地位。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表现,这两者是一致的。你若觉得自己一文不值,就不会得到有价值的事物。
成功与快乐的起点,就是良好的自我心像。乔伊斯博士是一位作家,专栏作家与心理学家。他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人格的核心,会影响人的学习、成长与变化的能力、选择朋友、配偶与职业等等。坚强的和有为的自我心像,是成功的生活的最坚实基础。在你真正喜欢别人以前,你必须先接纳自己。在你未接纳自己以前,动机、设定目标、积极有为的思考等等,都不会发挥作用。而许多人并未察觉,即使一个未受教育的心灵,也可能有无限潜能。
有一位朋友讲了他的亲身经历:
“几年前,有一次我载了一个搭便车的旅行者。当他坐下了以后,我就知道又犯了一次错误,因为他喝了酒而且也太爱说话了。他很快透露自己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是因为走私而被判了十八个月监禁。当我问他是否有任何能在出狱后运用的知识,他马上回答说他已经学到美国每一个州内,每一个郡的名称。
坦白说,当时我猜他在撒谎,所以我要证明他所说的是否真实。我就选择了卡罗莱纳州来试验他,因为我在那里住了将近十八年。这位乘客仅受过很少的教育,但他所说的却证明,他真的知道州内所有郡的名称。”
文化程度与你的身价无关
你需要清楚了解的一个要点是:教育和聪明并不同。有许许多多成功人物仅仅受到很少的教育。所以说你不能以仅仅受到有限的正规教育为借口而不思上进,你也没有理由因此而要有不良的自我心像。
教育固然重要,但是献身给你的工作更为重要。一个人的工作,超过他能力所能及的才能,而激发潜能时,才能闯出一番事业。《McClure》杂志的老板麦克卢尔(Samuel Sidney McClure),受一八九三年美国第一次经济衰退的波及,精神上几近崩溃,身体也觉得不舒服,便找上了心理学家。麦克卢尔是贫贱起家,每分钱都是亲身赚来,有时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到三十六岁的时候,他就抱定了办杂志求发展的希望。但是现在因经济衰退,几乎到了濒临失败的边缘。他向心理学家,看看如何才能帮他度过这次难关,而且说他觉得他的能力不够,因他所做的事情实在是超过了他力所能及。
心理学家是否建议他丢弃一部分工作呢?不,他绝不会提出这样的做法,他告诉麦克卢尔,坚持在自己的职位上勇往直前,因为如果你被迫做超过你能力的工作。必定能得到最大的成功。麦克卢尔受到鼓励后,果然坚强走出了困境,而且成了当时全美最大的杂志社老板。
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的校长华特‧司各特曾说:“工作过度并没有像一般人所猜想的那样危险普遍。整天做事很有成就会觉得很安适,而整天无所事事反而会觉得很吃力。一个人对工作极有兴趣,觉得战胜工作上的困难是一种快乐,比那些以为工作是一种重担的人还来得轻松许多。”
你要比你能多做的还要多做一点。把这种过多的工作做为一种刺激,使你尽力发挥潜能。这样你便有一种满足感,觉得你成功了;如果你觉得工作太重,便会把你的精力完全用在担忧,而不是在工作上。你要养成富人的态度,觉得完成了工作是一件有成就感的事,如果有份外的工作要做,就会更快乐。
财富永远被冒险的人拥有
什么人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就,回答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人”。
这里所说的“冒险的人”,也就是指企图透过工作、以自我实现为目的的人。想创造财富却不敢冒险,那是不可能的。富人清楚知道风险在所难免,但他们仍充满自信的在风险中争取事业的成功。
何谓风险?风险是由于形势不明朗,造成失败的因素。冒风险是知道有失败的可能,但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会赢取成功。风险有程度大小的区别。风险越小,利益越大,那是人人渴望的处境。富人会时刻留意这种有利的机会。但他们宁愿相信,奉献越大,机会越大。富人不会贸然去冒风险,他会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成功机会大于失败机会时,才进行投资。富人虽甘愿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
风险的成因是形式不明朗,若成功与失败清楚摆在面前,你只需选择其一,那不算风险。但当前面的路途一片黑暗,你跨过去时,可能会掉进陷阱或深谷里,但也可能踏上一条康庄大道。富人事前预计到种种可能招致的损失,对自己说:“情况最糟也不过如此!”然后用尽所能实现目标,即使失败了也觉坦然,对自己、对别人无愧。
非常受欢迎的当代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过去曾在札幌的大学医院担任外科医生,而他也抛弃了稳定的金饭碗,投身于作家行列,冒险上东京,最后才成为知名的大作家。
靠石油事业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人中,有位叫保罗‧盖提(Jean Paul Getty),他在年轻时也受过许多挫折。几经挫败之后,他以五百美元的便宜价格购得一矿区,终于挖出石油。此处一天可生产七千桶的石油,所以他立刻变成百万富翁。当时,周围的人都以充满嫉妒的口吻说:“保罗真是太幸运了!”
可是这和中奖类的幸运不同,因为他的行为值得带来幸运,获得报酬也是理所当然的。
实际上,石油的钻探并没有那么容易,钻一千口井有石油的大约只有两百口,而钻出的石油能够卖出获利的只有五口,也就是仅仅百分之零点五的机率。再加上钻探一口油井的经费,真可说是凄惨的连续作战,不单要有资金,更要有勇气(冒险心)才行。由这个角度看来,保罗‧盖提有资格成为百万富翁。
“不!那只是幸运挖到而已,著手去做成功率低的事,这是有勇无谋。”
或许有人会这么说。姑且不论钻油是否属于投机性事业,但事实上当时的钻油者常想:“迟早总会挖到!”光就这层意义而言,的确是太投机了。但保罗的情况不同,因为当时钻油几乎都不重视所谓的“地质学”,探测师的主流从来都是凭对土地的直觉来钻探,由于如此,他们一听到地质学,就都轻蔑的冷笑。可是,聪明的保罗不只对土地有灵感,也很努力学习地质学,更仔细听专家的意见,尽量收集有限的资料选定矿区。结果,他才能掌握幸运,以五百美元的低价购得矿区。
保罗‧盖提不只是有冒险心的人,其慎重也可见。换句话说,他已充分了解冒险心与冲动是不同的,保罗的经验告诉我们:
虽说为了招来财富冒险精神是必要的,但绝对不可以冲动。因为冒险精神与冲动看起来好像差不多,其实本质上是天差地别。财富绝不会对懦弱的人微笑,但也对有勇无谋的莽夫没有兴趣。
一位富人说:“对于失去一切可能性的事业,投注一生的积蓄,那就是有勇无谋。虽然没有经验,心生不安,但向藏有新的可能性的工作挑战,那才是有勇气。”
从贫穷走向富裕需要的是把握机会,而机会的道路平等的铺在人们面前。
在我们身边许多富人,并不一定是比你“会”做,更重要的是他比你“敢”做。
保罗‧盖提成为百万富翁的事实告诉我们:
“风险和利润的大小成正比,巨大的风险能带来巨大的效益。”
“幸运喜欢光临勇敢的人,冒险是表现在人身上的一种勇气和魄力。”
冒险与收获常常结伴而行。险中有夷,危中有利。要想有卓越的结果,就要敢冒风险。我们虽然有成为百万富翁的欲望,但却不敢冒险,那怎么能实现伟大的目标?
世上没有万无一失的成功之路,动态的命运总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各要素往往变幻莫测,难以捉摸。在不确定性的环境里,人的冒险精神是最稀有的资源。管理学理论认为:克服不确定性和新鲜不完善性的最佳方法,莫过于拥有一位具有冒险性的策略家。
在富人的眼里,生产本身对于经商者就是一种挑战,一种想战胜别人赢得胜利的挑战。所以在生意场里的人,人人都应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一旦看准,就大胆行动”,已成为许多商界成功人士的的经验之谈。甚至有人认为,成为富人的主要因素便是冒险,做人必须学会正视冒险的正面意义,并把他视为成为富人的重要心理条件。
对于行动的成功来说,智者和愚者的差别就在于采取行动的时机─智者早一步,愚者晚一步。准备过头与准备不足几乎一样糟糕。要妥善准备,要抓住财富。除非我们采取行动,设法促使事情发生,否则我们的生命会被逐渐侵蚀。
现在就去做
任何时刻,当你感到拖延苟且的恶习正在悄悄向你靠近,或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之际,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
总有很多事需要完成,如果你正受怠惰的钳制,那么不妨就从碰见的任何一件事著手。这是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突破了无所事事的恶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你想规避某项杂务,那么你就应该从这项杂务著手,立即进行。否则事情还是会不断困扰你,使你觉得繁琐无趣而不愿动手。
当你养成“现在就去做”的习惯,你就已经掌握个人主动进取的精义了。
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就能找出成堆的理由来辩解,为什么事情不可能完成、做不了─而为什么事情该做的理由却少之又少。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够努力、够聪明、衷心期盼,就能完成任何事”的念头容易太多,我们总是不愿承诺,只想找借口。
你可能曾经看过某些人在接近人生旅程的尽头时,回顾一生说:“如果我能有不同的做法……如果我能在机会降临时,好好利用……”这些未能得到满足的生命,只充塞著数不清的“如果……”,他们的生命在真正起步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现在就去做”可以影响你的生活,它可以帮助你去做该做而不喜欢的事;在遭遇令人厌烦的职责时,它可以教你摆脱延迟。它会帮你抓住宝贵的刹那,这个刹那一旦错过,很可能永远不会再碰到。
当我们窥见梦想即将成真的曙光,且著手准备实现时,可能会觉得这些伟大的梦想令人震慑。
这里套用某位禅师的话来说:“要走远路,先察近处;要成大业,先慎小事。”另一位禅师说:“研磨宝石,历多时才见其减损;栽植树木,积日久始见其茁壮。”这两句话正说明:从小处著手,为成功做准备,终可在大处回收成果。
跨出去,别犹豫!
准备非常重要。无论如何,第一步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但紧接著更重要的是采取行动!小心不要患上只准备不行动的“分析瘫痪症”,我们可能花了大量时间准备旅行,结果却根本没上路。应该仔细研究达成愿望的最好办法,并分析自身处境、长处,个人所必须面对的挑战,所可能遭遇的障碍,以及实现梦想所须具备的全部条件。
谨慎的人会严谨分析大目标,而得到许多较小且容易达成的单位目标,然后再累积小成就已取得大成功。如果经过反复分析,仍然患得患失,不敢付诸行动,就患了所谓“分析瘫痪症”。
分析和准备本身都不是目的,只是达成目的的手段─我们是藉其完成人生目标,千万不可本末倒置,一味的准备,迟迟不展开追求目标的实际行动。
一种人旁观事情发生,另一种人促使事情发生。
这个世界上,观众已太多,我们需要更多演员,更多实际参与、推动、实行、贡献和开创的人。
莫耶士(Bill Moyers)就读于北德州州立大学时,硬著头皮写信给总统侯选人詹森,自愿加入助选团,为詹森争取德州选票。莫耶士勇敢跨出这么一步,使他成为公共人物。在极短的时间,成了美国总统的新闻秘书,然后当上某电视新闻网的评论员,成为也许是美国有史以来最有影响力的广播人。莫耶士多年按理始终拥有展现才华的机会,这一切皆启始于一封自我推荐信:既他主动跨出的第一步,也就是“行动”两个字。
我们的一生中,有许多重要的人际或社会关系,皆因我们鼓起勇气,采取主动而得以建立。别质疑自己“凭什么做这件事?”轻易为自己找到脱逃的借口。
生命中充满了许多的机会,是否要主动争取,好好利用机会,就得看你自己的决定了。除非你付诸行动,否则你注定平庸一生。所以别再拖延,今天就动手吧!
设定目标
地球上的每个生物内部都有一个标准的调整装置。人类也有内部调整装置或指南针,但稍有不同的地方是人类可以自己设定方向。
目标:精神生活的支柱
目标,是人未来生活的蓝图,人精神生活的支柱。
爱因斯坦为什么年仅二十六岁,就在物理学多个领域作出一流的贡献?试想,当时爱因斯坦二十多岁,学习物理学的时间不算长,作为一个业余研究者,他的时间更是极为有限。而物理学的知识浩如烟海,如果他不是运用直接目标法,就不可能在物理学的三个领域都取得第一流的成就。他在《自述》中说:“我把数学分成许多专门领域……物理学也分成为各个领域,其中每一个领域都能吞噬短暂的一生……可是在这个领域里,我不久就学会了识别出那种能走向深邃知识的东西,而把其他许多东西抛开。”
爱因斯坦的做法有哪些好处呢?
其一是可以早出成果,快出成果。
其二是有利于高效率学习,有利于建立独特的最佳知识结构,并据此发现最佳过去未发挥的优点,使独创性的思想产生。这种方法还可以使大胆的“外行人”毅然闯入某一领域并突破。
对准创造目标,并不是意味著没有一点知识也可以创造,而是指只有在阶段时间内集中精力掌握某一领域所具备的知识,才能较快取得成果。
当有令你朝思暮想想渴望得到的东西时,你应该怎么办呢?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汤玛斯‧亨特‧摩根(Thomas Hunt Morga)说的好:“不要把志向立得太高,太高近乎妄想。没有人耻笑你,而是你自己磨灭了目标。目标不妨设得低一点,就有百发百中的把握。”
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麦斯威尔‧玛尔兹(Maxwell Maltz)曾说:“任何人都是目标的追求者,一旦达到目的,第二天就必须找第二个目标,动身起程了……”
目标伟大,人生才更伟大
不同的目标就会有不同样的人生。
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没有任何成就的普通人。普通人之所以为普通人,是因为他们没有计划任何事情。大部分人都没有具体的目标,所以当他们没有成就时,他们就会解释说他们并没有真正失败,因为他们从未设定目标。这是他们比较安全、又没有风险的做法。
人生像是一辆脚踏车,除非你前进,否则你就会摇晃跌倒。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都没什么不同,不论你是医生、商人、律师、推销员、牧师等,都有富裕的人跟你从事相同的工作。一些富裕的人经营服务业,但也有一些服务业的主人破产了;有一些富裕的人从事推销,也有贫穷的人在推销;有富裕的律师,也有贫穷的律师;这个名单列也列不完。机会首先跟个人有关,然后才跟职业有关,职业只要在个人尽其所能时,才会为他提供机会。
不管你做的是什么,在相同的职业上已有许多人贡献良多。使你成功或失败的不是职业或专业,而是你对自己以及职业的看法。伟大的目标应该是“你必须在伟大之前,先看到他的伟大”。
伟大的目标,首先是个长期的目标。没有长期的目标,你可能会被短期的种种挫折击倒。理由很简单,没人能像你一样关心你的成功。你可能偶尔觉得有人阻碍你的道路,而且故意阻止你进步,但实际上阻碍你进步最大的人就是你自己。其他人可以使你暂时停止,而你是唯一能永远做下去的人。
如果你没有长期目标,暂时的阻碍可能构成无法避免的挫折。家庭问题、疾病、车祸以及其他你无法控制的种种情况,都可能是重大的阻碍。
当你设定了长期目标后,开始时不要尝试克服所有的阻碍。如果所有的困难一开始就解决得一干二净,便没有人愿意尝试有意义的事情了。
伟大与接近伟大的差异,就是领悟到如果你期望伟大,你就必须每天朝著目标工作。每天的目标是人格最好的显示器─包括奉献、训练与决心。
伟大的目标还必须是坚定的。一般人在人生道路上,只是朝著阻力最小的方向行事,他们只能成为大多数的普通人,而不是伟大的特殊人物。
凡是伟大的人物从来不承认生活是不可改造的。他会对于他当时的环境不满意,不过他的不满意不但不会使他抱怨和不快乐,反而使他充满热忱,想闯出一番事业。
我们敬仰那些成功者,是因为他们做了许多事,希望自己也能效法其精神;但是,假使我们做了一件还称得上有价值的事却失败了,便借故来掩饰自己,那我们则是以自己的缺憾来自炫。缺憾应当作为一种激励,而不是作为一种宽恕。
重要的地方不在你所做的是什么事,而在你应当做一些事,而最大的错处便是不做事─躲藏在困难的后面。那么,什么时候应当自认无用,又什么时候应当和困难奋斗呢?
将目标具体化
通常会有许多你无法控制的事情,你将无法预期有什么事物会介于你跟目标之间。与其无谓的浪费时间,不如取出一张白纸,把你所能做的事都写出来,把你的各种目标一一写在纸上,以及浴室的镜子上。然后在下端写下:我将实现。这种过程将透过“彻底将你的目标融进你的潜意识”,从而设定方向。
生活中,也许有人会批评你是与众不同的,当然,你是对的。在人生过程中,能开启有价值的生命地窖,并且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是值得的。你对那些批评者不必以为然。从没有人会为批评者立过一座雕像,所以你大可不必对他们太尊敬。
有人可能会嘲笑你,但是我要强调一点,嘲笑别人的人,都是在渺小世界中丧失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小人。
尽管渺小的世界都在嘲笑,但是伟大的世界中人们,都聚集在哈德逊河两岸,观看富尔顿(Robert Fulton)驾驶他所发明的汽船通过这条河;尽管渺小的世界都在嘲笑,但是伟大的世界中人们,却在贝尔做出历史性的电话拜访时凝神倾听;尽管渺小的世界都在嘲笑,但是伟大的世界中人们,却在莱特兄弟第一次乘滑翔机离开地面时挥手欢呼。渺小的世界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嘲笑你,但是我们坚信伟大的世界中人们,将会在终点欢欣鼓舞的庆祝你的成功,你达到目标所得到的事物并不会比达成目标后,你变成什么更重要。
洛杉矶郊区曾有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十五岁就拟了个题为“生命清单”的表格,表上列出:“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圣母峰、吉力马札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泰山》那样的一部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谱;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
他把每一项编了号,共一百二十七个目标。当把梦想庄严的写在纸上后,他开始循序渐进的实行。十六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探险。他按计划逐个逐个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四十九岁时,他完成了一百二十七个目标中的一百零六个。
这个美国人叫约翰‧戈达德(John Goddard),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他集腋成裘、不辞辛苦的努力实现包括游览长城(第四十号)及参观月球(第一百二十五号)等目标。
戈达德让人感动之处,不仅仅是因为他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做了许多有益于人类的事情,更重要的他那种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那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由“生命清单”而延伸出来的优质人生。
每日默想目标完成时的情景
你可以朝向某个已经定义的方向看去:向北、向南、向上或向下。在这方面,你会看到一些你想到达的目的地。成为百万富翁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一路开车往北,沿途会经过许多城市,但是我们得要决定哪个才是我们的目的地。
目的地可能是某一项特定的产品或某一条特定的生产线(例如柯达投入拍立得相机的市场),或是某个市场地位(例如艾维士设定目标想成为全欧第一,而且持续下去)。方向和目的地的唯一差别只在于,方向定义的范围较宽广,而目的地定义的范围比较狭隘。一旦定义了目的地。便可以著手检查通往目的地的方法。这是探索财富过程中,更进一步开拓事业生涯的过程。因此,空泛的说“我需要很多很多钱”,那是没有用的,你必须确定你追求的成功的具体评价标准。
是的,必须在你能够达成目标之前先“看见目标完成”。你如果制定了目标,那么你就应当在付诸行动的同时,每日默想目标实现时的情景。如果目标一天不得实现,你就一天不得安宁。如果你想要达到目标,在达到之前,心中就要“看见目标完成”;相反,如果你给自己设定障碍,总觉得目标是不可实现的,那么,事实上你将正是如此。
生活中有很多人准备写一本书,爬一座山,打破一项纪录或做一项贡献。刚开始时,他的梦想与野心毫无限制,但是在生活的道路上,并非一切都那么随心所欲,他会好几次碰壁。这时候,他的朋友与同事会消极的批评他,结果他就容易受到消极的影响。这也就是为什么建议你要小心选择那些跟你分享目标的人。
“容易受消极影响”的人,会从“命运的预言家”那里听到一些消极的垃圾,后者只会给前者失败的借口,而不是成功的方法。
从未设定目标的人,在生活各方面都难以令人满意。让我们看看巴比伦成功学院(Babylon Success Institute)给推销员的忠告:如果你从未设定目标的话,我建议你由一种短期的目标开始。选择你最好的一个月。加上百分之几的业绩做为一个月的目标。在这个月里选择最好的一天,把它记下来,并保存资料。在最好的一天里,写下你要打破的一个月目标,每天需要达成的平均目标。你的平均日的数字,会比最好的一天的数字小得多,所以你有信心去达成一个月的目标,等完成后再在你转到第二个月的目标之前要先达成第一个月目标,这是很重要的。达到每月目标以后,可以把该目标乘以三,再加百分之十作为季目标。这次保存最好一周的纪录,然后把季目标除以十三,所得的数字即为每周的平均目标,亦即每周能达到这个数字就能打破季目标。实质上你的每周平均值低于你最好一周的数字,但是只要维持平均值,你就能达到目标。
达到季目标时,你就把季目标的结果乘上四,再加上百分之十作为年目标。这百分之十的步骤是合理而且可以达到的。在实质上能增加不少业绩。基本的步骤跟以前相同,取出你最好的一个月,大胆写在一张卡片上,然后求出达到年目标每月需要做到的平均值。每月的平均值终究远低于最佳一个月的数字,所以你应该很有信心做完这项工作。
注意,要把目标适当的写在一张或多张卡片上。你要把它写得清清楚楚,以便于你阅读每一行中的每一个字。将这些卡片保护好,并随时把这些目标带在身边,每天都要复习这目标,请记住;行动才是我们的目标。当世界上最长的火车静止不动,在它的八个驱动轮前面放块小小的木头,就能使它永远停在铁轨上。而同样的火车以每小时一百里的时速前进时,却能洞穿五英尺后的钢筋混凝土墙壁。这就是你的写照。请现在就开始去取得行动的勇气,冲破介于你跟目标之间的种种阻碍与难关吧!
排除干扰,全力聚焦你的目标
试著做这样一个小游戏:把放大镜拿来放在报纸上,离报纸有一小段距离。如果放大镜是移动的话,永远也无法点燃报纸。然而,放大镜不动,你把焦点对准报纸,就能利用太阳的威力,报纸就会燃烧。说明不管你具有多少能力、才华或能耐,如果你无法管理它,将它聚集在特定的目标上,并且一直保持,那也无法挖掘你的内在潜能,无法取得成就。
如果你并不觉得不满意,你便不会想改进现状,也就不会有光明的理想。
如果你自满于理想上的成就,那实在是你进步的障碍。
理想可以做为一种刺激,因为理想可以把现在和将来的区别摆在眼前,催促他改进现在的状况。如果他只是空想著成为一个大人物,或是以为自己已经是个大人物,那么他便永无任何改进。那么应当怎么前进呢?
聪明的人,最初要画出路线,在中途树立许多小目标,对于最近的目标积极进行,因为这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后的大目标距离很远,恐怕只能隐约看见。据说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只晓得要往何处去,是不会走得很远的。”
你所要时时注意的是眼前的步骤─如何越过石头,如何跳过溪流,如何绕过山脚,如何避免从绝壁上滑下去。
发明电话的贝尔,是每个将近成年的小孩都羡慕的人物。但是他最初是否决定了以发明电话为目标呢?并非如此。如果等他有了这种理想再去发明电话,恐怕他就不会成功了。他之所以发明电话,是因为他努力于另一个不同的目标。
他在一间聋哑学校里当教师,在那里和他与学生结了婚。几年之后,他经过许多实验,想发明一种用电的工具,使他的妻子能够听见声音。在他的种种实验之中,偶然之间发明了电话。
这是一种偶然的事情吗?他并不是呆坐著梦想成为一个大发明家。他只是专心工作,因为他对于眼前的问题决意要解决,才肯罢休。
人生的意义便在于做事,在于有进步,闲坐著默想你的成就直到老死,实在是个大错误。伟大的人物直到他完全精疲力竭了,才肯放手,不管他以往的成就如何。
人类的愿望始于不满足。不满足是表示你需要更好的东西。你要注意这种标记,因为他可以催促你多方面前进。
志向并不是一种天赋的秘密。你应当想像到将来种种的发展,继而发展出你的志向。不可做一个空泛的梦想家,要晓得如何确实前进,从你现在的地位,向著你想要达到的地位前进。你要真实认清你自己。“你将来想做什么人,先要看看你现在的什么人。”
目标要能刺激你把现在的工作做好,要把眼前的问题解决,才能够前进,向目标行动。
不断修正目标
如果一个人过度沉浸于自己的理想中的目标,而忘却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离目标更近,这容易造成他的自满,而忘却眼前的工作。
一个远大的目标不可掩盖目前的需要。固然,一个人要晓得往何处去是重要的,晓得自己与目标的距离也很重要,但必须有一种确实的计划,依著计划由现在的地位前进以达到目的地。至于前进的速度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问题是:我现在做的事,是否能达到最后的目的。
许多大人物从一种工作换到别种工作,是因为他们觉得走上了错误的道路。卡内基如果不是看到了另有一种更大的发展,恐怕他一生还在铁路上做事。他坚决辞谢了宾夕法尼亚铁路管理局升他为副总管理的机会。这并不是一种随便的见异思迁。他是想拥有更好的发展,而他觉得在宾夕法尼亚铁路局做事不能达到目的。
恐怕你要试走几条路,然后才能达到你真正想要达到的地方。恐怕你难免要换几种工作,或回头望望,但是你这种改变必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经过聪明的考虑。你的改变不可因好变动,或是因为对目前工作的畏难。
排斥财富的心魔
希尔博士说:“无论你是谁─不管你的年龄大小、教育程度高低、职业是什么─你都能够招致财富,但也能够排拒财富。”
你可能在心里说:“这是老生常谈!我愿意看这本书,当然是欢迎财富而不会抗拒财富!”
真的吗?那么你看看你有没有以下这些消极心态─这些排斥财富的心魔:
1.愤世嫉俗,认为人性丑恶,时常与人为忤,缺乏人和;
2.没有目标,缺乏动力,生活浑浑噩噩,有如大海漂舟;
3.缺乏恒心,不懂自律,懒散不振,时时替自己制造借口逃避责任;
4.心存侥幸,空望发财,不愿付出,只求不劳而获;
5.固执己见,不能容人,没有信服,社会关系不佳;
6.自卑懦弱,自我压抑,不感信任本身潜能;
7.或挥霍无度,或吝啬贪婪,对金钱没有中肯的看法;
8.自大,虚荣,傲慢,喜欢操纵别人,嗜好权力游戏,不能与人分享;
9.虚伪奸诈,不守信用,以欺骗人家为能事,以蒙蔽别人为雅好。
如果你有以上九种“心魔”,你已经有不少消极心态在阻碍你的创富之旅。
以上各项是最常见的消极心态,然而以下两项,却是最严重的消极心态:
1.过分谨慎,时常拖延,不能自我确定,未敢当机立断;
2.恐惧失败,害怕丢脸,不敢面对挑战,稍有挫折即退。
为什么最后两项是“最严重的消极心态”?前述各项“心魔”无疑会阻延和拖垮一个人的“创富”;然而最后两项,却令人意志消沉,态度消极,纵使偶有发财之念,也无胆量想下去。
有著这样的消极心态,他们的“自我形象”,只是一个“普通人”,甚至一个“穷人”;潜意识完全被这种“负面自我形象”掩盖了,试问,这些人如何能走出创富的第一步?
一个充满消极心态的人,不只会抗拒好运,更会不自觉的吸引厄运。生命就是潜意识的投射;如果你的潜意识尽是怨愤、恐惧、嫉妒、不和……你的生命就会不由自主地呈现这种状态。
请大家细细思量这段话,“自我检讨”一番:“一个现年二十五岁的人,倘使到六十五岁退休,他有大约十万工作小时在里头。加上消极心态的宏大力量,你有多少工作小时可以积极主动的使用呢?要是被消极心态牵制,又有多少工作时间,会从你的生命中失掉?”
这是希尔博士的金言,也是“自我创富学”的基石:“人的心灵能够构思、而又能确信的,它就可以成就(whatever the mind of nan can con conceive and believe, it can achieve)。”
这个方程式就是:想像力+信念=成就
它告诉我们:人类一切精神与物质的成就,都是先由人的心灵构思出来,然后由信念实践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