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你不愿承认的邪恶:重返64处心理学案发现场,揭露最阴暗的人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野兽般的孩子

一九二〇年的一天,在印度加尔各答西南的一个小城附近,一位牧师救下了两个由狼抚养长大的女孩儿。这两个女孩,大的大约七、八岁,取名为卡玛娜,活到了十七岁;小的不到两岁,不到一年后就死在了孤儿院里。卡玛娜不喜欢穿衣服,给她穿上衣服她就撕下来;用四肢爬行,喜欢白天缩在黑暗的角落里睡觉,夜里则像狼一样嚎叫,四处游荡,想逃回丛林。她有许多特征都和狼一样,嗅觉特别灵敏,用鼻子四处嗅闻寻找食物。喜欢吃生肉,而且吃的时候要把肉扔在地上才吃,不用手拿,也不吃蔬食。牙齿特别尖利,耳朵还能抖动。她十五岁时的智力水准大致相当于三岁半的儿童。

心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人是无法离开社会生活的,否则其发展就不可能正常,狼孩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据伊拉克《笛子报》一九七八年第三三九期报导:

一批医生和心理学教授正前往肯亚首都奈洛比,去研究一个曾在猴群中生活过的男孩。这个男孩是四年前蒲隆地的一些村民发现的。发现时,他全身赤裸,身体大部分长著毛,用四肢爬行、跳跃。村民们经过一段紧张的追赶,才把他抓住。他先被送到一家精神病医院,现在住在肯亚的一家医院里。

人们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叫“约翰”。已确定他现年八岁,是在森林中与家人失散或是家里人全部遭难后独自留下的。猴子们见到他很高兴,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来抚养,并保护他免受其他动物的伤害。在被发现后的一段时间内,他学习了两脚行走,由于回到人类中生活,性情也变得温顺了。但是,他至今还不会说话。起初他只吃香蕉,慢慢的他已习惯吃人们所吃的各种食物。

关于被遗弃在森林里长大的小孩,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西元一七九七年法国大革命时代,猎人从森林里找到了一个十七岁的男孩,由于长久隔绝于人类社会之外,找到他时已变成“野兽般的孩子”。这一发现曾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并进行了多方面的科学研究。

这个野男孩死于四十岁。据说经过长期人为的训练,他终于被“驯化”了,“失去了他的动物行为”。一九七六年出版的《阿威龙的野男孩》一书,介绍了这个野男孩被发现的概况。

至一九五〇年代末,科学上已知有三十个小孩是在野地里长大的,其中二十个为猛兽所抚育:五个是熊、一个是豹、十四个是狼哺育的,其中最著名的即本文开首讲的印度“狼孩”。

很多人最为关心的人,这些“狼孩”回到人类社会后是怎样生活的?他们和正常的孩子有些什么不同?

据记载,本文开篇提及的印度“狼孩”刚被发现时用四肢行走,慢走时膝盖和手著地,快跑时则手掌、脚掌同时著地。她们总是喜欢单独活动,白天躲藏起来,夜间潜行。怕火和光,也怕水,不让人们替她们洗澡。不吃蔬食而要吃肉,吃时不用手拿,而是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每天午夜到清晨三点钟,她们像狼似的引颈长嚎。她们没有感情,只知道饥时觅食,饱则休息,很长时间内对别人不主动发生兴趣。不过她们很快学会了向身边的人去要食物和水,如同家犬一样。只是当阿玛拉死的时候,人们看到卡玛拉“流了眼泪─两眼各流出一滴泪”。

据研究,七八岁的卡玛拉刚被发现时,她只懂得一般六个月婴儿所懂得的事,花了很大气力都不能使她很快的适应人类的生活方式,二年后才会直立,六年后才艰难的学会独立行走,但快跑时还得四肢并用。直到死也未能真正学会讲话:四年内只学会六个词,听懂几句简单的话,七年时才学会四十五个词并勉强的学几句话。在最后的三年中,卡玛拉终于学会在晚上睡觉,她也怕黑暗了。很不幸,就在她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时,她死去了。辛格估计,卡玛拉死时已十六岁左右,但她的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狼孩”的事例告诉了我们一些什么呢?我们知道,人类学和心理学工作者往往透过对高等类人猿的观察和实验,来探索人类语言、智力及许多社会行为和习性的形成过程,而人类儿童与动物共同生活的意外事例,却提供了少有的机会,透过对这一类特殊情况下的人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到很有价值的资料。

首先,“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非天赋的、生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不是孤立的,而是高度社会化了的人,脱离了人类的社会环境,脱离了人类的团体生活就形成不了人所固有的特点。而人脑又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本身不会自动产生意识,它的原资料来自客观外界,来自人们的社会实践。所以,这种社会环境倘若从小丧失了,人类特有的习性、他的智力和才能就发展不了,一如“狼孩”刚被发现时那样:有嘴不会说话,有脑不会思维,人和野兽的区别也混灭了。

其次,“狼孩”的事例说明了儿童时期在人类身心发育上的重要性。人的一生中,儿童时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例如仅就脑的重量而言,新生儿平均约三百九十克,九个月的婴儿脑重五百六十克,两岁到三岁的儿童脑重增至九百至一千克,七岁儿童约为一千两百八十克,而成年人的脑重平均约一千四百克。这说明在社会环境作用下,儿童的脑获得了迅速发展。正是在儿童时期,逐步学会了直立和说话,学会用脑思维,为以后智力和才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狼孩”由于在动物中长大,错过了这种社会实践的机会,这就使她们的智力水准远远比不上同年纪的正常儿童。

再次,正如个体发育史是它的种系发展史简短的重演一样,人类幼儿智力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从猿到人漫长历程中人的智力的发展历史。由于缺乏社会实践活动,“狼孩”未能学会直立,不得不用四肢爬行,使得她们的发声器官─喉头和声带的运用受到阻碍,发不出音节分明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由于脱离人类社会,印度“狼孩”自然不会有产生语言的需要。

此外,她们总是四肢爬行,脸部朝下,只得从下方摄取印象,不可能使头脑获得较其他四脚动物更多的印象,这一切根本的阻滞了她们智力的发展。

不过,也不是说经历了早期剥夺的孩子完全没有复原的希望。心理学家理查德德.赫尔德和艾伦.海因在一九六〇年代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对小猫放在黑暗中饲养,在小猫会走路以前,不让牠们取得任何视觉经验。然后把这对小猫分开训练,一个让牠始终自己运动,另一个则乘坐在箱子里被动的绕圈。后来发现,主动运动的小猫,其知觉能力获得广阔的发展,而处于被动状态的小猫,其知觉能力也获得了发展,尽管极其迟缓。这个实验说明复原还是可能的,关键是提供足够的刺激和学习机会。

一九七六年,心理学家克拉克夫妇在考察了大量关于人类早期社会经验的研究报告后,也认为可透过领养使孤儿院中智力低下的儿童进步迅速,而且早领养比晚领养要好得多。在另一次长期研究中,心理学家追踪了共二十五名智力迟钝的孤儿,其中十二名一直放在孤儿院,还有十三名在十九个月大的时候被送入专门的机构,提供必要的教养。一年半后,留在孤儿院的孩子智商从八十七降到六十一,而被送走的孩子智商从六十四上升到九十二。两年半后,十一名被收养的孩子智商已上升到一百零一,又过了二十年,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研究人员发现,十二名在孤儿院的孩子,一人夭折,四人由政府特别照顾,另外七人均失业或从事简单劳力工作;而当年被送走的孩子则全部自立,而且与社会层次相当的正常家庭的孩子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由此可见,早期的社会剥夺有很大的影响,但并非是压倒性的,早日脱离该环境,提供新的学习教育机会,还是能取得相对的成就。

知识窗

“狼孩”本身毕竟是人类千世万代遗传下来的后辈,因此当“狼孩”回到了人类社会中,必然会逐渐恢复人类特有的习性。印度“狼孩”尽管似乎成了野兽般的生物,但她死时已接近于人了。而我们所豢养的家畜则无论怎么努力,则永远不会达到其真正意义上的直立行走,更别提常规意义上的语言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