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俗之传统节日
除夕
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那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除夕是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岁”,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苏轼有〈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这天,也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故此期间的活动都以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三项:吃团圆饭、祭祀、守岁。当孩子们在玩耍放鞭炮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除夕当天由家里的主厨做出来。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合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那就火锅和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山珍海味;“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也有除夕之夜,吃团圆饭时,桌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属于一种装饰,是碰不得的。
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大家有个“好彩头”;龙虾、鲍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这天,即使不会喝酒的,也多少喝一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汤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有的包饺子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说是谁吃到了,就能多赚钱。
通常除夕午后,在厅堂神龛前上供牲体。到了晚上,合家焚香叩拜,然后对长者辞岁。接著是“围炉”,也就是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菜肴,桌下放置火盆。“围炉”为除夕带来高潮,远在他乡的游子,除非万不得已,再远再忙也要赶回家团圆。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华人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天黑点灯的时候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著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著驱走一切邪瘟病疫,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年夜饭后,便点燃蜡烛来守岁,媳妇为长辈们添富寿,不能早睡,坐得越久,长辈得福寿越长,这是表示孝心。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长辈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子女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夜守岁迎新。
“祭祀”,古代这种礼俗很盛行。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祭拜祖坟,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迁居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撤开,随时换菜。
旗族人祭祖与满蒙不同。蒙古旗人供以奶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族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
每至除夕跨新年时,人们鸣放鞭炮来驱邪避凶,喜迎新年。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鞭炮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鞭炮,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华人民间有“开门鞭炮”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鞭炮,以劈里啪啦的鞭炮声除旧迎新。放鞭炮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接神是为新旧年分野,但接神时间亦不太统一。有的“子时”一到就开始举行仪式,有的到“子正”之时,即午夜零点开始接神,有的则在“子正”之后方接。因为在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不理人间俗事,到除夕子时后,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
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全家中的最长者主持。因为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自然也不同,至于接何神,神从何方来,要预先查好《宪书》,然后带领全家举香在院中按方位接神。
如辛未年的《宪书》上指示:“财神正东、福神正南、贵神东北、喜神西南、太岁神西南等。”按方位叩首礼毕后,肃立待香尽,再叩首,最后将香根、神像、元宝锭等取下,放入早已在院中备好的钱粮盆内焚烧。焚烧时同燃松枝、芝麻秸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极浓烈。
接神后,将芝麻秸从街门内铺到屋门,人在上面行走,劈啪作声,称为“踩岁”,亦叫“踩祟”。由于“碎”与“祟”同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传统的除夕夜,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而此时也是让孩子了解传统春节,接受传统教育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