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里戏外 张协状元一段姻缘冠古今
好儿好女,两情厮绾系。如鸾凤对双飞,都夸道郑州梨。当初许我青铜镜儿,今番定有,一面也买归家里,百面也得归家里。
古庙相逢结契姻。才登甲第没前程。梓州重合鸾凤偶。一段姻缘冠古今。
——〔张协状元〕(节选)南宋·九山书会才人
科举考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不但促进了唐诗宋词及书法的发展,也为戏曲剧本提供了重要的素材来源。以状元为主人公或有科举情节的戏曲,至今仍在演出的有近百部,直接以状元命名的剧目有《张协状元》《状元印》《状元谱》《状元媒》《点状元》《状元与乞丐》等。其中,《张协状元》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南宋戏文。
中国戏曲起源于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形式。唐玄宗知音律,选乐部歌舞子弟三百,教于梨园练习,号称“皇家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后来戏曲界也称“梨园行”,唐玄宗则被戏曲界奉为祖师爷。
《张协状元》最早源于莆仙戏,由温州九山书会编撰,载于明《永乐大典》,今保存全本。《张协状元》讲的是四川人张协上京赴考,行至五鸡山被强盗抢去盘缠,并被打伤。居住在破庙中的一个贫穷女子热心救助他,张协便与这个贫女结婚。这是个痴情女子遇见多情郎的故事,剧情本该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可是,故事急转直下,来了个大反转。婚后,贫女剪发资助张协上京应试。后来,张协得中状元,却变了心。贫女千里跋涉前来寻夫,张协却嫌她“貌陋身卑,家贫世薄”,叫家仆把她赶了出去。后来张协离京赴任,又过五鸡山,恰巧贫女正在那里采茶,两人不期相遇,贫女严厉斥责他忘恩负义,张协恼羞成怒,拔剑砍伤贫女,贫女昏倒后被路过的枢密使王德用所救,收为义女。后张协被枢密使王德用招为婿,洞房之夜,两人免不了一番纠葛。戏剧中矛盾突出,但最终还是以和好团圆为结局。
张协品行这么差,如此忘恩负义,女主怎么还会选择原谅他,两人还能和好如初、花好月圆?在离婚率高的当下,自然是无法想象的,更无法理解,简直认为不可能。但是,戏曲毕竟是戏曲,故事的背景是在古代,那时的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许是二人终究有缘,贫女改了身份做了官小姐还是免不了要嫁给张协,这个时候的婚姻,除父母之命外又带了一定的政治因素,由不得女主自己做主,于是女主只得把自己的不甘和不愿放在一旁,成为人们口中大度宽容的女人。马未都老师曾讲,中国人的审美有四个层次,呈金字塔状。最下层叫作“艳俗”,往上第二层叫作“含蓄”,第三层叫作“矫情”,最高层叫作“病态”,只要进入“病态”这个层次,就会突然变成最普及的事。《张协状元》剧本也许达到的是第四个层次的美。戏曲除娱乐大众外,还有教化大众的功能,剧情矛盾越突出,观众精力越投入,舞台效果越好。古代流传下来的剧本就是要跟现代人讲古人的价值观、人生观,让后人在了解他们生活的同时,反思自身不足以及应该保持下去的传统,使优秀的传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张协状元》剧本的发现有一段传奇般的故事。1920年,中国学者叶恭绰先生游历欧洲,在伦敦街头一家小古玩店偶然发现此书,叶恭绰先生深知此书的重大价值,将其购回,秘密保存在天津一家银行的保险库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天津,此书复遭厄运,不知下落。幸好有此书的抄本流世,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后又经著名戏曲理论家钱南扬先生整理为《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1979年10月第一次出版,才使其与观众见面,让人一饱眼福。
我国戏剧晚于诗词、绘画、音乐,比希腊戏剧晚约1800年,比印度戏剧晚约200年。戏剧生成期或说诞生期在南宋,南宋之初,从北方传来多种艺术表演形式,宋光宗年间,南戏熔歌唱、舞蹈、念白、科范、音乐于一炉,表演了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至此,中国戏曲故事诞生了。
昆曲发源地·千灯古镇
《张协状元》是一部南戏,戏曲界历来对南戏和昆曲哪个剧种是百戏之祖这个问题争论不休。最早用昆曲形式演出的剧作,一般认为是昆山人梁辰鱼[1]的《浣纱记》。有学者认为,昆曲起源于昆山腔、海盐腔、余姚腔和弋阳腔,只是南戏的一个唱腔,南戏才是中国真正的百戏之祖。然而,也有专家认为,从戏曲概念上讲,从舞台艺术方面看,百戏之祖当数昆曲,南戏是“书会创作”,而昆曲是由大量文人雅士参与撰写创作。通俗地说,南戏就像现在的二人转、莲花落、数来宝、坠子等流行于民间的艺术形式,还不符合戏曲的标准,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戏曲表演形式。
抛开百戏之祖的争论,科举考试为戏曲提供的那些经典素材一直在人们心中回味流传,不论历史如何变迁,戏曲形式如何演变,落魄书生遇到千金小姐、多情才子遇到青楼佳人,是人们永远津津乐道的话题。
[1] 梁辰鱼(约1521年~1594年),字伯龙,号少白,别号仇池外史,江苏昆山人,明代戏曲作家,曾师承当时著名的戏曲大家、有“昆曲始祖”之称的魏良辅。他首创用昆腔演唱传奇《浣纱记》,一时广为传播,对昆剧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