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文解字·序》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康熙字典·序》说:“《易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周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保氏》‘养国子教以六书’,而考文列于三重。盖以其为万事百物之统纪,而足以助流政教也。”这表明古人已经认识到汉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汉字是汉族祖先创造的自源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经走过了三千四百多年,它的实际寿命自然还要长得多。作为交际工具,汉字记载了中华古国的文明史,传承了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复杂的方言分歧,汉字具有超方言性,成为方言间沟通的工具。汉字具有调节功能,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社会交际的需要,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在稳步发展。
在古代没有出现贬低或废除汉字的思潮。不论是汉唐盛世还是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我们的先人都没有把国家的兴衰和汉字的功过联系在一起。在古代汉字不止一次与拼音文字发生接触。南北朝时期流行过梵文和鲜卑语。在唐代的敦煌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外族文字,如吐蕃、回纥、吐火罗等文字。元代蒙古族和清代的满族建立了统治全国的政权,都有自己的拼音文字。在这种语言环境下,没有出现废除汉字改用拼音文字的主张。相反,从很早时候开始,汉字就传播到周边的民族,形成了广大的汉字文化圈。明代方以智曾经提出汉字不如拼音文字的看法。他说:“字之纷也,即缘通与借耳;若事属一字,字各一义,如远西因事乃合音,因音而成字,不重不共,不尤愈乎。”注27但是这种看法没有产生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