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抢劫犯罪心理
一、概述
抢劫犯罪(robbery)是指采用暴力或者暴力威胁方式非法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抢劫犯罪兼具有暴力犯罪和财产犯罪的性质,但是,考虑到这类犯罪的暴力特征更为明显,由此造成的危害性更大,所以,通常将其归入暴力犯罪的类型之中,并且把它看成是最让人们感到恐惧的犯罪之一。
可以从下列方面了解这种犯罪的主要特点:
(1) 犯罪人。几乎所有的人员都可以实施抢劫犯罪。我国的研究表明,从性别来看,绝大部分抢劫犯罪人是男性(96%),只有很少一部分抢劫犯罪是由女性实施的(4%);从年龄来看,18—25岁的人最多(61.8%),然后依次是26—35岁的人(23.5%)、18岁以下的人(8.8%)、36—45岁的人(4.9%),46岁以上的人实施抢劫犯罪的很少;从婚姻状态来看,绝大部分是未婚者(74.5%),已婚者较少(21.6%),离异和丧偶者更少(3.9%);从文化程度来看,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最多(66.3%),然后依次是小学文化程度的人(16.8%)、高中文化程度的人(10.9%),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实施抢劫犯罪的很少(均为3%);从职业身份来看,无业人员进行抢劫犯罪的最多(34.3%),农民(26.5%)和工人(25.5%)较多,然后依次是个体户(6.9%)、学生(3.9%)和职员(1%)。注156
(2) 被害人。抢劫犯罪的被害人有可能是陌生人,也有可能是熟人。国内的调查发现,抢劫犯罪的大部分被害人(74.2%)是不认识的人,少部分(25.8%)是认识的人。注157
(3) 犯罪地点。抢劫犯罪可以在任何地点发生,不过,从发生数量来看,抢劫犯罪的地域分布是有差别的。例如,国内的调查发现,市区和郊区都是抢劫犯罪发生较多的地区(均为42.2%),城乡结合部发生的占10.8%,农村发生的较少(4.8%);从具体地点来看,在被害人家中发生的最多(26.5%),然后依次是街道(15.7%)、其他公共场所(11.8%)、野外(8.8%)、小巷(7.8%)、交通设施和机关单位(均为5.9%)、个体摊点和商业场所(均为3.9%)、服务场所(2.9%)等。注158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抢劫犯罪的地点分布也呈现出类似的特点。例如,根据美国2010年的统计,抢劫犯罪发生最多的地点是街道和公路(43.20%),然后依次是住所(17.30%)、商业建筑(13.20%)、便利店(5.20%)、加油站(2.30%)和银行(2.20%)。注159
(4) 犯罪时间。抢劫犯罪的发生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国内的调查发现,从季节来看,夏季发生的最多(38.3%),然后依次是冬季(28.4%)、春季(2.6%)和秋季(12.7%);从一天来看,17:00—0:00发生的最多(53.9%),然后依次是8:00—17:00(35.3%)和0:00—8:00(5.0%)。注160后来的调查研究也发现,夏季是最容易发生抢劫犯罪的季节。例如,张应立对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2011年发生的抢劫犯罪的统计表明,夏季发生的抢劫犯罪最多(在6、7、8三个月发生了44起),然后依次是秋季(9、10、11三个月发生34起)、冬季(12、1、2三个月发生了25起)和春季(3、4、5三个月发生了22起)。注161
(5) 犯罪手段。在进行抢劫犯罪的过程中,犯罪人除了使用自身的体力之外,还有可能采用其他的武器等威胁或者伤害被害人。最常使用的武器是随手可得的物品,例如,棍棒、刀具等。在我国,由于严格的枪支控制制度,犯罪人使用枪支进行抢劫犯罪的较少,这与一些国家形成明显的对比。例如,在美国,在2009年的抢劫犯罪统计中,使用枪支武器(firearms)的占42.6%;使用刀具(knives)或者切割工具(cutting instruments)的占7.7%;使用身体暴力(strong-arm)即不使用武器的占41.1%;其他情形占8.7%。注162
(6) 犯罪数量。抢劫犯罪是一类发生率很高的犯罪,这类犯罪的数量很大。在美国,抢劫犯罪占暴力犯罪总数的35%。注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