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史丛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夏商西周史丛考全本质检

一、关于商王大戊与中宗的相关探讨

关于商代“中宗”所指,汉晋时人多认为即大戊。其中以《史记·殷本纪》所述最为系统而肯定,此篇载:

帝太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于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作《原命》。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888

这里主要说了大戊任用贤臣,并因此而得到诸侯拥护,殷王朝复兴。大戊因之而被尊为“中宗”。司马迁习古文《尚书》,他这里所说应当是其诠释所见古文《尚书》相关材料的结果。

进入甲骨卜辞研究的时代,王国维率先指出:“《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中有断片,存字六,曰‘中宗祖乙,牛,吉’,称祖乙为中宗。全与古来《尚书》学家之说违异。惟《太平御览》八十三引《竹书纪年》曰:‘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今由此断片知《纪年》是而古今《尚书》家说非也。”889王国维所举此片甲骨今见于《甲骨文合集》第27242片。890后来,郭沫若赞同并补充王说,并举《殷契粹编》第247片的材料为证,指出“此片之中宗与祖乙,自是一人”891。郭沫若所说的“此片”,即《甲骨文合集》27250片。他们论证的重点是说既然祖乙为中宗,那么大戊就不应当是中宗。其逻辑的起点是断定商代的中宗只能有一位。王、郭两家说法影响甚大,被视为定论。唐兰虽然早曾对此说提出异议,认为“商时之中宗当不止一人,初以大戊为中宗,其后升为大宗,则改为大戊矣”892,但此说以庙号升迁为说,未能有充分证据,所以信之者不多。

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梦家、于省吾才提出了一些补充意见。

对于“中宗”是否专指祖乙的问题,陈梦家认为:“中宗本是宗庙之宗,犹卜辞的大宗、小宗”,并据《殷契粹编》第488片 “中宗三示”(“中”字为陈梦家拟补)的材料指出:“‘中宗三示’,可能指大乙至且丁九示中的三示,也可能指中宗且乙、且辛、且丁三示。中宗似不限于三示。”893陈梦家此说是一个重要发现,若以“中宗”指“大乙至且丁九示中的三示”,则大戊、祖乙,俱在其间,皆有称“中宗”的可能。可以说,卜辞称“中宗祖乙”并不意味着中宗仅指祖乙一人,而绝对排斥他者。于省吾所见卜辞摹本有“中宗祖丁”的记载,进而考证中间之‘中’,与伯仲之“中(仲)”的区别,指出“中宗祖丁、中宗祖乙之‘中’均应读为伯仲之仲”,而卜辞里面称“中宗”者皆作伯仲之“中(仲)”,而不作中间之“中”,从而断定王国维此说之误。于先生指出,“仲宗乃是先王以丁或乙为庙号而用以区别的称谓,含有‘第二位’之义”894,所以它既非中间之“中”,亦非中兴之“中”。于先生的研究,为陈梦家的“中宗”非必仅指祖乙说提供了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