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前言
《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是维特根斯坦的两部主要著作。在《哲学研究》“定稿”之前,维特根斯坦曾经有过若干著书计划,并且写出了许多未完成稿。其中最为重要者当属大打字稿TS 213号。此稿大约完成于1932年夏至1933年夏。从内容上说它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语言、心灵与世界之关系的讨论;第二部分是有关数学哲学的内容。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维特根斯坦对这个打字稿的第一部分从第1页到404页为止的内容做了大量修改和补充——先是在打字稿上,然后是在不同的手稿中:首先是在MS 114(第二部分)中,紧接着在MS 115(第一部分)中,最后在MS 140中。瑞斯(Rush Rhees)1969年编辑出版的《哲学语法》(Philosophische Grammatik)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以包含于MSS 114、115、140中的修改稿为基础编选而成的。大打字稿的未经修改的第二部分则构成了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内容。在这两部分中间作为附录插入了TSS 214a、214b、214c。
考虑到MSS 114、115、140中的复杂的修改程序,瑞斯的这种编辑方式是非常成问题的。维特根斯坦在MS 114第二部分开始其对TS 213的进一步的大幅修改,其结果是228页的手稿页。在用完了这本笔记后,维特根斯坦马上就在另一本笔记上继续其修改工作(第1页笔记写于1933年12月14日)。这本笔记的内容即MS 115。这种修改工作一直持续到MS 115第117页,所修改的内容为直到TS 213第404页的内容。这时,维特根斯坦又回过头来在大散页纸上对MS 114第1至28页(中间)、第40页(最后1段)至56页(第1行)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修改,结果便是MS 140。但是,瑞斯编辑的《哲学语法》仅仅包含了MS 114之第二部分第28至228页、MS 115之第一部分第1至37页、MS 140。其中,MS 115之第一部分第1至34页(中间)的内容是按照MS 114第155页中间上的指示(“Ⅺ卷【即MS 115】第1至34页的内容当移至此处”)收录的,第34页中间至第37页中间的内容是按照MS114和MS 115相关处的指示收录的。这也就是说,瑞斯非常随意地将MS 115第一部分第37页中间至117页的修改结果予以放弃了。但是,这些剩余部分的内容显然与他所收录的MSS 114和140之内容同属一体。比如,按照维特根斯坦的指示,MS 114第109页中间一段和第157页中间一段要分别插入到MS 115第49页中间和第55页中间。另外,维特根斯坦没有进一步修改TS 213第二部分内容。但是,这并非就意味着他满意于这部分内容了,而或许只是意味着他不愿再将这种修改工作继续进行下去了。事实的确如此,因为他在MS 115中接下来做了另一种全新的写作尝试:即用德语改写他于1934年至1935年完成的英文讲课稿《棕皮书》。基于如上讨论,我认为,将MSS 114(第二部分)、115(第一部分)、140作为一个整体出版当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瑞斯编辑的《哲学语法》还存在两个问题。其一,他将第一部分内容分成10章,进而141节。但是,这种划分非常随意,在相关手稿中找不到任何根据。其二,在相关手稿中,在许多地方维特根斯坦提供了两个甚至于多个可供选择的表述(所谓“异文”),而瑞斯只是直接选择了其中之一,而并没有告诉读者这些可能的表述的存在。当然,在许多地方,这些可供选择的表述只是具有修辞学上的意义,而无实质上的区别。但是,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在我所编译的这个本子中,我力图避免这两个缺点。首先,根据维特根斯坦自己的指示并且按照《哲学研究》的编排方式,我将所收录的所有评论分成若干或长或短的小节(维特根斯坦所谓“Absatz”),并依次加上数字。其次,在有必要时,我将以脚注的形式给出可供选择的表述。在没有必要这样做时,我均按照惯例作出选择——通常选择的是维特根斯坦给出的最后一个可供选择的表述形式。
在相关手稿中,维特根斯坦以斜线、交叉线或删除线的形式删掉了大量段落。不过,有些段落在相关上下文中并非是不好的或不必要的。因此,我酌情保留了少数这样的段落。
关于《哲学语法》这个书名,读者有必要了解如下事实。TS 213本来没有名称。MS 114第Ⅳ页注有如下文字:“万一我在这本书完成或者出版之前死了,我的笔记应当以未完成稿的形式出版,书名为:‘哲学评论’(Philosophische Bemerkungen)。”接下来一页即1r页上标有文字:“第Ⅹ卷。哲学语法。”再接下来一页为第一部分内容的第1页。这部分内容持续到第31r页。接着便是第二部分的内容。在记录这部分内容的第1页上方标有文字:“修改稿”(第一行)和“再次修改稿见大开本稿[即MS 140]”(第二行)。在MS 115第Ⅴ页上标有:“哲学评论。第Ⅺ卷。第Ⅹ卷之继续。”在接下来的手稿页上维特根斯坦便开始了其第一部分的写作。由此不难看出,用《哲学评论》来命名我所编译的这个本子当更合乎维特根斯坦的本意。不过,由于一方面,《哲学语法》这个名称长期以来已经与相关的主要内容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维特根斯坦曾经以“哲学评论”命名了他的另一本打字稿即TS 209(1964年该稿以这个名称正式出版),所以最终我还是决定使用《哲学语法》这个名称。
TS 213中包含有一个名为“哲学”的部分(第405至435页)。这一部分非常重要,《哲学研究》第108节至133节的绝大部分内容均直接取自于此。这说明维特根斯坦对这一部分内容是非常满意的。因此,我将该部分内容作为附录附于此译本主要内容之后。其中章节的划分和诸章的题目源自于维特根斯坦,而诸小节的序号则是我补加上去的。(诸章的序号原为86—93,我将其改为Ⅰ—Ⅷ。)
最后,有必要提醒读者注意如下两点:其一,在十分必要的地方,我以脚注的形式对手稿中相关内容做出了简单的注释;其二,关于一些重要名词术语的翻译问题,请参见我行将出版的《哲学研究》新编译本中的相关解释。
本书的编译工作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维特根斯坦文集”(项目号11JJD720006)的支持。
韩林合
北京大学哲学系暨外国哲学研究所
201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