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书《雨夜谭:涩泽荣一自传》(以下简称《雨夜谭》)是涩泽荣一(1840—1931,号青渊)唯一的自传,为荣一生前口述,其门生整理而成。荣一长寿,享年91岁。本书所记,是自其出生至33岁之间的事情。
荣一于1840年生于日本埼玉县深谷市血洗岛村的豪农家庭,除种田之外,还跟随父亲处理家业:制造蓼蓝,从事行商,因此养成商业才能。青年时代,满腔热血,投身讨幕攘夷运动,而后离乡,远赴京都,仕于末代将军德川庆喜。又随庆喜之弟昭武赴欧,以巴黎为据,游历各国。至大政奉还之时归国,受明治政府之邀,出任大藏省改正挂(负责推进大藏省内部改革的部门,旨在提高政策制定的能力)长官。1873年辞官,设立日本第一国立银行,参与了约500家公司的创立,支援了约600种教育、社会福利方面的公共事业的建设(见本书附录二)。从其履历之中可以看出,荣一一生之中,涉猎农业、商业、行政、财政、金融、实业、教育、社会福利等多领域的事业,在每一领域都取得了赫赫实绩。
荣一实绩众多,被称为“近代日本资本主义之父”实至名归。这一称号之中有“近代日本”一词,是因为荣一在明治新政府及实业界中,利用自身在西洋社会中的见闻,学习当时先进的制度和技术,结合日本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会计、金融和公司制度,完善了制丝、制纸、交通、能源等社会基础领域,堪称社会先驱。荣一幼时熟习儒学与汉文,倡导“义利合一”,重视“生产殖利”与“仁义道德”一致的教育与慈善事业,即提倡儒教资本主义。荣一所提倡的,不是三井或三菱等大财阀所实施的、伴随着积极的对外扩张的垄断资本主义,而是要摸索出一条由“合本组织”(即股份公司)所引导的,通过业界融合走和平路线的、共存并共同发展的资本主义发展之路。
荣一所处的时代,正值鸦片战争到九一八事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国难当头,正值危急存亡之秋。中国的出版界对于荣一的介绍,多在于《论语与算盘》,此书中译本繁多,也是了解荣一所提倡的儒教资本主义的绝好素材。然而,《论语与算盘》于1927年出版,是荣一晚年的作品。以往学界对荣一的研究,多着眼于荣一参与日本财界进入中国市场的事实及对此的评价,或者将荣一与中国民国时期殖产兴业的先驱——张謇进行比较研究。
在中国,无论是读者群体还是学术界,对荣一辞官创办银行前的前半生,即日本资本主义的黎明期的了解都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公益财团法人涩泽荣一纪念基金会对荣一的相关资料进行了最为充分的收集、展示和研究,由涩泽青渊纪念财团龙门社编纂的编年体《涩泽荣一传记资料》正篇全58卷、别卷全10卷正是其成果之一。《雨夜谭》相当于三篇正篇中的第一篇《在乡及仕官的时代》的全三卷。顺带一提,第二篇是《指导实业界与支持社会公共事业的时代》,第三篇是《为社会公共事业鞠躬尽瘁与成为实业界后援的时代》。可以说,迄今为止中国学术界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篇中的时期。
另一方面,眼下日本正处于空前的荣一热潮之中。引发热潮的主要原因是,自2024年起,面额最大的日元纸币,即1万日元纸币上的福泽谕吉像将被涩泽荣一像所代替。体现此热潮的现象之一,是NHK电视台已于2021年2月14日起播放以荣一为主人公的40集大河剧《冲上青天》,该剧已于同年末播映完成。顺便一提,电视剧的1至30集和《雨夜谭》一样,讲述的是荣一33岁辞官下野前的经历。此外,在日本,几乎每天都有以荣一为题材的新闻报道,相关杂志特集和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不胜枚举。
而从宏观的层面看,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正运用支持金融科技、大数据算法处理的通信技术,促使巨型企业进一步扩张、富人的财富进一步累积。而对全球金融资本主义的质疑正是荣一热潮的背景。再把目光转向日本国内,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百姓感受不到生活富庶的情况下,希望改变政治和经济体系,实现财富再分配和保障社会福利的呼声越来越高。近代日本的资本主义没有按照荣一设计的方针发展,而是在荣一的竞争对手——大财阀三井、三菱的影响下,通过专制主义的经营方式,勾结政界与军部,进而盘剥人民、对外扩张,走上了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如今,荣一通过“义利合一”谋求“国利民福”的资本主义之路再次受到瞩目。
《雨夜谭》共有5卷。各卷梗概如下。
卷一:天保十一年(1840年)2月,荣一出生于今埼玉县深谷市血洗岛。由于涩泽家世代都是农民,荣一在耕田、养蚕、批发染料等家业上勤勤恳恳,锻炼了经商之才。荣一在表兄尾高惇忠处学习四书五经等汉籍,也好读稗官野史。荣一遭到当地代官蛮横欺压,深感德川的暴政与封建的弊端,但在当时的门阀制度和身份社会下,他无可奈何。此后,随着佩里率领的黑船抵达日本,荣一萌生了攘夷的念头。荣一在江户游学,参与慷慨忧世的讨论,并燃起讨幕攘夷之热情,他曾与同志们密谋火烧横滨城,将外国人尽数斩杀。回到家乡后,荣一向父亲提出自己要放弃继承权前往江户,得到了父亲的同意。就在荣一准备行动时,他在京都的表兄尾高长七郎说服他放弃发起无谓的暴动,于是荣一前往尊王派志士聚集的京都。
卷二、卷三:在京都,荣一成为一桥家的家臣平冈圆四郎的食客,而一桥家是德川家的近亲。元治元年(1864年),他在平冈的举荐下成为一桥庆喜的侍从。不久,庆喜成为征夷大将军,荣一立下了充实一桥家财政的功劳。其间荣一奉命出征攘夷派所在的长州,他虽不情愿,却仍然表现英勇,获得了表彰。此后庆喜之弟昭武被派往巴黎参加万国博览会,荣一奉命随行,于庆应三年(1867年)从横滨乘船前往法国。荣一随昭武周游了瑞士、荷兰、比利时。荣一留洋期间,明治维新爆发,昭武继续留学,荣一后随昭武一同回国。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荣一见识到了欧洲的最新情况。
卷四、卷五:荣一回国后奉庆喜之命在静冈藩仕官,成为新设商法会所的主管。荣一的功劳主要在开办新事业上。在大隈重信的劝说下,荣一曾出任明治政府民部省、大藏省的官员。荣一致力于殖产兴业,在改革币制、税制,以及铁路铺设、缫丝业和造纸业等领域鞠躬尽瘁,又在创立国立银行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但由于出仕并非自己的本意,再加上明治政府不采纳自己的主张,荣一提出辞呈,离开了政坛。
卷三的留洋经历是本书的一个高潮部分。但在本书中,这段经历的相关记载并不多,因为涩泽荣一已经和同行的杉浦让在《航西日记》中对此进行了详细叙述。下野之后,荣一主要活跃于实业界,这段经历则记录于本书正文后面。附录部分的“明治维新后经济界的发展”(原载日本国家学会编《国家学会创立20周年纪念明治宪政经济史论》,有斐阁书房,1919年于日本发行)是荣一撰写的论文,文中收录了他推行的货币制度、政府债券以及他建立的第一国立银行、各行业的企业的相关详细统计资料,概述了各项事业的发展过程。该部分有助于读者追寻荣一后半生作为实业家的足迹。
以往,幕末维新史的主角往往只有萨摩(今鹿儿岛县)、长州(今山口县)、土佐(今高知县)、肥前(今佐贺县)四藩的武士。本书生动刻画了一个志在建设新的近代国家、构建万民幸福的社会,经历了幕末维新的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荣一出生在一个与幕末维新志士几无关联的地方农村,是个很有商业头脑的农民。他受到水户学的强烈影响,决心舍命、以恐怖的方式讨伐幕府,而后又毫不犹豫地转向尊王开国。他虽是农民出身,但也有厌恶封建门阀、破除迷信的合理想法,虽然痛恨世禄世官导致的德川幕府的积弊,但又出仕幕府。到新政府为官后,荣一不执着于仕途,也无意于晋升、敛财,主动下野。他见识了西方的近代社会,深感日本开国十分重要,进而积极地吸收了西方先进的系统和技术,如引进近代银行制度。他希望破除官尊民卑的风气,让从前对统治阶级阳奉阴违的商人具备商业道德,建设和国家合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实业界。荣一让农、工、商各级民众接触到了在封建时代专属于武士阶级的、以儒学为中心的学问。荣一头脑灵活,有进取心和适应现实的能力、实学才能,有着在以往的幕末维新人物传记中难以得见的新观点。
本书由荣一口述、门生记录,用当时的口语写就。不过,原文绝非易懂的日语,其中有汉文体和拟古文体的残留,有度量衡、官名等专业术语,包含了大量难以直译的表达。另外,荣一的学识基础是通过汉文教育习得的儒学学问,所以书中有不少来源于中国的典故,较易翻译。本书的翻译是我在教授北京大学2019级硕士课程“日汉笔译案例分析”时主持的项目,历时2个学期。翻译组为再现原文风格,采用了文白夹杂的语言,对照前述的《涩泽荣一传记资料》进行考证,避免误解造成的误译。
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倍增,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在2021年,中国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通过“先富带动后富”的“先富论”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今后,全体中国人民仍将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为贫者托底、关注民生福利、巩固经济发展基础、实现稳健发展仍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荣一提倡经济道德合一的、健康的企业经营方式,有意以官民合力的方式推进教育事业、社会福利事业。希望荣一的“经世济民”观念、实践能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代日本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因此财阀与国家政权勾连,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逐渐膨胀,同时,日本的对外侵略及领土扩张政策使军国主义甚嚣尘上。这一理解作为一种历史结果论应当是不错的。然而,日本历史上还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观点。比如,内村鉴三就日俄战争一事表示反对战争,吉野作造公正地评价了五四运动,石桥湛山站在“小日本主义”的立场主张放弃殖民地。而涩泽荣一正是屹立在他们的思想源头的人物。我十分希望荣一的生涯、事业能在中国获得新的关注。
马场公彦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籍专家
原岩波书店总编辑
202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