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调味品产业投资论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2 产业发展应引起注意的3个误区

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的细分产业产品过剩,存在一窝蜂投资上项目的情况;有的细分产业缺乏适销对路的产品。这两种现象并存。在《调味品产业专业化兼并重组的现状及启示》一文中,我对此现象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有以下几个误区应充分引起注意。

1.1.2.1 产品开发的误区

第一,把绿色及营养放在第一位。殊不知,在食品安全卫生的基础上,摆在调味品产业首位的应该是味道。只有在味道方面让消费者满意,产品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把调味品的开发和保健品的开发混为一谈,对企业的发展与产品的开发极为不利。

第二,盲目跟风和模仿,忽视产品的市场定位。很多企业追求名称上的相似和雷同,忽视了调味品的本质和特点,混淆了一般的产品名称和特有的产品名称。比如在鸡精调味料尚未得到消费者认可时,先后出现了鸽精、深海鱼精、虾精和汤精等其他类似产品。忽略这些产品本身存在的问题,有的产品选用真材实料;但忽视了调味品的特点和消费者的要求,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殊不知,中国人食用鸡汤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长期形成的消费习惯,因此鸡精调味料广受欢迎;韩国人视牛肉汤为“国汤”,因此以牛肉精粉制作的调料十分畅销;日本的“鰔鱼精”也是如此。

第三,原料选择的错位。比如用“花生粕”“蚕蛹”为原料生产酱油,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也不存在所谓的新技术。但不符合酱油细分产业的发展方向,有点走“极端”,名不副实,最终“昙花一现”。如东北地区某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开发中心在完全不了解酱油细分产业的情况下研究酱油生产工艺,把已过时的技术当作“新技术”,把成熟的工艺当作“新工艺”。搞“水解酱油”的“技术攻关”,完全是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极大的资源浪费。

1.1.2.2 投资创业的误区

在调味品产业有一种倾向认为,“调味品生产加工比其他食品简单,进入门槛低,似乎人人都能成功,是个容易赚钱的行业”。殊不知,调味品生产加工的专业性很强,利润普遍较低,业内企业比食品行(产)业的其他企业发展要慢,新产品盈利的周期也比较长。因此,一定要警惕调味品产业的投资“陷阱”。业内有关研究证实:一般常规行业的投资成功率为20%,餐饮业的投资成功率为15%。大量实践证明:越是门槛低的行业,投资的成功率越低。因此,投资调味品产业千万不能盲目,把投资等同于“发财”,把投资混同于“效益”,把投资误认为“事业成功”。与之相反,投资常常是“破财”的开始,是已有效益的流失。这方面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1.1.2.3 品牌延伸的误区

在加加酱业(现为加加食品)举办的市场营销研讨会上,该公司原总经理杨振提出了“小世界大国家”的营销思路和“品牌成就伟业”的企业发展思路,令人印象深刻。所谓“小世界大国家”的营销思路,即中国是个“小世界”,中国的各个省份又是个“大国家”。比如,河南有1亿人口,相当于半个美国;四川有9000万人,相当于两个韩国;欧洲所有国家的版图加起来才相当于我国的国土面积,法国的国土面积相当于我国的四川省与重庆市土地面积之和。所以,要按照这个思路经销酱油才对。他们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分析,实行了有针对性的扩张和发展战略。1992年,我提出了调味品生产销售不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向中小城市及农村延伸和发展 卫祥云.中国调味品产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随着我国调味品生产市场的变化,加加酱业在2006年昆明营销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结合实际的营销策略。其中“把红旗插到农村去”就有很强的针对性。据调查:一个县级城镇有1万家酱油销售点,如果每家只销售1瓶酱油,销售量就是1万瓶,没有任何一种产品有这么多销售网点。可见,他们对市场的细分研究到何种程度,然后再对症下药。况且,加加酱业在业内以不打价格战闻名,不走低价战略,以此来提升品牌价值和产业价值,为酱油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食醋细分产业,山西陈世家在营销上实行高价策略对提升产业价值是有利的,但是做法有些不切合实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另外,加加酱业在品牌发展延伸方面做了细致的研究,尤其在避开“品牌延伸”误区上有两点认知很有价值:一是坚持品牌专一性。为了支持其观点,他们研究了业内企业和其他行业的实例,总结了相关的经验和教训。二是“新品牌”的延伸可能会破坏原有品牌的形象。这方面要正确处理好“破”与“立”的辩证关系,这可能是调味品企业持续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