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文献综述
结合本书的研究内容,下面从政府补贴、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以及低碳扩散中政府监管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重要文献进行分类综述。
1.2.1 政府补贴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政府补贴的相关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其一,政府补贴对某一特定问题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研发(Peng et al.,2018)、创新(毛其淋,2015;曹兴等,2018;胡志军,2018;章元等,2018;牛霄鹏等,2018;颜晓畅,2019)、供应链(孔珍珠,2017;刘小兰等,2017;Li et al.,2018;周蕊,2018;Liu et al.,2019;曹裕等,2019;张正等,2019)、教育(Wang, 2018)、农业(李松林等,1992;刘伟等,2017;陈莫凡等,2018)领域。例如,Peng等(2018)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研发投入对创业公司的增长不存在滞后效应,研发前补贴对研发投资与创业公司的增长存在负向调节作用,政府补贴对研发投资与创业企业增长有正向调节作用。Li等(2018)研究了政府补贴对双渠道供应链中环境友好产品的影响,发现消费补贴对主流消费者和替代消费者都有利,替代补贴有利于替代消费者,但伤害了主要消费者;两项补贴对企业都有利,但加剧了渠道竞争;对企业来说哪种补贴方式更好取决于补贴金额和回收市场等因素。Liu等(2019)认为一定范围的政府补贴可以促进供应链成员承担社会责任,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和社会福利。周蕊(2018)利用Stackberg博弈方法建立了逆向供应链的3种决策模型,比较了政府补贴和奖惩机制对供应链的影响。张正等(2019)从企业技术创新的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政府研发补贴和消费补贴的影响,构建了三阶段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价值创造的问题。Wang(2018)探讨了教育补贴政策对儿童入学等方面的影响,发现政府补贴对贫困儿童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使入学率提高11个百分点。刘伟等(2017)运用多Agent建模方法,研究了战略背景下不同政策补贴因素对农机扩散的动态过程影响。
其二,政府补贴策略及机制研究。研究多集中在能源(Zhang et al.,2017)、供应链(范丹丹等,2018;侯刚,2018)、创新(尚洪涛等,2018)以及再制造(孙佳琳,2017)领域。例如,Zhang等(2017)研究了刺激可再生能源投入的最优补贴机制问题,认为碳排放交易计划有助于减少补贴,单位发电量、电力市场价格、二氧化碳价格和投资成本波动与补贴负相关,而投资成本、电价波动以及二氧化碳价格与补贴正相关,建议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如推动技术进步、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竞争、保持二氧化碳价格和电价的稳定,进而减少所需的补贴。范丹丹等(2018)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权力结构下政府最优补贴策略和供应链企业的最优碳减排决策,并探讨了相关因素对这些决策的影响。尚洪涛等(2018)探讨了政府补贴方式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以及该效应在国企和非国企之间的差异。孙佳琳(2017)分析了不同政府补贴模式下的品牌制造商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环保博弈问题,并针对政府补贴政策的制定以及品牌制造商环保策略的制定提出了相关建议。
其三,政府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Zhao et al.,2018;Kuo et al.,2019)。例如,Zhao等(2018)利用中国地方政府收集的经验数据,构建了一个计量经济模型,用于评估政府研发补贴的直接(溢出)效应和间接(挤出)效应,并实证了两种效应的存在,且当补贴金额很大时具有正的净效应。
目前,国内外关于政府补贴的影响研究较多,且涉及多个领域,但关于政府补贴策略与机制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政府补贴的研究现状,下面从补贴对象、补贴模型、补贴方式和补贴效果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综述。
(1)补贴对象。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主要关注煤补贴和研发补贴,也有学者对食物、教育补贴展开研究。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国内外学者集中对农业、技术创新方面的补贴政策展开研究。直到21世纪初才有相关的定量研究,2009年才开始有学者开展与低碳相关的政府补贴问题研究,相对于国外研究,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具体如表1.1所示。
表1.1 国内外关于补贴对象的研究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2)补贴模型。国内外关于政府补贴研究所用的模型主要有博弈模型、面板数据分析模型、计量经济学模型等,也有学者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数学模型、优化模型、决策模型对政府补贴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博弈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是最常用的两种模型,具体如表1.2所示。
表1.2 国内外关于补贴模型的研究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3)补贴方式。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从补贴领域角度看,在研发领域有直接补贴、低息贷款、税收优惠(Zhao et al.,2018)、研发前补贴和研发后补贴(Peng et al.,2018)等形式;其他领域有单位生产补贴和创新努力补贴(Chen et al.,2018)、消费补贴和替代补贴(Li et al.,2018)、绿色贷款补贴(Li et al.,2018)、产品补贴和环保投入补贴(孙佳琳,2017)以及差异化补贴(Wang, 2018)。②从补贴对象角度看,主要有对再制造商进行补贴、对再制造商和消费者同时补贴(Zhao et al.,2018)、只给再制造商、只给制造商、再制造商和制造商共享补贴(Mitra et al.,2008)、单一补贴和混合补贴(曹裕等,2019)等。为了提高补贴效率,有学者提出政府应该动态调整补贴,包括补贴标准、补贴方式等(刘伟等,2017)。
(4)补贴效果。多数学者认为政府补贴可以促进某特定行业的发展(Wang, 2018;Liu et al.,2019;李松林等,1992;尚洪涛等,2018),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政府补贴并不一定都发挥正向作用,也有可能发挥抑制作用(谢彦明等,2018)。对政府补贴的效果存在质疑,认为不同发展阶段的政府补贴效果存在差异(Boeing, 2016;Chen et al.,2018),政府应该逐步减少特定行业的补贴(Burke et al.,2018)。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可以取消某一特定领域的补贴,并分析了取消补贴后的效果(Radetzki, 1995;Newbery, 1995;Bertocchi et al.,1997;Jiang et al.,2013;Jiang et al.,2015)。
1.2.2 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的研究现状
为了应对气候环境的变化,多数学者对低碳经济展开了研究,包括低碳经济的实现路径(Dagoumas et al.,2010;Foxon, 2011;Li et al.,2018)、影响因素(Campiglio, 2016;Zhao et al.,2017;Niamir et al.,2018)等。为了实现低碳经济,需要特定的高碳排放量行业和领域实施低碳转型(Wang et al.,2018),例如,Mohareb等(2014)对实现低碳的城市技术采用情景进行了分析。Mittal等(2016)对比分析了中国和印度的低碳交通情景。Shi等(2015)分析了实现低碳建筑的路径。
多数学者认为低碳技术能够解决低碳问题(Richels et al.,2007;Edenhofer et al.,2010;McJeon et al.,2011),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发展、低碳扩散的关键,因此,相关研究多是对低碳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国外学者分别从企业、公众意识和不确定性角度出发,研究了低碳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从企业角度而言,有学者认为低碳扩散会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风险偏好和经验等因素的影响(Isoard et al.,2001;Kemp et al.,2008;Richards et al.,2012),也有学者认为企业性质(Rose et al.,1990;Delmas et al.,2011)、成本、需求和政策信号(Dixit et al.,1994)均会对低碳扩散产生影响,公众意识也会对低碳扩散产生重要影响(Upreti, 2004;Montalvo, 2008;West et al.,2010;Wüstenhagen et al.,2017)。从不确定性角度而言,学者主要探讨了政策不确定性对低碳扩散的影响(Jaffe et al.,1995;Jaffe et al.,2002;Jaffe et al.,2005;Fuss et al.,2012)。国内学者从企业、消费者角度对影响低碳技术扩散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认为政府政策是影响企业低碳生产意愿的主要因素(王晓莉等,2011;谢守红,2013;朱淀等,2013),而经济刺激和政府政策(例如补贴政策和强制性政策)会对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陈凯等,2012;张文玲,2012;李倩等,2016)。
可见,从企业和消费者角度而言,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政府政策会对企业和消费者的低碳采纳意愿产生重大影响。这也是本书选择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的重要原因。下面对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目前,政府对低碳补贴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将政府补贴作为前提条件,对其影响以及不同主体(政府、企业)的决策进行研究;另一类是将政府补贴作为研究对象,对补贴策略及相关实证分析进行研究。总体而言,国外与低碳有关的政府补贴研究起步较早。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就开始研究与低碳相关的政府补贴问题(Krawczyketal.,1995;Fredriksson, 1998),例如,Krawczyk等(1995)探讨了地方政府对污染的管理问题,认为政府可以采取补贴等手段,以鼓励污染企业建立减排设施。政府对企业低碳补贴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政府补贴对低碳相关问题的影响研究。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Sun et al.,2014;Yu, 2016;Cavicchi, 2017)、低碳技术创新(Wang et al.,2017;Fan et al.,2018;杨国忠等,2018)以及低碳产品(Hao et al.,2014;徐朗等,2016)等领域。例如,Cavicchi(2017)研究了政府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和对整体电力市场的影响,认为基于能力的补贴支付,将大大降低电价市场价格的可能性。Sun等(2014)评估了沼气补贴对中国农村家庭沼气能源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沼气补贴确实促进了沼气池的建设。Yu(2016)结合中国可再生能源面板数据,研究了政府对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补贴行为给企业研发投资行为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的研发投资行为具有显著的挤出效应,且企业所有权的属性进一步影响了政府补贴的作用。Fan等(2018)评估了补贴政策对中国碳捕捉与封存投资决策的影响。Hao等(2014)分析了中国政府对电动汽车补贴的影响。
第二,关于政府低碳补贴策略的研究。该方面的研究包括特定领域的动态补贴策略(He et al.,2018)以及某一特定领域的策略设计问题(Chen et al.,2016)。例如,He等(2018)在动态模拟发电成本的基础上,结合成本学习曲线,从减排效益的角度建立了光伏发电的动态补贴模型,并探讨了减排效益补贴与光伏发电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Chen等(2016)探讨了通过强化猪只喂养操作,进而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的补贴策略设计。张国兴等(2014)运用信号博弈理论探讨了政府与企业在节能减排补贴申请与发放过程中双方策略的选择与依存性变化。秦字兴(2016)运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政企博弈下的电动汽车研发补贴政策问题。
第三,政府低碳补贴条件下企业决策研究。Yu等(2016)研究了在消费者环境意识和绿色补贴条件下制造商的最佳生产策略问题。张国兴等(2013)研究了在政府节能减排补贴政策下,从企业与政府补贴信号博弈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和政府策略的选择机制问题。程发新等(2015)研究了在政府补贴政策下,在企业主动碳减排阶段成本收益模型和行业成本收益模型的基础上,企业的最优策略和帕累托最优策略问题。纪静(2016)从政府给予的回收补贴和对单位产品征收碳税的角度分析了再制造闭环供应链的定价策略。刘青(2015)研究了低碳经济背景下政府补贴政策的设计和制造商决策优化问题。李友东等(2014)通过构建政府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减排进行补贴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的最优减排成本投入决策问题。王波(2018)分析了政府补贴条件下对绿色建筑发展有影响的关键主体之间的博弈问题。
第四,政府低碳补贴策略效果的实证研究。该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节能电器(Wang et al.,2017)、能源系统(Simpson et al.,2016;Nicolini et al.,2017;Frey et al.,2018)领域。Wang等(2017)分析了中国政府对城市居民节能电器的购买补贴是否有效的问题。Frey等(2018)研究了加州太阳能计划补贴对非住宅采用太阳能电池板的影响,发现企业确实通过增加太阳能的强度来应对更高的太阳能补偿,同伴效应似乎在太阳能采用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icolini等(2017)研究了可再生电力的政策支持是否有效推广了2000—2010年欧洲五大国家生产的可再生能源,进而提出了补贴与激励能源的生产以及装机容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乔金杰等(2016)分析了政府补贴对技术采用的影响机理,并运用山西和河北两省的调研数据,检验了政府补贴对低碳农业技术采用的干预效应。
第五,政府补贴的优化问题。该方面研究主要针对政府补贴策略的优化。例如,Jeon等(2015)以韩国光伏补贴项目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实物期权模型的最优补贴估算方法,用于优化财政补贴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公共研发投资。Hirte(2013)运用空间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研究了在德国大城市区域的电动车最优补贴策略。Yang等(2016)建立了包括可再生能源企业和基于市场的传统能源企业的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的双对垄断模式,并得出可再生能源企业的最优补贴与完全信息下的成本呈正相关等结论。孙迪和余玉苗(2018)运用博弈模型研究了绿色产品市场中政府的最优补贴政策问题,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对绿色生产者补贴和对消费者补贴两种政策的补贴效果。
由第一方面和第三方面的研究可知,多数学者认为政府补贴对企业和消费者的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且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的研究现状,下面从补贴方式、补贴模型和补贴效果三个方面进行综述。
1.2.2.1 补贴方式
根据表1.3可知,目前国内外政府对低碳的补贴方式主要有对企业和消费者补贴两大类,就单一对企业或消费者的补贴方式看,对企业而言,通常有直接补贴、税收优惠、研发补贴和生产补贴等方式;对消费者而言,则主要采取作用于价格的措施,如直接补贴和价格折扣等。有学者认为应该同时对企业和消费者进行补贴,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Ma et al.,2017;Li et al.,2019);只有同时对两类主体补贴,才能更好地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扩散。
表1.3 国内外与低碳相关的政府补贴方式研究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1.2.2.2 补贴模型
根据表1.4可知,所用模型主要有博弈模型、系统动力学模型、面板数据分析模型和实物期权模型,也有学者运用委托代理模型以及数学模型对与低碳有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博弈模型是最常用的模型。
表1.4 国内外研究政府低碳补贴问题所用的模型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1.2.2.3 补贴效果
根据表1.5可知,国内外大多数学者认为政府补贴可以有效地促进低碳行业的发展,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政府补贴并不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Fredriksson, 1998)。因此,有学者开始对政府补贴的机制进行研究,例如,He等(2018)认为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逐步推进,减排效益补贴应随着单位成本的降低而降低。也有学者认为当特定行业的低碳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政府补贴的作用并不明显,且政府补贴的作用会受补贴数额、补贴强度和补贴方式的影响。因此,政府应该动态调整补贴力度(张海斌等,2015),甚至取消补贴(Xiong et al.,2016)。
表1.5 国内外与低碳相关的政府补贴效果研究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1.2.3 低碳扩散中政府监管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关于政府监管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建筑物能耗(Yao et al.,2011;邓建英等,2015)、供水行业(牛尧飞,2014)、食品安全(曹裕等,2017;罗珺等,2019)、网络平台(颜卉等,2017)、PPP项目(何雪锋等,2017;何一慧等,2018)方面。例如,Yao等(2011)分析了建筑物能源消耗不断增长的原因,提出降低建筑物能耗(与常规能源消耗相比)的强化监督策略,并以宁波市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牛尧飞(2014)分析了由于政府监管错位所带来的城市供水行业问题,并借鉴国外经验构建了合理的城市供水行业政府监管体系。罗珺等(2019)研究了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监管行为激励相容机制,分析了企业的行为选择对保健食品安全风险监管行为的影响机制,并提出了监管建议。颜卉等(2017)运用三方博弈模型研究了农产品供应链网络信息平台的市场监管政策问题。何一慧等(2018)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PPP模式下私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博弈过程,发现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建议。也有学者对监管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李慧,2017)。
国内外关于政府监管研究所用模型如表1.6所示。
表1.6 国内外关于政府监管研究所用模型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由表1.6可知,国内外学者对政府监管研究所用的模型主要为博弈模型。就监管策略而言,学者多是从其研究的特定问题出发,认为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监管,并提出相应监管建议。例如,Jin等(2008)针对目前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现状,提出监管目标、监管制度和五个基本制度在监管中的作用,并分析了五个基本制度的运行机制。
但是,针对与低碳相关的政府监管研究较少。Shen等(2018)研究了雾霾治理中,中国对企业污染行为的监管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监管策略。徐莹等(2018)运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雾霾背景下政府监管与交通企业低碳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张玉秀(2017)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对企业低碳生产监管的问题。可见,针对与低碳相关的政府监管研究所采用的模型多是博弈模型。也有学者将博弈模型和复杂网络相结合对低碳问题进行研究,例如,Wu等(2017)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基于政企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了低碳策略的扩散问题。同时,与低碳相关的监管策略可分为监管和不监管(吕永卫等2018)、主动监管和被动监管(徐建中等,2015;徐莹等,2018)、严格监管和宽松监管(张玉秀,2017)、高程度监管和低程度监管(李家丽,2016)。
1.2.4 文献述评
由国内外政府补贴、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和低碳扩散中政府监管的研究现状可知,目前对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及监管策略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
有关低碳的政府补贴研究相对较多,包括政府低碳补贴的影响、政府补贴的策略选择以及优化问题研究。其中,有关政府补贴对低碳的影响研究最多,且多数学者认为政府补贴能够促进低碳的扩散。就补贴方式而言,现有研究多是考虑政府对单一主体(如企业)的补贴,而没有同时考虑对其他主体(消费者)的补贴,即使是针对多主体的补贴策略研究,也只是考虑静态补贴,没有考虑动态补贴。对于政府补贴的策略优化问题,国内外相关研究多是定性静态地分析政府对某一具体行业的最优补贴设计,缺乏定量研究和动态研究;即使有,也只是提出采取动态补贴策略的建议,没有对“应该如何动态调整补贴”这一问题展开研究。就补贴模型而言,博弈模型和计量经济学模型是有关政府补贴研究的常用模型,将政府低碳补贴与复杂网络相结合的文献较少。就补贴效果而言,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政府补贴可以发挥正向作用,同时会受其他因素(发展阶段、补贴额度等)的影响,补贴效果存在差异。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尚无学者系统地研究政府在低碳扩散中“为什么补贴,补贴给谁,怎么补贴”等问题。
相比与低碳相关的政府补贴研究,与低碳相关的政府监管研究较少,且多是定性研究;即使为定量研究,也只是考虑政府监管这一因素,并没有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多数学者依据是否监管以及监管程度对监管策略进行划分,并不涉及“应该如何监管”这一问题。同时,很少有文献将政府低碳补贴作为监管对象,更不用说解决“为什么监管,监管谁,怎么监管”等问题,即定量研究监管策略和策略优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