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气候环境日趋恶化,尤其是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以及自然灾害频发等严重危及人类生存。1880—2012年,北半球地表平均温度大约上升了0.85℃,预估21世纪末全球地表气温将在21世纪初的基础上再升高0.3~4.8℃。1901—20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7mm/a; 1993—2010年,海平面上升速率增加至3.2mm/a;20世纪中叶以来,极端天气频繁发生。Meadows D L等提出“增长极限”理论,该理论认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使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是必由之路。
低碳发展是指在确保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前提下,使温室气体的排放最小化。为了实现低碳发展,需要在各个领域和行业扩散低碳理念、低碳知识、低碳技术、低碳策略等。在低碳扩散进程中,需要社会公众的参与,包括企业、消费者、政府等主体。因为低碳扩散不能仅靠市场自我调节或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还需要政府干预来解决市场和系统失灵的问题,从而确保低碳扩散进程中分配机会和效益的公平。
2019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绿色协议》,承诺加大投资,预计每年追加2600亿欧元的资金投入,约占欧盟GDP的1.5%;欧盟将长期预算的25%用于支持气变行动,同时积极鼓励私营部门投资,支持碳密集活动地区向“绿色”经济转型。2020年10月,美国制定了《清洁能源革命和环境计划》,指出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并立法要求污染者承担碳污染的全部成本,在10年内投资4000亿美元用于清洁能源和创新。2020年11月18日,英国鲍里斯·约翰逊政府公布了绿色工业革命10项计划,计划指出将从2030年停止售卖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及货车,比早期计划提前10年,并于2035年停止售卖混合动力汽车;同时,将动用超过120亿英镑的政府资金,截至2030年促进3倍以上的私营部门投资,以在英国及世界各地建立适应未来的绿色产业。德国2019年12月18日通过的《联邦气候变化法》指出,从2025年开始,确定2030年后的排放上限,对个人的罚款可高达5万欧元。日本也推出了绿色增长战略,将在海上风力发电、电动车、氢能源、航运业、航空业、住宅建筑等14个重点领域推进减排。中国提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50%的目标,且不与其他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也不带任何附加条件。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做出庄严承诺,中国力争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十四五”期间,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
有效的政策能规范、引导和调节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低碳扩散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补贴是各国政府促进低碳扩散常见的政策手段,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各种与补贴相关的政策,以促进企业开展与低碳技术有关的研发活动和进行低碳产品的生产。例如,美国每年都会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且根据GDP的增速调整每年的补贴额度,截至2016年,补贴总额已有140亿美元。日本政府也不例外,从2012年起,日本政府就一直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并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作为其长期战略的一部分。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日本采取了一系列补贴措施(研发补贴等)。同样,我国各地方也制定了与国家对应的与低碳相关的补贴政策。例如,2011年8月11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推动了低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低碳扩散。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2009—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发放补贴334.35亿元,尤其是多级补贴、独立牌照和不限行等措施的实施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据《201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的数据,中国2014年和2015年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量分别为7.85万辆和37.9万辆;2014年的销售辆是7.48万辆,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一。如此快的发展速度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密切相关。
就目前来说,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低碳扩散(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非常依赖政策的扶持以及政府补贴,如同婴儿阶段的孩子,离不开奶水一样。但婴儿终归要断奶,国家也终将会取消对低碳行业的补贴。只是补贴的取消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政府应该采取何种补贴形式?补贴作为政府主要的引导手段,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政府是否可以在不影响低碳扩散效果的前提下,调整补贴策略?政府补贴应该如何递减或者如何逐步递减?
此外,政府补贴虽然促进了低碳扩散,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对于中国而言,虽然目前与低碳相关的政府补贴力度很大,但是实施效果却不容乐观。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2015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和上牌数分别为17.4万辆和10.8万辆,销售数与上牌数之间存在6.6万辆的差异。一方面说明一部分新能源汽车可能并未被消费者购买;另一方面说明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利用政府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设计和执行漏洞“骗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央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核查,结果发现:在核查的90家新能源汽车中,涉嫌“骗补”和违规“谋补”的汽车数量约为7.6万辆,涉及的政府新能源汽车补贴数额高达92.71亿元。2016年,仅财政部公布的5家骗补车企涉及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已超10亿元。
这一方面说明政府补贴没有被合理利用,另一方面说明政府需要对低碳补贴进行监管,且必须加强监管。为此,根据微观层面主体的行为,政府必须考虑如何对发放的低碳补贴进行监管,以及监管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是否存在相应的最优边界条件;不确定性环境下,政府补贴与低碳扩散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下面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方面来说明本书的研究意义。
1.1.2 理论意义
本书结合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现实背景,揭示了噪声环境下政府补贴与低碳扩散的关系,分析了低碳扩散中的政府补贴策略,指出政府补贴可以是动态的内部机制,从而优化了低碳扩散中的政府补贴策略,进而完善了低碳扩散相关研究。同时,建模仿真、演化博弈等量化方法和案例分析的综合应用使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及监管策略研究突破了现有静态研究的不足,使政府低碳补贴及监管的政策建议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是低碳扩散和政府补贴及政府监管理论的新发展,对于促进低碳扩散,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3 实践意义
本书首先对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及监管策略的优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政府补贴、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和低碳扩散中政府监管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与监管的相关问题,为政府制定低碳补贴及监管策略提供了现实依据。其次,通过对低碳扩散的影响因素分析和政府补贴对低碳扩散的影响研究,为政府补贴及监管的重要性提供了现实支撑。再次,对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及监管策略的分析研究,对政府补贴和补贴监管下异质性主体之间的演化机制的探索分析,对各类主体(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策略选择和策略优化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最后,对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及监管策略的优化研究,为政府补贴和监管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
综上所述,本书对低碳扩散中政府补贴及监管策略优化问题的研究,有利于依据当前经济发展趋向,践行国家基于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发展模式提出的发展要求,助推社会经济绿色健康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