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国际产能合作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国际产能合作的机制与路径相关研究

2.3.1 国际产能合作的模式

关于国际产能合作的模式,国外研究认为一般有两种:一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在本国缺乏发展优势的中小企业向外转移的“边际产业转移”模式;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型的跨国公司向外进行转移的“优势产业转移”模式。小岛清(Kojima, 1978)在赤松要(Kaname Akamatsu, 1932)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提出了“雁群模式”,认为日本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像雁群先后依次起飞,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高经济发展水平层次向低层次转移的区域内产业转移。Ozawa和Castello(2001)对“雁群模式”理论进行了补充,从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角度出发,提出开发新市场不用通过传统的商品出口贸易的方式,应该在开始的新产品阶段就在外国投资生产。国内学者张梅(2016)认为,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模式不同于美国、日本的模式,在产业方面,涉及自由贸易、技术、装备制造、金融服务、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在区域方面,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对象不仅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在区域和产业选择上具有多样性。曲凤杰(2017)通过对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周边发达国家的工业化程度、贸易结合度等情况,基于我国的经济条件,分析了以我国为首的新雁群模式的可行性。

另一种国际产能合作模式的理论是张洪和梁松(2015)基于共生理论提出的中哈产能合作的共生模式。“共生”一词最早出现在生物学领域,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 1879)首次提出了这一概念,Ahmadjian(1986)将其定义为不同种属的物质联系生活在一起,形成协同进化、抑制或者共同生存的关系。袁纯清(1998)提出了共生关系的三要素:一是共生单元;二是共生模式;三是共生环境。这三个共生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反映着共生系统的动态变化的方向和规律。从20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学者把共生理论逐步应用于经济学等社会科学领域。随着共生理论在经济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拓宽,袁纯清(1998)提出,经济学上的共生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存续性的物资联系。更多的学者逐渐研究发现区域经济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刘荣增(2006),冷志明、张合平(2007)提出共生理论对于区域经济合作问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以很好地指导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发展(黄小勇,2014)。近年来,共生理论被应用到了我国区域间的协调与发展(刘荣增,2006)、城市群区域合作(朱俊成,2010;肖东生石青,2011)、区域旅游共生发展(马勇何莲,2010;王晓丽杨佩群,2012;唐仲霞马耀峰肖景义,2012)等问题的研究中。也有一些学者把共生理论引入国际经济合作研究领域,研究东北亚经济合作(孙长雄等,2008)、“孟中印缅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刘云,2013)、中俄产业合作(孙长雄,2000)等问题,探索共生规律,解析共生要素,用共生的思想指导国际经济合作。

2.3.2 国际产能合作的路径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国际产能合作的路径主要有契约型国际生产、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三种。张欣(2016)和闫实强等(2016)从具体的行业角度,对我国国际产能合作的实现路径进行了分析。刘佳、沈铭辉(2016),张中元(2016)等从境外经贸合作区角度,为国际产能合作路径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张欣(2016)以辽宁的高端制造业为例,提出了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三条路径:一是并购境外高端装备制造业企业;二是承揽境外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三是建设境外产业园区。刘佳骏(2016)基于价值链视角,分析提出了国际产能合作的三条路径:一是建设重点港口城市中外合作产业园区;二是构建跨境产业链,向高端产业链发展;三是通过资本输出带动产能输出。闫志强等(2016)基于中非产能合作视角,分别从供给侧、需求侧、资源禀赋、中非关系等方面分析中非产能合作的有利条件,然后从非洲、中国和域外三个层面分析开展产能合作存在的障碍,最后从风险防控、专项资金使用、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国别和投资环节选择、境外合作园区等方面提出产能合作实施路径的相应对策。陈继勇、蒋艳萍(2017)提出优化中国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的外部环境,提升金融发展对产能合作的服务功效,深挖“一带一路”地区的市场潜能,加大中国与相关地区的产业交流与合作,并强调了在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金融配套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孙海波(2016)提出,国际产能合作蕴含着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理念,具备了跨境产业园区建设、相关合作基金支持、部际协同与部省联动、首脑外交与顶层设计四方面的支持路径。刘瑞、高峰(2016)基于国别视角,提出化解过剩问题应采取对外投资为主、产品贸易为辅方式,对不同区域的产能合作路径进行区分,提出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针对独联体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二是针对中亚、西亚、北非地区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三是针对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慕怀琴、王俊(2016)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主要从做好环境和生态保护工作、世界认同工作、政策支持与服务咨询工作、政府行政工作和统筹谋划工作等方面实施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路径。谭璐(2016)分析论证了金融支撑体系在国际产能合作中的重要性,基于金融的视角,提出从区域金融市场、离岸金融、商业银行、民间资本机制、政策性开放性金融等方面构建金融支撑体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