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研究述评与本书研究起点
总结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孵化器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以及数据可获得性的增强和计量分析技术的提高,有关孵化器的研究历程大致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由浅入深。随着孵化器产业的不断发展,其成熟度和复杂性日益增强,学者们对孵化器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孵化器的基本分类、服务类型、绩效评价等浅层次的研究,而是逐渐深入研究孵化器的运行机制和孵化机理。总结可知,现有的研究已对孵化器的运行机制和孵化机理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在孵化过程中,孵化器所提供的各类服务往往与其他创新资源相互交织,共同对在孵企业的成长和创新发挥作用,鉴于此,学者们越来越多地关注高层次人才、关系社会资本、匹配性资源获取等在孵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由点到网。首先,孵化器呈现出明显的网络化发展趋势,学者们关于孵化器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单一孵化器所提供的有形资源上,而是扩展到孵化网络及相关无形资源上来,即在孵化网络背景下开展孵化器的运行机制、绩效评估等相关研究。同时,孵化网络的多中心治理、孵化路径、知识扩散等新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其次,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云技术的普及,虚拟孵化器等“互联网+孵化”模式不断呈现,因此,近年来关于互联网背景下孵化器运行模式的探索也越来越多。
第三,由定性到定量。随着微观数据可获得性、计量分析技术等研究条件的不断成熟,学者们由最初的以定性研究为主逐渐扩展到当前的以定量研究为主,从而使得研究结论更加可靠且贴合实际。同时,从调查问卷数据到企业实际数据,再到本书所采用的大型企业数据,数据量不断扩大,其真实性和可推广性也不断提高;从以孵化器为研究对象到以孵化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不断增强;从传统的描述性统计到计量分析技术的参数方法,再到非参数方法,以及本书将要采用的微观计量技术,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严谨性不断提升。
第四,由个体到区域。考虑到孵化器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布局孵化器的重要性,近年来在孵化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开始有学者将孵化器放到区域范围内进行研究,即研究孵化器和孵化绩效的地区差异、集聚特征以及空间关联,而这对于更好地发挥孵化器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孵化器蓬勃发展的数十年来,学者们对孵化器相关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均不断提高,所得出的一系列研究结论无论对于丰富孵化器相关理论还是指导孵化器产业发展而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已有研究也为我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特别是前人对孵化器运行机制的系统总结和对绩效评估的研究视角,为本书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和提供有益启示,这自然构成了本书研究的起点。
同时,由于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已有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研究视角方面,缺少以在孵企业为主体的研究。概括来讲,已有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以孵化器为研究主体,或者是通过分析孵化器现状、运营模式及国际经验,来探讨孵化器运营机制并提供意见和建议(Akomak, 2009;唐明凤等, 2015),或者是构建孵化器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孵化器经营绩效或效率进行评价(Chan and Lau, 2005;殷群和张娇, 2010)。然而,以孵化企业为研究主体,即通过比较孵化企业与非孵化企业的差异来分析孵化器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却比较少见。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言,衡量孵化器的业绩,最终应该归结到孵化企业的成功与否上;另一方面,以孵化器为主体的研究难以找到对照组(Dee et al., 2011),所以我们更需要以孵化企业为研究对象来评估孵化绩效。
第二,实证研究中数据条件和研究方法的严谨性有待提高。现有的以孵化企业为对象来实证研究孵化器对企业创新影响效应的为数不多的几篇文献存在明显不足:其一,数据方面,样本量普遍偏少(大多为一百余家企业),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其二,研究方法方面,对孵化企业和非孵化企业的简单比较存在较为严重的内生性和样本选择偏差问题(Hackett and Dilts, 2004),从而会导致研究结论出现偏误。
第三,缺乏对孵化器运行机制和孵化机理的实证研究,尤其针对中国特色市场环境下的相关研究非常罕见。已有的研究对孵化器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研究,基本涵盖了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的所有方面,但是囿于数据可获得性等方面的限制,已有的研究几乎均未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绝大多数为基于问卷调查的研究),因此就难以获得切合实际的经验证据,同时难以发掘我国孵化器在孵化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尤其国内的研究更是如此,国内针对孵化器运行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实证研究,特别是针对中国特色市场环境下的相关研究非常薄弱。
第四,缺乏孵化器创新效应的异质性考察。现实中,企业异质性特征、孵化特征、时间和空间特征等因素都能够对孵化器的作用发挥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异质性效应对于企业经营者、孵化器经营者以及政策制定者而言,均具有实际的指导和启发意义。然而,遗憾的是,现有文献均缺乏对孵化器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异质性考察,从而无法从现实角度得出更加细致、有价值的结论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第五,缺乏有关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空间机制的研究。考虑到孵化器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逐渐开始有学者研究孵化器的空间布局及空间关联模式。但是,关于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空间机制,即空间溢出效应这一关键问题的研究在学术界却一直是空白,而这是解释孵化器在区域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的关键。
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效应与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和深入,且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有待商榷。有鉴于此,为了弥补和完善现有文献的不足,本书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做以下拓展:首先,本书将在已有研究关于孵化绩效的一系列测度的基础上,使用大型微观数据集,并借助严谨可靠的微观计量技术对孵化器的创新效应进行测度和分析,并且对不同企业特征和孵化时间特征下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其次,本书将系统总结归纳关于孵化器运行机制和孵化机理的一系列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微观机制进行实证检验;最后,现有的关于空间视角下孵化器的研究为本书提供了重要启示,本书将沿着这一思路运用更高级的空间分析技术来测算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空间溢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