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张家口生态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和建设机理

马振刚 李黎黎

(张家口学院理学系)

摘要:张家口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以张家口地域为主体的生态经济区是实现区域生态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张家口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存在自然可能性、经济可行性和政策可容性,其中,区域生态环境脆弱且环境外溢显著是其自然驱动因素,处在重要区域经济圈内但经济发展滞后是其经济驱动因素,区域规划与政策导向是其政策驱动因素。根据空间依赖性和居民地临近性等原则,利用GIS分析手段,将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划分为以“坝上坝下,两山两河”为主体的自然空间结构,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一轴两翼一区”为内容的功能分区结构。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建设要立足绿色发展,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发展产业化,经济建设要以城镇化建设为引擎,加快城市点轴模式的开发,生态建设要构建以自然尺度为单元的由面状草原、带状农田和块状森林组成的综合生态系统,同时,建议张家口实施首都经济圈和外长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和建设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战略。

关键词: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空间结构;建设机理;张家口

首都圈是以首都为核心形成的都市圈,是首都职能发挥时所波及的空间影响范围,是支撑首都职能发挥的区域基础,张家口地区是首都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张家口在首都圈中的功能定位,有的学者强调其经济职能,有的则强调其生态功能,更多的学者兼顾了经济、生态两方面的功能。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所课题组(2004)等认为,张家口应明确生态优先的原则,确立生态功能的主导地位,强化生态屏障、水源保证、绿色食品供应、食物安全保证和社会稳定五大区域社会功能,建成首都生态型经济特区。李现科等(2005)在分析了京张区域、资源、产业、功能等联系后,提出张家口是北京的发展腹地和生态屏障,水源、能源、劳动力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以及旅游基地。在吴良镛院士(2006)提出的京津冀地区“一轴三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中,张家口市位于山区生态文化带上,他认为张家口是“畿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京师”的生态保障和确保首都安全的战略要地,同时,该地区存在的大量国家级贫困县也佐证着“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的论点。河北财贸大学张云教授(2010)提出了环首都生态经济区发展构想,认为其建设既可以强化为京津阻沙源、蓄水源的作用,也可以承接首都部分功能转移,疏解北京市区产业和人口,提升河北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张贵祥(2010)基于官厅水库水资源保护的视角提出了首都跨界水源生态经济特区的概念,其主体界定在张家口生态经济特殊示范区。2011年起,河北省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构建作为重大发展战略提出,其范围包括环北京的河北省四市的13个县。

一、建设张家口生态经济区的驱动力分析

张家口市地处北京的西北部,位于东经113°50′~116°30′,北纬39°30′~42°10′,总面积3.6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万,辖4区13县。2011年人均GDP为25649元,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张家口地区为主体建设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具有自然可能性、经济可行性和政策可容性。

1. 生态环境脆弱且环境外溢显著是其自然驱动因素

张家口地区处于我国农牧交错带及其边缘地区,是内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区,湿润向干旱的过渡带,西部落后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承接带,在系统学上是大尺度的混沌边缘,是典型的环境脆弱带。存在着高度的生态压力和多组分相互作用的激烈张力。该区域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系统层次结构简单,生物多样性少,自我调节能力差的脆弱生态系统。同时,这里也是各种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突变区域,也是农业和牧业两个系统主体行为和结构发生“突发转换”的空间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干旱缺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风沙危害等。区域农业利用处于临界状态,区域内梯度巨大,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十分突出,人类活动已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生态阈限。

张家口与北京是生态功能一体化区域。空气的上下风向和水系的上下游关系是生态功能一体化形成的基础。该区域盛行风向是西北风和东南风,侵袭北京的风沙是冬春季来自西北方向的大风造成的,研究证明对北京地区造成重大影响的沙尘主要发源于内蒙古中西部和河北西北部。所以,张家口地区是风沙经内蒙古侵袭北京的主要通道,也是影响北京的主要沙源地之一。潮白河水系及永定河水系从北向南、从东向西贯通全域,将京张区域连为一体,构建了京张生态联系的又一重要基础。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是北京市的两大重要水源,而官厅水库96%的水量是张家口的资源,密云水库46%的水量由张家口区域提供,两大水库流域面积的40%均在张家口境内,张家口是北京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其生态环境好坏直接关系到北京两大水源的生态安全。特殊的区位使张家口地区对发展生态经济有着更为迫切的要求。

图1 北京张家口区域空间概况

2. 处在重要区域经济圈内但经济发展滞后是其经济驱动因素

张家口临近京津,是京津冀都市圈和首都经济圈的固有组成部分。国家“十二五”规划把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建设、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都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这给包括张家口在内的京津冀地区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同时由于张家口经济基础薄弱,河北“两环”发展战略中突出向东面海,给张家口提出了巨大挑战。

张家口与北京之间存在巨大经济断层。2011年张家口市人均GDP仅为25649元,北京人均GDP为81658元,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而张家口处在工业化中前期。两地县域经济发展悬殊,本文以2009年北京、张家口县域数据为源,制作了县域生产总值四级分布图,由此可比较出京张两地的经济差异。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发布《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张家口有11个县(包括涿鹿县赵家蓬区)为贫困县,仅有2个县不在其中。

图2 北京张家口县域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图

京张之间巨大的经济落差,导致一系列代沟的出现。首先,产业对接难度加大。虽然近年来张家口与北京合作步伐不断加快,在生态环境建设、水资源保护、农业、能源等方面都有合作,但区域间发展的梯度差还在继续扩大,京张区域尚未形成区域分工与合作体系,产业关联度小,产业结构融合度低,区域产业布局与合作多停留于形式。其次,生态需求不一致。由于两地人民处在不同的生活水平上,生态建设对于北京来说是安全需要和发展需要,而对于张家口大量贫困人口来说,最基本的需求是生计而非生态,高端的生态保护与低端的生活水平相脱节。再次,京张众多临近乡村之间,因行政的割裂产生了巨大的公共服务差别和贫富悬殊差距,造成民众心理失衡,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消除京张区域经济的巨大差距,已成为首都圈一体化建设中的共识,为张家口深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建设生态经济区提供了平台。

3. 区域规划与政策导向是其政策驱动因素

在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张家口地区是京津水源地水源涵养区。在国家主体功能区划中,坝上的张北、康保、沽源、尚义四县划入了浑善达克沙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张家口在承担生态功能区的同时,受到国家和相关省市严格的环保政策及产业布局的限制,从而缩小了地区的产业选择,限制了产业发展机会和资本进入,削弱了地区的竞争力。随着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规划的实施,及京张交通体系特别是京张城际的开工,张家口将融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京张“同城效应”越发明显,京张合作即将迎来最佳机遇期,这为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战略契机和发展空间。近年来,在京津冀三方高层签订的“合作备忘录”“会谈纪要”等文件中,都把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列在首位,北京还主动实施了“稻改旱”、水资源环境治理、环首都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等区域扶持项目。张家口将生态经济作为经济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方向,其与北京之间的政绩竞争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将让步于生态合作关系,这样,京张之间的利益冲突或可逐步消弭,并可走上区域和谐发展之路。

二、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区划分析

生态经济区划是从区域生态的、社会经济的功能分析入手,剖析自然生态地域结构和社会经济地域结构,科学总结自然、经济功能的地域分异规律,划分融合生态和经济要素的地域单元。张家口生态经济区是以张家口区域为主体,以“坝上坝下,两山两河”为空间骨架,以“一轴两翼一区”为功能分区,以生态型产业基地(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为内容,以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经济综合体。

1. 自然空间结构

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境内有两区(坝上、坝下)两山(大马群山、小五台山)两河(洋河、桑干河),构成了其自然空间骨架。坝上高原区包括:尚义县套里庄、张北县狼窝沟、赤城县独石口一线以北的沽源、康保、尚义和张北四县的广阔区域,属内蒙古高原的南缘,占张家口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海拔一般在1400米左右。冈梁、湖淖、滩地相间分布,呈现典型的波状高原景观。坝下分为山区、丘陵区、河川区。其北部为燕山余脉大马群山山地,主要河流有黑河、白河,均系潮白河上游。其南部为小五台山地,其中小五台山主峰海拔2882米,为全市最高峰;桑干河、洋河横贯全市东西,汇入官厅水库,沿河两岸分布着一系列串珠状间山盆地,其中较大的有怀安—万全盆地、张家口市区—宣化盆地、蔚县—阳原盆地、涿鹿—怀来盆地。

图3 张家口生态经济区组织结构框架

2. 产业空间结构

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必须立足生态,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生态型产业基地。根据各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形成了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的三大产业基础,如表1(根据张家口2009年经济年鉴整理)。

表1 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县域产业概况

续表

图4 张家口生态经济区旅游服务业区划图

旅游服务业是张家口打造的第一主导产业,以建设京西北运动康体休闲区为目标,依托京津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围绕文化和生态休闲两大主题,着力打造“中华民族摇篮,生态休闲之都”的旅游总体形象,构建了以主城区休闲中心以及坝上草原、崇礼滑雪、桑洋河谷、历史文化四大旅游区为主的总体空间战略格局和动态拓展板块。

3. 功能分区结构

区域功能包括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生态经济功能分区是兼顾二者的基础上形成的功能一致的区域单元。生态经济单元在更高层次的区域发展格局中,承担和发挥着能够推动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经济功能。国内外有众多学者专家在研究生态经济区划时,是主要围绕自然、经济、社会三方面进行的,具体指标根据研究区域的不同各有特点。对于张家口地区,其自然环境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势地貌格局,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现有乡镇分布有密切相关,为此本文以张家口高程数据和张家口乡镇分布密度为基础,运用GIS相关技术,进行了适宜性分析,将整个区域分为五级,分布为发展核心区、发展优化区、发展缓冲区、生态保育核心区、生态保育敏感区(如图5)。

图5 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

在考虑行政单位完整性的基础上,将张家口生态经济区分为“一轴两翼一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一轴主要是以洋河为轴的发展核心区和发展优化区,包括张家口主城区、万全、怀安、宣化、怀来县和涿鹿县的部分地区,重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两翼之一是指处在发展轴西南侧的蔚县和阳原县,为发展优化区,重点发展生态工业和生态农业;另一翼是指处在发展轴东北侧的赤城县和崇礼县,为发展缓冲区和生态保护区,重点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一区是指坝上生态保育区,包括张北县、尚义县、康保县和沽源县,以发展生态旅游和畜牧业为主。

三、张家口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机理

图6 张家口城市点—轴式发展模式

1. 以核心轴区城市化建设为引擎,提振经济发展

资本的逐利性是城市空间生产的内在驱动力。张家口因城而市,以市促城。建城源于明朝防御残元势力袭扰的军事需要,以上堡和下堡为基点;市起于以张库大道为代表的长城内外资本的融通,发展于中国人建设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开通,京张铁路带来了一个桥东区。交通的发展成为张家口攻城略地的排头兵。当前,应加快推进京张城际铁路及张家口洋河新区的建设,使张家口融入北京一小时生活圈。这将极大地推动京张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融通,使张家口主城区、宣化区、宣化县、万全县及怀安县加快融合,下花园区、怀来县和涿鹿县组团发展,进而形成以洋河为轴的点—轴式城市发展模式,为张家口打造京冀晋蒙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 以面为体以带为廊,因地制宜,科学保育生态

张家口地处坝上坝下、长城内外,各区县的地质地貌、气候资源和基础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在生态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树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思想,要根据各自的条件和特点,找准优势,选择一个正确的发展道路,来加快发展,避免在区域布局和工作指导上的“一刀切”。比方说,张家口坝上本来就是草原,草食畜牧业,退耕还草,种草固沙,以草养畜、养牛,这些都是坝上的特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果不顾及这些特点,非要掀了草皮种麦子,拔了草来种树,那是行不通的。因为在这里种树,即使三十年也长不粗。你想种麦子,开了荒种地,白毛风一刮,养分就少一层,越刮土地越薄,沙子越来越多,麦子同样种不好,这是特定的生态环境造成的,自然规律是不能违背的。根据张家口“坝上坝下,两山两河”的自然空间结构及气候特点,坝上应恢复以草原为基底的草原生态环境,两山及邻近低山丘陵区应以乔灌木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洋河和桑干河区域应形成林网保护下的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构建以自然尺度为单元的生态系统,形成以面状草原为主体,以带状农田为廊道,以块状森林为镶嵌的综合生态系统。

3. 立足绿色发展,建设两型社会

张家口地域是首都北京的生态腹地,同时处在环首都贫困带上,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矛盾突出。在“北京要生态,地方要财政,人民要吃饭”的三方诉求点上,“生计”优先于“生态”,发展仍是第一要务。在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上,在综合考虑张家口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薄弱的经济基础、严格的产业限制、高强的行政压力等多个因素下,绿色发展成为其实现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绿色发展是解决张家口生态治理与区域发展矛盾的唯一途径,是张家口在外部生态压力下融入区域经济圈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入场券。绿色发展就要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发展产业化,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配置的作用。张家口产业发展要培养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兴能源业,电子信息产业;要围绕优势产业,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重点构建冶金、化工、煤炭、电力、建材等产业内部和产业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资源综合开发。在生态发展上要遵循自然规律,紧靠科技推动,深化京张生态合作领域,特别是要搭建京张两地科技教育人员传帮带平台,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基础。

图7 张家口生态经济区生态区划

4. 实施两圈(首都经济圈与外长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战略

张家口是处在过渡带地区的城市,张家口的发展过程始终与首都经济圈与外长城经济圈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连,两大区域相互作用内容的变化,规定着张家口城市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程度。早期的军事驻防需要催生了城的建设,和平时期的商品交换需求催化了市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加快了各类资本要素的聚集,而政治环境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着人口的数量变化。如今生态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制约性作用愈加强烈,过渡带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多地要面对大城市敏感神经的考验,发挥好生态媒介功能已成为过渡带城市融入区域一体化中的功能定位。作为张家口,既要做好首都经济圈中的生态保育功能,对接京津,更要衔接好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两地地区。同时,由张家口区位所决定的贯穿东西、承接南北的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两圈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和张家口融入的广度深度。

5. 实施国家级生态经济区建设示范战略

在张家口建立国家级生态经济建设示范区,有以下有利条件:第一,经过近十余年的发展,在学术界达成了共识,进而能够推动社会共识和领导决策共识;第二,符合张家口在首都经济圈和京津冀一体化中的定位,有利于整合各方力量进行顶级设计,科学实施,典型示范;第三,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首都经济圈提升,生态环境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加凸显,破解生态瓶颈尤为紧迫,首都区域发展所需生态腹地范围会进一步扩大到内蒙古、山西等省份,有利于张家口发挥沟通东西贯穿南北的作用;第四,在张家口设立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作为一个政策先行先试地区,整体解决试验区内的扶贫、生态、移民、公共服务等问题,实施长期的生态扶持政策。

四、结论

以张家口为主体建设张家口生态经济区,既是京津冀一体化和首都圈中各区域分工的要求,也是张家口地区自然、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张家口生态经济区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重取向,区域规划要立足于“坝上坝下,两山两河”的自然空间结构和“一轴两翼一区”的功能结构。在建设机理上,要立足绿色发展,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和生态发展产业化;要以核心轴区城镇化建设为经济发展引擎,加快城市点轴模式开发,助推生产要素集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上,要以自然尺度为单元,因地制宜,建设以坝上为主体的面状草原生态系统,以洋河桑干河阶地为主体的带状农田生态系统,以山梁丘陵为主体的块状森林生态系统。通过自然和经济的分类指导,产业和生态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庆玲,齐子翔.开启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新篇章——2011年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3):126-128.

[2]王宝钧.基于生态联系的京张区域整合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3]陈建华,魏百刚,苏大学.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李黎黎,马振刚,王宝钧.张家口生态环境治理失效因素及应对思路[J].环境保护,2014(1):67-68.

[5]陈广庭.近50年北京的沙尘天气及治理对策[J].中国沙漠,2001(4):402-407.

[6]谭成文,杨开忠,谭遂.中国首都圈的概念和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0(4):1-7.

[7]张云.环首都生态经济区发展构想[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0(2):5-11.

[8]肖燕,钱乐祥.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研究回顾与展望.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J].2006(6):64-68.

[9]张家口市农业区划办公室.张家口市农业资源区划[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0]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张家口60年经济年鉴200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11]何英彬,陈佑启,常欣,等.基于GIS的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综合区划——以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4):39-43.

[12]刘春腊,张义丰.首都生态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及建设机理[J].经济地理,2010(7):1068-1075.

[13]王亭亭,朱忠旗.河北省“一线两厢”战略暨“北厢”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