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不好归类,风险偏好和储蓄倾向千差万别,市场上每一位个人投资者的储蓄和投资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而一个人的性格则对他的投资风格和投资的目的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许多刚刚走出校门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将他们大部分收入用于偿还债务。如果他们有多余的钱拿去储蓄,主要目的可能是几年内买汽车或房子。而一对已经有自己住房的夫妇其储蓄主要是为了儿女的大学教育。因此,储蓄的期限大不相同。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更倾向于短期的流动性好的短期储蓄,他们刚积攒够买车的钱,还要再攒钱买一套房屋。一对年轻的夫妇知道要等到5年、10年或15年后,他们的儿女才需要上大学的学费,他们的储蓄期限相对就可以较长一些。储蓄和投资退休基金的动机也完全不同,一个人在不同生命周期对退休基金投资的动机也不同。例如25岁的人可能会将大部分退休基金投资于增长较快的股票基金,而45岁的人则更倾向于持有债券,65岁的人则只对立即能见到有投资收益的理财产品感兴趣。
现在,可供小额储蓄者选择的金融产品快速发展,使小额储蓄者与富裕的个人投资者一样,投资机会相差无几。但无论是小额储蓄者还是富裕的投资者,作为个人投资者,最好还是进行长期投资,就是股票市场上所说的买入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对个人投资者来说,千万不要进行频繁的买卖,因为交易成本很容易吃掉微薄的利润。
为什么个人投资者不宜进行短期操作呢?除了交易成本外,还有专业技术、信息资源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短期投机操作要求投机者必须对世界范围内的事件做出及时反应。例如,1991年8月苏联解体时,作为个人投资者,你会如何反应?你能推测出冷战会就此终结吗?会发生地区冲突吗?你有可能会推测出这些。但你能推测出何时发生吗?金融市场的参与者立即就会担心美元的汇率(因为这增加了政治上的不确定性)、股票市场(有关国防、军工类的股票价格可能会上升)、债券市场(可能会跟随外汇市场波动)和黄金市场(苏联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战争期间他们是否会继续出售黄金或停止开采黄金?)等。事件将如何发展,对金融市场又会产生哪些新的影响。
虽然伴随科技水平的提高和网络的普及,个人投资者也能获得所需的大量信息。但个人投资者与交易商和机构投资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他们拥有的数据库是不同的。交易商可以直接进入各种各样的信息源,包括有偿新闻服务、数据库和复杂的计算机分析系统,这些使交易商以最快的速度获得第一手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分析,从而做出决策。例如利用复杂的计算机分析系统能很快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收益进行精确计算等,机构投资者也同样可以获得这些信息。如果不能直接获得这些信息,基金管理公司和公司的财务部还可以通过他们在银行和经纪公司的代理交易商来获得这些信息。相反,个人投资者却很少能与这些信息源直接接触,他们的投资决策只能依赖当地报纸或金融报刊上公布的经济数据以及金融市场分析师对市场波动的解释,他们获得这些信息的时间已经滞后。而且,他们获得的这些信息也是支离破碎的。不可否认,网络上有大量的信息,但这些信息是没有经过梳理的信息。
在美国,个人投资者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参与金融市场。直接方式即个人投资者直接买卖股票、债券或一家储蓄贷款机构的大额定期存单等。间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个人投资者购买各种类型的共同基金,通过各种共同基金间接参与金融市场,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一部分。二是参与企业年金养老基金计划,通过企业年金养老基金间接参与金融市场,个人投资者也成为机构投资者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