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不是你想的那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来访者教会我的那些事儿

在当下,生命方可绽放该标题英文原文为“What Is Alive Is What Is Now”。——译者注

我想分享一句重要的座右铭:在当下,生命方可绽放。而我自己也必须做到知行合一。此刻正是1998年的初春,我在加州北部的一个小镇诺瓦托,在我的办公室里。我知道作为本书的读者,你可能在21世纪读到这些文字,可能在亚特兰大、纽约或得克萨斯州坎宁市,或者在我不知其名的中国城市的图书馆里,或者也可能在任何其他时间和地点。

我只能带着我的体验,穿越时空去与你相会,去认识到:通过阅读这些文字,你也正在尝试与我相遇。

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这种状况也正是心理咨询的特点。我们必须试着跨越巨大的鸿沟去全然倾听——倾听来访者的话语、意图、情感、需求、所做的努力以及其他一切能够表达来访者独特生活体验的内容。

本书的一个基本区分

体验和关于体验的信息之间做出显著的区分是至关重要的。体验(experiencing)是指一些事情此刻正在发生,它是一个动词。而信息(information)则是一个名词,它是静止的,它仅在谈论生命,而非生命本身。生命处于运行之中、选择之间,立于变化之时、呼吸之刻,生命的本质是全然活跃的。因此,生命是主观的,在某种程度上它总是不可预测的,不能完全被理解,具有不确定性。所以,这种主观体验的表达总是包括两个步骤:从生命之流中提取出信息,并将它变为语言;然后从此时此刻中剥离。

本书的要义

写一本敢于挑战一个领域已有观点的书,本身就是对作者的巨大挑战。我对那些曾经是我的老师和榜样的人心怀敬意,对他们如此慷慨地分享智慧的行为心存感激。并且我也不断地从那些富有创造力和善于表达的朋友那里得到滋养和激励。我的学生、受训者和执业咨询师是激励我突破自我极限的另一动力。他们向我寻求指导与引领,这是对我的恭维。正因为遇见这些贵人,我才能完成本书的写作。站在贵人的肩膀上,我才得以提出新的理论,并以此向他们表达真诚的敬意。

正是基于这些丰富的资源,半个世纪以来,我一直在参加心理咨询的培训,进行心理咨询的实践工作,接受和实施督导,教授课程,以及撰写这本书,用来说明“心理咨询”psychotherapy在本书中多被译为“心理咨询”。——译者注 的事业。总之,我相信,现在正是我们继续前行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对现有原则进行新的应用,我的计划是重新审视其中的某些原则。

下面列举了一些普遍指导着我们当前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的关键假设。我号召大家重新思考这些假设,我也想提出一些新的构想:

  • 一个人当前的生活方式可以由其个人经历来解释(例如:历史因果关系)。
  • 理解来访者个人史中导致痛苦的生活模式的根源,将会改变或消除该模式。
  • 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生活模式的诠释,对来访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改变至关重要。

在本书下面的章节中,我将提出不同于以上描述的、关于心理现象的新构想。这些新构想将超越过去25~50年间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我还坚信,即使这些新构想得到普遍的接受和广泛的应用,将来它们迟早也需要被重新审视、修改或取代。这种无常的变化,就是生命的本质,也是人们不断努力去理解和探究的本质。它就像迷雾一般围绕、包裹着我们,是所有人都一直要面临的挑战。

存在-人本主义的视角

本书保持了《心理治疗的精进》Bugental, J. F. T. (1987). The art of the psychotherapist. New York: Norton.此书中文版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的特点,并进一步发展了其中阐述的观点。读者能否理解本书的内容,并不取决于是否熟悉《心理治疗的精进》,但如果对两本书的内容都熟悉,则也许会相得益彰,起到相互补充的效果。此外,作者的另外两本书提供了相关的背景陈述,它们是《心理咨询与过程》(Psycho-therapy and Process)(1987)和《寻求真实》(The Search for Authenticity)(1965)。

总体而言,我所提到的存在-人本主义取向是一项改变生命的事业,读者若想了解我对这一取向理解的演变,可以进一步查阅本书提及的书目。我的另外两本案例书(1976,1980)对此也有阐述。

对这种治疗方法的进一步描述也可参考我的其他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