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2 基于DCI的BWP激活方式的引入
在考虑BWP的动态激活方式时,有两种候选激活方案——MAC CE激活和DCI激活[26]。
MAC CE在LTE载波聚合(CA)系统中被用来激活辅载波(SCell),采用MAC CE的优点是更可靠(因为MAC CE可以使用HARQ反馈而DCI没有反馈机制)[15],而且可以避免增加DCI的信令开销(MAC CE作为高层信令,可以承受更大的开销),缺点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生效(如数个时隙),实时性较差。而作为物理层信令,DCI可以在几个符号周期内生效[14],更有利于实现BWP的快速切换。虽然从终端节电角度考虑,过于频繁地切换BWP也不一定有必要[53],但NR系统中的BWP Switching并不仅仅用于终端节电,还有很多别的用途,所以相对于SCell,BWP需要更快速的激活机制。
DCI的缺点是存在漏检(Mis-detection)和误报(False Alarm)问题,尤其是如果终端漏检了指示下行BWP Switching的DCI,当gNB已经在新的DL BWP上发送DCI时,UE仍停留在旧的DL BWP监测PDCCH,在常规情况下(两个BWP的CORESET和搜索空间不重叠),终端就始终无法收到DCI了。为了解决DCI漏检造成的gNB/UE对下行激活BWP不同理解问题,NR标准最终也采用了基于Timer的BWP Switching,可以实现在DCI漏检时回落到缺省下行BWP(具体见4.3.3节),一定程度上弥补了DCI相对MAC CE的可靠性劣势。另外,gNB实现上也可以通过一些冗余传输的方式(如在新、旧BWP上都进行下行发送和上行接收,直至收到终端的HARQ-ACK反馈)来回避DCI误检的影响[54]。最后,NR肯定会支持基于RRC信令这种可靠的BWP激活方式,采用RRC信令加DCI的组合,已经可以兼顾可靠性和低时延,再引入基于MAC CE的BWP激活方式的必要性不大。因此NR最终决定采用基于DCI的动态BWP激活方法[45],不采用基于MAC CE的BWP激活。
如4.2.9节所述,在FDD系统中,DL BWP和UL BWP是分别独立切换的,即DL BWP切换时UL BWP可保持不动,UL BWP切换时DL BWP可保持不动。但在TDD系统中,DL BWP和UL BWP必须成对切换,即BWP指示符(BWP Indicator,BWPI)相同的DL BWP和UL BWP总是同时处于激活状态[64]。DCI中具体的BWP指示方法见4.3.5节。
需要说明的是,在NR CA的技术讨论中,也有建议对载波(CC)激活机制进行增强,支持基于物理层信令(主要是DCI)的CC激活/去激活,但在R15 NR标准化中没有被接受。因此,DCI激活在R15中成为BWP机制相对CA的一个明显的优势,使BWP激活/去激活明显比CC激活/去激活更快速、更高效,也是BWP成为明显不同于CA的新系统工具的原因之一。
最后,在设计BWP的DCI激活的同时,也明确了:只定义BWP的“激活”,而不定义BWP的“去激活”。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是否始终有一个BWP处于激活状态?如果始终有一个BWP处于激活状态,那么激活新的BWP自然就会去激活原有的BWP,不需要专门的BWP“去激活”机制。但如果是“用时激活BWP,不用时可以不存在任何激活BWP”,则既需要BWP激活机制,也需要BWP去激活机制。随着对BWP研究的深入,BWP的概念逐步变大,不仅用于数据信道的调度,还用于PDCCH的控制信道以及测量参考信号等的接收,显然BWP已经成为一个“随时必备”的普适概念了,因此“随时都有一个激活的BWP”已成为必然,BWP“去激活”也就没有必要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