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频域资源分配颗粒度
如5.2.1节所述,5G NR PDSCH和PUSCH的频域资源分配Type 0和Type 1主要沿用了LTE PDSCH频域资源分配Type 0和Type 2。在NR资源分配研究的早期,BWP概念的应用范围尚未明确,仍有“在整个载波内分配资源、基于载波带宽确定RBG大小”的方案[2]。但当BWP的功能逐渐清晰,明确了所有信号传输均被限制在BWP内之后,“以BWP作为频域资源分配范围、基于BWP大小确定RBG大小”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了。
如图5-6所示,Type 0调度模式下DCI的FDRA域的比特数取决于激活BWP内包含的RBG的数量,为了控制FDRA域的DCI信令开销,随着BWP的增大,RBG大小(即RBG包含的RB数量P)也必须相应增大。在LTE标准中,RBG大小与系统带宽的对应关系通过一个表格定义,如表5-2所示。
表5-2 LTE标准中RBG与系统带宽的对应关系
从表5-2可以看到,LTE标准中的RBG大小是小幅度变化的,最大只有4,Bitmap最大25 bit。5G NR的调度带宽比LTE有明显增大,LTE最大调度带宽为100个RB(即一个载波最多包含100个PRB),而5G NR为275个(即一个BWP最多包含275个PRB)。如果维持25 bit的FDRA域,最大RBG大小要增大到11,但支持1~11共11种RBG大小过于复杂,没有必要,因此最终决定支持2n的RBG大小,即RBG大小为2、4、8、16。需要说明的是,在NR研究阶段也曾提出3、6等其他RBG大小的选项[2],主要是考虑和PDCCH资源分配单元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粒子)的大小能更好兼容,当PDSCH和PDCCH复用时,可以减少两个信道间隙的资源碎片。但最后为了简化设计考虑,同时PDSCH和PDCCH复用问题采用了更灵活的速率匹配(Rate Matching)方式解决(具体见5.7节所述),没有接受3、6作为RBG大小的可能取值,只支持2、4、8、16四种RBG大小。
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实现RBG大小随BWP变化?针对这个问题,在5G NR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以下3种方法[4]。
· 方法1:RBG大小由RRC直接配置甚至由DCI直接指示[5],然后再根据RBG大小确定RBG数量。
· 方法2:按照一个映射关系,根据BWP大小计算出RBG大小,然后再根据RBG大小确定RBG数量。
· 方法3:首先设定RBG数量目标,然后再根据RBG数量和BWP大小确定RBG大小[3]。
采用方法1可以实现更灵活的RBG配置,除了将RBG数量(也即Type 0 Bitmap的比特数量)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还可以进一步缩小RBG数量,实现进一步压缩的DCI开销。压缩DCI信令开销是5G NR在研究阶段的一个愿望,希望在获得更大的系统灵活性的同时,DCI的比特数能比LTE有所降低(虽然最终的结果也没有显著降低)。减少DCI的比特数也有利于提高DCI的传输可靠性,在同等信道条件下,DCI负载越小,就可以使用越低的信道编码码率,实现更低的DCI传输误块率(BLER)。通过压缩DCI大小提高PDCCH传输可靠性的工作是在R16 URLLC项目中完成的,具体请见15.1节所述。但在R15 NR基础版本的研究中,已经提出了通过RRC配置进一步在DCI中压缩FDRA域的方法,即通过配置更大的RBG大小来减少RBG数量,压缩Type 0 Bitmap的大小。如图5-8所示,对同一个BWP大小(如并未发生BWP切换),基站在第一时刻将终端的RBG大小配置为4,DCI中的FDRA域包含24 bit,在第二时刻,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将终端的RBG大小重配为16,将DCI中的FDRA域缩小为6 bit,从而降低DCI信令开销,有助于获得更高的PDCCH传输可靠性。但方法1的问题是:BWP大小和RBG大小分成两个RRC配置,相互之间没有绑定关系,基站需要自行保证两个配置相互适配,BWP大小除以RBG大小不会超过预定的FDRA域最大长度。
图5-8 基于DCI指示的频域资源分配类型的动态切换
方法2基本沿用LTE方法,只是将系统带宽替换为BWP大小,优点是简单可靠,缺点是没有任何配置灵活性。
方法3和方法2相似,区别只是“先确定RBG数量再确定RBG大小”和“先确定RBG大小再确定RBG数量”。方法3也没有引入配置灵活性,但相对方法2的优点是可以尽量固定FDRA域的大小。由于LTE的DCI大小非常多变,造成PDCCH盲检测复杂度较高。因此在NR PDCCH研究的早期就提出,希望能使DCI负载大小尽可能固定,降低PDCCH盲检测复杂度。方法3是先设定一个Type 0 Bitmap的位数(即BWP内RBG数量的上限),然后根据BWP大小/RBG数量上限,确定应该采用2、4、8、16中哪种RBG大小,Bitmap中未使用的比特可以做补零(Zero Padding)处理。其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的FDRA域开销较大。
经过研究,最终决定在方法2的基础上做一点增强,即通过RRC配置在两套BWP大小与RBG大小之间的映射关系中选定一套使用。如表5-3所示,第一套映射关系针对不同的BWP大小,分别采用RBG大小为2、4、8、16个RB;第二套映射关系针对不同的BWP大小,分别采用RBG大小为4、8、16、16个RB,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配置终端选择使用这两种映射关系的其中一种。可以看到,相对映射关系1,映射关系2采用更大的RBG大小,有利于缩小FDRA域的大小。同时,映射关系2只包含3种RBG大小,且针对较大的BWP大小(>72RB),统一采用16RB的RBG大小,有利于降低基站调度器的复杂度。因为在LTE系统中,RBG大小和系统带宽绑定,在一个小区内,所有终端的RBG大小都是一样的,基站调度器只需要基于一种RBG大小进行多用户频域资源调度。但在5G NR系统中,由于RBG大小和BWP大小绑定,而不同终端的激活BWP可能不同,因此在一个小区内不同终端的RBG大小也可能不同,基站需要基于多种RBG大小进行多用户频域资源调度,会显著提高调度器的设计复杂度。因此,映射关系2能减少可能的RBG大小的数量,并对相当一部分终端统一RBG大小,确实可以降低基站调度器的复杂度。
表5-3 5G NR标准中RBG与系统带宽的对应关系
根据BWP大小和表5-3确定了RBG大小P后,通过式(5.1)计算出RBG数量,可以看到,式(5.1)并没有像上述方法3那样通过Zero Padding来对齐RBG数量,NRBG是随BWP大小而多变的,这也为BWP大小发生变化时留下了Bitmap位数过多或位数不够的问题。这个问题在5.2.3节介绍。
在5G NR研究过程中,除了Type 0资源分配的RBG大小的确定,另一个经过讨论的问题,是Type 1资源分配是否也应该支持较大资源分配颗粒度?Type 1资源分配是采用“起点+长度”方式进行指示,LTE PDSCH Type 2中的“起点”和“长度”都是以RB为单位定义的。由于5G NR载波带宽明显大于LTE,原则上“起点”和“长度”的变化范围都比LTE大,从而可能引起RIV的位数增大,导致FDRA域的开销增大。但是经过分析,和Type 0 Bitmap位数和RBG大小成反比不同,RIV联合编码对“起点”“长度”的变化范围并不敏感,在Type 1资源分配中采用类似RBG这样的比RB更大的资源颗粒度节省的比特数有限。因此,在R15阶段没有接受在Type 1资源分配中使用更大资源颗粒度的方案。在R16 URLLC项目中,考虑到严苛的PDCCH可靠性需求,对DCI比特位需要进一步的压缩。Type 1资源分配中采用更大资源颗粒度的方案被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