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商道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章 建立乔家的商业帝国

◆ 娶妻生子续香火

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乔贵发终于从一个遭人白眼的光棍汉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商人。现在包头城内没有不认识他的人,个个见了他都毕恭毕敬,乔贵发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扬眉吐气”。

这一年的中秋佳节,乔贵发在院子里惬意地赏月,不由得想起了家乡。如今他已经出来奋斗十几年了,当年那个十七八岁的傻小子现在成了三十多岁的精明汉子,可他仍然是孤身一人,这让他如何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双亲呢?毕竟,延续家族的香火是他应尽的义务,于是娶妻生子这件事被摆在了桌面上。

乔贵发虽然发达了,但是成家并不那么容易。如果在包头本地找个姑娘,那么他可以随便挑。但是这样一来,乔贵发就只能长住在包头,老家父母的坟地谁来照管呢?给父母上坟扫墓,这也是他应尽的义务,所以他不能在本地成亲。另外,飞黄腾达的乔贵发也想荣归故里,让老家那些曾经羞辱过他的人见证他的成功,毕竟喜宴受辱一事仍然历历在目,这种复仇的渴望始终没有被浇灭。

一番权衡之后,乔贵发决定回到祁县乔家堡成家,这样既能告慰父母的在天之灵,又能实现他衣锦还乡的人生夙愿。

第二年的清明节之前,乔贵发从包头起身,策马扬鞭直奔祁县老家。在清明节的前一天,乔贵发到了距离乔家堡十五里地的贾令镇,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来,然后购买了元宝、蜡烛、纸钱、供品。第二天,乔贵发来到父母坟前。他本以为这里早就荒凉得不堪入目了,没想到父母的坟头上竟然有上香烧纸的痕迹,这让乔贵发大吃一惊。要知道,在乔家堡,他可没有亲人了。

疑惑的乔贵发来到坟地旁的自家院子里,却看到一个年轻的女人和一个小男孩住在他原来的屋子里。经过询问,乔贵发才得知原委。

原来,这个女人是个寡妇,也是乔家堡的,之前和乔贵发有过交往。后来她嫁到一户人家,过门没多久丈夫就死了。婆家认为是她克死了丈夫,于是就把她撵了出来。此时寡妇已经怀了孕,娘家也回不去了,她只好住在乔贵发的老宅里。作为补偿,逢年过节她都会给乔贵发的父母上香烧纸。

或许这就是天作之合,本来以乔贵发的条件,不该娶一个带孩子的寡妇,但乔贵发认为她是最佳人选:第一,他们曾经有过一段朦胧的恋情,只是迫于客观条件未能结亲;第二,寡妇虽然带着孩子,但姿色尚在,也不怕抛头露面;第三,乔贵发感念寡妇这么多年代替自己给父母上坟尽孝;第四,乔贵发坚信寡妇能够和自己一心一意过日子,而他常年在外经商,家里需要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女人,这是那种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不能比的。经过权衡利弊,乔贵发最终下定决心,娶寡妇为妻。

乔贵发与寡妇程氏结为连理以后,乔家的生意也逐渐后继有人了。乔贵发一共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乔全德是寡妇带来的,二儿子乔全义、三儿子乔全美是他的亲生骨肉。不过,乔贵发对他们一视同仁,让三个儿子平均继承了他的家业。

随着乔家买卖越做越大,三兄弟就有了分家的打算。这倒不是因为他们之间产生了矛盾,而是出于三方面考虑:第一,乔贵发盖的四合院已经容纳不下人丁兴旺的乔家;第二,复盛公财源广进,乔家也有能力进行扩建;第三,小儿子乔全美已经成家,需要自立门户。除此之外,三兄弟也考虑到朝夕相处可能引起纠纷,分开之后反而能和睦相处,于是就开始了建房分家。

经过兄弟三人协商,老大乔全德在村中心地带买了一块地皮,也就是后来乔家大院的西面,在这里建了一栋二进连套的大院。老二乔全义在位于村北边的老院子基础上扩建了一栋二进连套的大院。老三乔全美也在村中心买了一块地皮,建了一栋二进连套的大院,位于乔家大院的东北。

乔家兄弟各自有了宅院以后,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堂名:乔全德的是“德兴堂”,乔全义的是“宁守堂”,乔全美的是“在中堂”。

人们对这三个堂名一度有争议。有的认为是属于乔家“全”字辈的,也有的认为是属于乔家“致”字辈的。不过综合来看,属于“全”字辈的可能性更大,因为三个堂名都暗合了“全”字辈的名字:“德兴堂”暗合乔全德的“德”字;“宁守堂”暗合乔全义的“义”字(“守义”之谓); “在中堂”暗合乔全美的“美”字(美在其中)。

在乔贵发这三个儿子中,最有经商潜质的是二儿子乔全义。乔全德从小跟着程氏受苦,没有受过多少教育,而且资质比较平庸,无法委以重任。三儿子乔全美虽然天资聪颖,也很受父母宠爱,但是他常年体弱多病,也无法承担重任。相比之下,乔全义既有聪慧的天资,也有后天的努力学习,而且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综合素质最高,是最值得乔贵发委以重任的人选。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乔贵发回老家娶妻生子以后,原来的老房子自然是无法再满足他的需求,也配不上他的身份,所以他在原来的老院子里重新盖了一个像样的四合院。不过他并没有过分讲究排场,因为此时的乔贵发深知自己是广盛公的主心骨,必须从长远考虑,赚的钱不能大手大脚地乱花,必须留出一部分应急资金,这都是吸取了之前“买树梢”留下的惨痛教训。

对于乔贵发的深谋远虑,在当时很多人并不理解。人们本以为他会像秦兄弟那样在县城大规模地起房盖屋,显示自己的财大气粗,结果他只是对老宅进行了低调的翻新。其实,这也正是乔贵发的高明之处,这种远见让他为广盛公预留了一手,成为日后广盛公扭转败局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