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你所不知道的处世之道,聪明人都在用
如果你注意观察,你会发现,那些有内涵、身份地位高的人,往往沉默寡言,不喜欢多嘴;只要一说话,往往就是一槌定音。反而是那些肤浅之人,在哪里夸夸其谈,以此博取别人赞许的目光,显示自己高人一筹。
人的一生,除了吃饭、睡觉,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对话上,处繁华时与社会对话,独处时与内心对话。
而真正能善终的人,从来都懂得鬼谷子的智慧∶守嘴不惹祸,守心不出错。
01,群处时管住嘴,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
金庸在小说里面写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与人相处时,不管是说话还是做事,切忌莽撞行事。说话留三分,游刃有余;待人七分好,独善其身。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做事还是说话,切忌冲动鲁莽,谨言慎行,保持分寸。说出去的话,覆水难收。
能当面说的话,绝不留在背后说;在背后说他人好话,胜过当面的夸奖。背后说人好话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美德。
听话的人也会被你感染,从而拉近你们的距离,增进对你的信赖。
社交上有一个很出名的“六人理论”,言下之意就是这世上任何一个人,与你只隔着六个人的距离。你可以通过身边有关联或者交叉的六个人,认识到对方。
如今网络时代,每个人手上的手机都和他人有无数的关系链接点,背后说人坏话,对方都有可能听到。
所以,管住自己的嘴,不轻易发表自己看法,不胡言乱语,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哲学,懂得那些话能说,懂得该对谁说,懂得对谁寡言,都是一种睿智。
如果一句话,要考虑说不说的时候,不妨先冷静一下,想好再说,或许干脆不说。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失言的同时也让人看扁了你。
懂得适时缄默的人,说出的话才有力度。
沉默并不是无话可说,在你低头的瞬间,世界已赋予了你新的高度。
宁可沉默寡言,让人云山雾罩,也不要一开口就被人证实肤浅。
群处守住嘴,哪怕沉默,也好过失言。
既是保护自己,亦是尊重他人。
02,不做是非人,不说是非事
《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意思是,贤明之人,群处时两耳不闻窗外事,即使出言也相当谨慎;急躁之人,总想着在世人跟前表现自己,须知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真正聪明的人,是懂得内敛的人。看似糊涂,却是大聪明。这样的人为人处世左右逢源,遇事淡定自若,做事严谨用心。
在工作和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必定要交流,怎么说话也是有一定的讲究,有的人一张嘴就会惹人发怒,有的人说话听来让人如沐春风。
说话有讲究,话到嘴边考虑三分钟,尽量压低语气,用词斟酌一番,切忌出口伤人。
曾经有个男同事,模样俊俏,看不起人,说话总是很“刺”,很欠揍。
有一次,一位同事买了一双漂亮的靴子,同事们都称赞她很有品味,搭配很合适,而男同事却说∶“这样的装扮,跟街上的失足妇女有什么两样,你可是office lady,太没有品味了。”
女同事听了当然心里很生气,连同把夸奖的同事也得罪了,言外之意都没有品味。
也许她确实腿短,不适合穿靴子,但是你也不能当面损人,让大伙跟着难堪。几次这样以后,同事们慢慢疏远了他。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花有千万种,人有各不同,包容他人的缺点,自己才有容身之处。在人越多的时候,越要注意言行,搞不好得罪一大片。
不多言,少评价,做好自己,才是做人立身之本。
群处时守住嘴,是一个人的格局,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人生处世的必要法则。
03,独处时守心,慎言慎行方得心安
“群处守口”是一种为人哲理,做到话不乱说,你就会对人际关系有了更深次的了解,而升华到‘独处时守心’的境界。
万千红尘,人心易迷。在心里供养一方山水,让心静下来,或放空灵魂,或思考人生,或检视自己。别让心迷了路。
独处时,反思过往,曾经做错的事,为人处事的缺失,认清自己丑陋的一面,及时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修复灵魂和思想觉悟,以柔软心去善待每一个生命,去感受每一寸美好,你的人生境界,必定会得到质的升华;也就是常说的:“吾日三省吾身。”
以旁观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不妄自菲薄,不好高骛远,不亢不卑,克己复礼。遗憾不可追,未来却仍可期。
一个人如果不善于独处时守心,是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试看生活中特别优秀的人,当光环褪去后,主动选择让心静下来,与自己对话,不断优化自己,塑造更有价值的自己。
只有那些独处时也能自律的人,才是有深度的人,求道易悟,做事易成。
后记:
很多时候,我们的耿直单纯,直言直语,其实并不好,有可能将自己的想法轻易的暴露给别人。遇善者,会以善待之;遇恶者,易被欺骗,最后任人摆布。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这并不是诱导人们都做虚伪的人,而恰恰是保护自己,爱人也爱己。
独处时守心,则是坚守本真不被世俗的丑陋玷污,待人和善和悦,清清白白做人。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重。
愿世间人,在这紫陌红尘,怀一颗寻常心,不负韶光,从容四季,恩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