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鱼的地方钓鱼:医药基金经理的投资逻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左侧投资带来超额收益

访谈对象:葛晨

访谈日期:2020年5月24日

葛晨是2003级本科生,2012年才研究生毕业,中间花了9年的时间。刚读大学时,他学的专业是新闻,由于对生物特别喜欢,他就花了1年时间转系。从文科专业转向理科专业,葛晨被迫降了一级,2008年才毕业。毕业之后,他去陕西做了一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回来又读了3年动物行为学,2012年研究生毕业。许多2012年研究生毕业和他一起入职的同事,本科都是2005级甚至2006级的。

2010~2011年,葛晨读研二的时候,还去了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所以他比较喜欢想问题,考虑的东西比较多,想明白了以后也敢去执行,换句话说就是爱折腾。葛晨研究生学的是动物行为学,不在实验室待着,他当时要在盐城滩涂的保护区获取数据,每天都在保护区看鸟,听起来比较诗情画意,做起来其实挺苦的。在研二的时候,葛晨开始思考自己真正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在咨询了他的许多师兄、师姐的建议后,综合各方面考虑,他最后选择进入了资产管理行业。

葛晨运用一套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自上而下,他把握三条符合未来时代方向的主线:医保控费调结构、医疗可选消费以及中国医药制造的竞争优势。自下而上,他偏好做一部分左侧交易。左侧交易是葛晨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他认为,组合不应该有过大的偏离度,否则容易因为压力造成动作变形。左侧投资的核心是深度研究,必须要比市场领先,并且客观倾听市场的声音。葛晨从2018年4月9日开始管理的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基金,截止到2020年10月10日已经取得了138.43%的收益。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葛晨也独家挖掘了多只A股医药板块的大牛股,比如说某眼药公司。我们认为,他是一位选股能力极强、能够独立思考、做深度研究的医药基金经理。

葛晨觉得,用最朴素的眼光看,投资就是让资产保值、增值。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投资是一门手艺,靠这门手艺来吃饭。基金经理要做的是多做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让自己的积淀更厚一些,让自己的手艺更精进。

葛晨是医药行业出身的基金经理,医药行业的细分子行业特别多,背后的驱动力很多元,做医药行业投资就像做一个小的全市场基金。比如,创新药类似于科技,医药行业里的原料药和中间体类似于化工,药店和医疗服务类似于商贸服务,品牌OTC类似于消费品。在全市场里面遇到的行业驱动力,在医药行业里面都会遇到。葛晨的团队会找到不同医药子行业背后的驱动力,然后观察在经济发展趋势背后哪些驱动因素占上风,从这里面自上而下筛选出最好的行业,最后从这些最好的行业里面挑选出最有竞争力、估值也合理的公司。

此外,葛晨还会做一些横向跨行业投资机会的筛选。这和公司内部的投研文化有关。2012年葛晨这一批通过校招入职的研究员有10个人,目前有8个人在公司做基金经理。大家都是一起成长起来的,信任度很深,会一起讨论分享各自行业的投资机会。

葛晨有个看农业出身的基金经理同事,在2018年底的时候告诉葛晨猪瘟很厉害,于是葛晨就跟他的同事一起做了产业链调研,发现猪瘟确实超预期。回来以后,葛晨就思考有什么医药公司会受益于猪瘟暴发。当时就发现有一种药叫肝素,需要从猪的小肠里面提取,这个产品的下游需求非常刚性。那么从供需结构看,如果猪瘟暴发,肝素的供给量会下降,会导致肝素原料药价格暴涨。于是他就买了一家肝素库存比较多的原料药公司。2020年初,看计算机出身的基金经理告诉葛晨,因为疫情的影响,线上化应用增长很快。葛晨的团队就发现线上互联网医疗的用户流量增长非常快,于是布局了一些互联网医疗公司。这种跨行业、交叉性的机会,也是葛晨个股选择的一个来源。